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屏幕那头,12306崩了三回,这头老妈的语音已经杀到:“月饼我买了低糖的,你人啥时候到?
“1.8亿人同时抢票,你还没上车?
”
屏幕那头,12306崩了三回,这头老妈的语音已经杀到:“月饼我买了低糖的,你人啥时候到?
”——2025的中秋,连团圆都卷出了宇宙速度。
别急着吐槽人多。
文旅部把夜晚也打包成了商品:地铁延时到零点,博物馆开灯到凌晨两点,书店卖起了“月光套餐”——一本诗集+一杯桂花拿铁,附赠一张“嫦娥七号”发射直播门票。
买不到返乡票的人,干脆拖着行李去24小时书店占座,蹭免费WiFi看月球直播,边哭边吃便利店买的宇航员月饼,倒也挺应景。
月饼今年彻底放飞。3D打印机能把全家福刻在饼皮上,下单五分钟,机器“嗞啦”一声,奶奶的脸就浮在莲蓉上,活像一枚可食用证件照。
低糖款救活了一批控糖青年,销量蹿升23%;茶饮品牌更疯,把杨枝甘露、生椰拿铁统统塞进月饼芯,咬一口爆浆,直接省掉一杯奶茶钱。
最离谱的是太空联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吃的“零重力月饼”同款,地面限量发售,黄牛把价格炒到原价三倍,还是有人抢着买单,仿佛吃了就能离地三厘米。
10月6号晚九点,嫦娥七号准时在月球南极打卡。
直播弹幕里刷得最快的不是“祖国威武”,而是“月球上能不能点外卖?
”空间站里的航天员还真回应了,举起一块印着“中秋快乐”的压缩月饼,对着地球say hi。
那一刻,挤在书店角落、高铁站地板、高速服务区泡面桌前的人,突然集体安静——原来“千里共婵娟”可以升级成“38万公里共一块饼”。
抢不到票的人,把摄像头对准窗外,也能交差。
高铁玻璃反射的圆月亮,比家里那扇老窗还清晰;有人把直播画面截屏,发到家族群,配文:“人到不了,月光替我签到。
”长辈们秒回一排“”,谁也没责怪。
毕竟,1.8亿人同时在路上,能把自己安全送到目的地,已经是2025最硬核的中秋礼物。
所以,真没必要为“没赶上团圆”emo。
月亮够大,信号够强,低糖月饼够甜,书店灯光够亮——人在哪儿,哪儿就能支棱起一个临时中秋。
实在想家,就打开直播,听航天员说一句“地球你好”,那一刻,你抬头,他低头,光从38万公里外赶来,刚好落在你手机屏幕上,也算另一种拥抱。
来源:黄瓜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