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顾8月份,泽连斯基带欧洲人员访美磋商俄乌会谈,全天未达共识。当时有预测称1到2周内或有突破,但之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普京因“议程未准备就绪”不会出席,会谈延后。
近一个多月,泽连斯基在俄乌冲突中的战略频繁调整,从推动会谈到能源施压,再到试图裹挟盟友,每一步都折射出乌克兰的困境与诉求,也显露国际博弈的复杂。
回顾8月份,泽连斯基带欧洲人员访美磋商俄乌会谈,全天未达共识。当时有预测称1到2周内或有突破,但之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普京因“议程未准备就绪”不会出席,会谈延后。
俄方甚至以“0元红包补偿”调侃,随后普京提出会谈地点须选在莫斯科,强调莫斯科是“英雄城市”,并承诺为乌方提供安全保障,此举既彰显俄方主场优势,也对乌方形成心理施压。
泽连斯基坚决反对,反问俄方“为何不去基辅”,称基辅同样是“英雄城市”,更担忧赴莫斯科会陷入“鸿门宴”。双方对地点的争执。
本质是争夺“谈判主导权”:乌克兰想在中立或有利环境谈判,俄罗斯则想借主场强化话语权。最终因无共识且双方会谈意愿不强,此事搁置,冲突继续“以打促谈”。
会谈告吹后,泽连斯基认为普京的核心优势是“能源牌”,可通过能源出口获稳定资金,投入前线形成“以能源养战争”循环,让俄罗斯在持久战中更具韧性。他决定从“切断俄能源收益”破局,但因印度等俄能源进口大国影响力大,转而向对乌援助依赖度高的欧洲盟友施压。
8月起,泽连斯基要求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停止买俄能源,甚至称“每一方天然气都可能变成攻击乌克兰的武器”,呼吁“不奢求援助,但求不助俄”。
但这些国家能源高度依赖俄罗斯,若停购将导致工业、民生瘫痪,因此明确拒绝,泽连斯基的施压陷入僵局。外交无果后,泽连斯基采取袭击能源通道的激进手段。
8月上旬至下旬,乌军三次用无人机轰炸俄罗斯向欧洲输送石油的“友谊管道”。该管道建于苏联时期,是中东欧能源命脉,北线连波兰、德国,南线覆盖捷克、匈、斯,即便欧盟对俄实施19轮制裁,仍豁免其运输,足见重要性。
乌军袭击呈“回合制”:8月13日首袭后,管道18日修复运行;随即二次袭击,22日管道修复后再遭第三次破坏。最终导致匈牙利65%原油供应、斯洛伐克85%石油供应中断,冲击两国能源安全。
这一行动引发强烈反弹:匈牙利总理奥尔班怒斥是“对主权国家的攻击”,外长西亚尔质问北约并要求启动“第五条”共同防御机制;斯洛伐克外长布拉纳尔发隐晦威胁。
更讽刺的是,8月22日欧盟刚向乌克兰支付40亿欧元援助,乌克兰转头就发动袭击。但泽连斯基认为,这笔援助是“应尽义务”,2022年马德里北约峰会时他就告知欧盟,乌克兰每月需50亿美元支持,若不满足“俄可能与西方开战”,因此将援助定义为“保护费”,加剧双方分歧。
8月24日,被问及管道袭击时,泽连斯基发笑后用“祖坟冒青烟未必是腾达,也可能是被炸”暗认故意为之,并称“乌匈友谊取决于匈牙利立场”。
这番威胁暴露其焦虑:既想断俄能源收益,又怕盟友反目,陷入“激进行动—盟友反弹—更激进行动”循环。实则乌克兰与匈、斯能源相互依存,乌当前用的廉价电、汽油,多靠这两国中转,源头正是俄罗斯,袭击无异于“自断后路”。
管道袭击未达目标,泽连斯基转向“裹挟北约介入”。2025年9月9日,约20架俄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北约紧张,泽连斯基却视之为契机。
接受英国天空广播公司采访时,他对比乌波无人机防御:称乌拦截810架俄军无人机中的700余架,波兰仅拦4架还毁一栋房,暗示波兰“缺应对能力”,意图诱波兰向乌学防御经验,推动北约在乌设禁飞区或组联合联盟。
