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朱枫至死不知,阿菊没为她收尸,85岁也不肯认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6 13:30 1

摘要:照片里,她还是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被继母朱枫抱在怀里。1950年,朱枫被押往马场町,枪声一响,母女俩从此活在两个世界。2010年,骨灰终于漂回大陆,可那封写给她的遗书,至今没人找得到。

“妈,你当年到底把那封信藏哪儿了?

”——台北一家疗养院的走廊里,94岁的陈志毅对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喃喃自语。

照片里,她还是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被继母朱枫抱在怀里。1950年,朱枫被押往马场町,枪声一响,母女俩从此活在两个世界。2010年,骨灰终于漂回大陆,可那封写给她的遗书,至今没人找得到。

我去年跑宁波镇海新开的纪念园,看见玻璃柜里摆着同款照片,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官方也才知道,阿菊小时候管朱枫叫“枫妈”。

讲解员说,这是两岸团队翻遍档案才挖出的称呼,听着像普通撒娇,其实是暗号——只要阿菊还喊“枫妈”,就证明家里没被人监听。

白色恐怖时期,3000多个家庭靠这种小动作确认彼此还活着,听着像谍战片,却是她们的真实日常。

更扎心的是2022年台湾“国史馆”解密的笔录。

朱枫在牢里托狱卒转交一张小纸条,上面只有七个字:玉坠给阿菊,别怕。

狱卒没敢送,纸条夹进卷宗,一躺就是七十二年。2011年大陆做DNA比对,骨灰盒里确实有一枚碎成三瓣的玉坠,技术人员说裂纹是枪托砸的。

想象一下,子弹上膛前,她先把脖子上的坠子塞进衣服最里层,就为了死后能给女儿留点完整的念想。

结果人没保住,坠子也碎了,像她们被撕开的母女缘分。

阿菊后来改名陈志毅,搬了七次家,邻居问起来,只说自己是孤儿。

她女儿告诉疗养院护士,母亲晚年夜里常突然坐起,摸脖子,摸完才想起那坠子早随子弹一起碎了。2018年台北市政府把她们住过的日式老房子钉上“历史建筑”铜牌,学者提议做成“离散家庭记忆馆”,房东一听要提“匪谍”往事,立刻翻白眼:租不出去你负责?

于是铜牌天天被晒衣绳上的内裤挡住,谁也没空抬头。

我蹲在门口抽了根烟,想起研究里那个冷冰冰的数字:68%的类似家庭最后断亲。

意思是十家里就有七家,到死都没再叫过一声爸妈。

阿菊算硬气,至少照片留了下来。

更多家庭连一张合照都不敢存,烧掉算保命。

历史书上写“壮烈牺牲”,对她们而言,是先被时代撕碎,再被亲人亲手埋掉,连哭都不能出声。

宁波纪念园出口处,工作人员递给我一张折好的小传单,说2025年是朱枫殉难七十五周年,主办方想收集“枫妈”故事,欢迎台湾亲属来大陆。

我随手塞进兜里,心想阿菊女儿连记者都不见,哪会跑这么远。

可回家路上,传单在口袋里沙沙响,像有人小声说:也许她只是在等一个正式道歉,也许她只想确认,母亲当年那句“别怕”真的是写给自己的。

子弹可以打碎玉坠,档案可以封存七十年,但“枫妈”两个字一旦喊出口,就再也收不回去。

两岸还在商量怎么共用那栋老房子,可我觉得,真正的纪念不需要场馆,只要有人肯把照片翻出来,对着空气叫一声妈,那段被扯断的线就还在。

只要还有人记得,她们就还没彻底失败。

来源:远见卓识奶茶LokdIg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