摘要:近期,儿童感染性疾病就诊量攀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疱疹性咽峡炎成为主流病症。“以我院近期4岁以下就诊与检出样本估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比约50%~60%,同时,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亦较多,本季流行周期较往年有所延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朱丹荣副主
近期,儿童感染性疾病就诊量攀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疱疹性咽峡炎成为主流病症。“以我院近期4岁以下就诊与检出样本估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比约50%~60%,同时,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亦较多,本季流行周期较往年有所延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朱丹荣副主任医师说。
记者了解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属呼吸道疾病。初期症状类似感冒,表现为流鼻涕、咳嗽、低热,病情进展后可能出现喘息、呼吸急促,严重时诱发气管炎、肺炎,1岁以下婴儿尤其早产儿,易发展为重症细支气管炎,出现咳、喘、憋气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A组肠道病毒所致,主要表现为口腔后部散在分布的小疱疹,多数患儿常伴高热。患儿常因咽痛流口水、拒绝进食,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及接触传播,病程一般5~7天,多可自限。家长不必过度焦虑,但应警惕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抽搐等重症信号。
“按往年规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多在冬季高发,今年却明显提前。”朱丹荣解释,这与病毒每年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关,同时近期昼夜温差大,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条件。
“最近我接诊了一个小婴儿,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发展到重症的病例。”朱丹荣说,因为初期症状像普通感冒,孩子家长也没太重视,没想到孩子后期发展为毛细支气管炎,出现严重喘息、憋气。“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治疗以支持和对症为主,而这个病情危重的患儿甚至要上呼吸支持。”朱丹荣强调,2岁以下尤其是1岁内早产儿、低龄婴儿,是重症的高发人群,“年龄越小,自身抵御能力越差,症状往往更重”。
朱丹荣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临床中常见一些家长给孩子盲目用药,尤其是盲目使用抗生素。“无论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还是疱疹性咽峡炎,两者都属于病毒性疾病。”他表示,但有不少家长凭经验给孩子用头孢等抗生素,甚至把药效相近的多种中成药叠加使用,造成重复用药。“近期我也遇到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家长自行给孩子用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无效。来医院就诊的时候,还发现孩子的肠道菌群紊乱,引发腹泻,反而加重孩子不适。”朱丹荣提醒,用药需结合血常规等检查精准判断,切勿自行用药。
针对两种疾病的防护,朱丹荣也给出了针对性建议。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应该让孩子勤洗手,避免孩子与有呼吸道症状者密切接触;小婴儿应尽量避免去人多场所;在医生评估后,可考虑使用单克隆抗体(如尼塞韦单抗)进行预防,以降低重症风险。而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应该重点做好手卫生与饮食卫生,孩子在游乐场所玩耍后、进食前务必洗手。
对于家长关心的“是否需戴口罩”,朱丹荣表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流行期间,戴口罩对年长儿童和成人有一定防护作用,但2岁以下婴幼儿不推荐佩戴口罩,应通过勤洗手、保持通风、减少聚集等方式做好防护。最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出现呼吸费力、喘息、口周发青、拒食等情况,应立即就医;若只是轻症,但发热或咳嗽持续超过3天没有缓解,也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宇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