但波兰与北约态度谨慎。波兰国防部长卡梅斯称“对领空防御有信心”,否认短板;随后访乌与泽连斯基签协议,约定“批判性学习”无人机防御,却明确拒绝设禁飞区与组联盟。
北约也认为,此类举措可能让俄误判,引发“北约与俄直接对抗”。更关键的是,波兰媒体披露,被毁房屋是波兰F16拦截时导弹误击所致,否定泽连斯基的“俄威胁论”。
类似“造危机反被打脸”并非首次。2022年11月,一枚导弹落波兰致2名平民死亡,泽连斯基当即指俄,要求波兰反击,波兰当时克制未被裹挟。
后续调查显示,导弹或为乌防空导弹误射,波兰总统杜达也证实,泽连斯基有“将北约卷入战争的动机”。此次无人机事件虽未让波兰下场,但泽连斯基仍有“收获”:波兰同意与乌成立联合无人机作战小组,乌可借“技术输出”获更多盟友资源。
对外博弈的同时,泽连斯基国内事务引发争议,尤其“无人机出口”。他多次对外称“乌工厂年产100万架无人机,数量过剩无需忧前线”,呼吁他国采购,实则想借出口获外汇补战争资金。
但前线现实相反:乌军士兵普遍抱怨无人机短缺,拦截装备限量用,野外修机只能靠胶带、简易零件,士兵质疑“这样的乌是否存在”。
乌军前线装备多靠众筹,引发猜测:或实际产能远不足100万架;或无人机被挪用转卖;或借“国内充足”为由出口获利。
更深层的是“利益输送”,8月乌反腐局查处案件显示,国民警卫队与无人机供应商主管“虚报合同价格”,部分成本抬高30%,有消息称,处级供应主管岗位因利益丰厚,有人愿用部长职位换。这不仅削弱军工效率,更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泽连斯基推无人机出口,还致国内分歧:民众与专家认为“战时武器应优先国防”,反对党指责他“将钱置于生命之上”。“内矛盾+前线困”让乌战争动员能力大受影响。
雪上加霜的是,乌面临“征兵难”。7月起,部分民众因不堪征兵部门骚扰,甚至主动联系俄军,提供乌军征兵办坐标请俄军轰炸,愿付500美元,有人还称“可先炸,费用后续凑”,表明民众对战争的厌倦超对俄恐惧,动摇乌战争潜力。
为转移国内压力,泽连斯基进一步向欧洲施压。9月20日,他称“特朗普希望欧洲对俄强硬,自己认同”,呼吁欧洲加大对俄制裁,将前线困境归咎于欧洲“拖延”,还用“武松打虎拖成许嵩打虎”讽局势变“持久战”。这种“甩锅”未达效果,反而让欧洲对乌“援助疲劳”加剧。
更关键的是,泽连斯基寄予厚望的特朗普支持存大不确定性。9月23日,特朗普突然称“相信乌能夺回所有领土”,呼吁泽连斯基强硬,却未提具体援助。
泽连斯基“惊喜又意外”,但从特朗普过往风格看,这更可能是“战略试探”,若俄释放和谈意愿,他或反过来压泽连斯基“割地求和”,核心是为自己获“诺贝尔和平奖”铺路。
除外部援助不确定,乌入欧盟也遇挫。9月22日,匈牙利总理奥尔班称“乌入欧盟损害欧盟利益”,若他国不表态,自己将投反对票,被视为对乌炸管道的“报复”。
同时,俄军进攻加剧,态势对乌不利。9月19日,俄用40枚导弹、580架无人机夜袭乌;22日,俄西部集团军歼灭乌国防情报总局特种兵小组;23日,俄又发射3枚导弹、110架无人机。频繁攻击让乌民众恐慌,乌军虽反击,但实力差距大,难形成制衡。
在此背景下,泽连斯基寄望联合国大会再求盟友支援。但当前欧洲“援助疲劳”、美国态度摇摆、俄保持战场优势,乌困境短期难破。泽连斯基的博弈虽显“破局”决心,却因资源有限、盟友离心、内部矛盾,陷入“越努力越被动”。
未来,若乌无法解决“资金缺、装备供、国内和”三大核心问题,即便获更多外援,也难改持久战消耗态势。泽连斯基能否在“对外裹挟”与“对内稳定”间找到平衡,不仅关乎其政治命运,更深刻影响俄乌冲突走向。
来源:梦清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