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末这阵子,自媒体网红圈可一点不太平,好几个千万粉丝的大V接连“翻车”,看得人眼花缭乱。
2025年9月末这阵子,自媒体网红圈可一点不太平,好几个千万粉丝的大V接连“翻车”,看得人眼花缭乱。
先是嘎子哥谢孟伟,因为直播着装不合规,直接被快手永久封禁;紧接着张雪峰、蓝战非这俩各有两千多万粉的头部网红,账号也被限制关注了。
大家吃瓜归吃瓜,其实这事儿背后藏着的门道,对做自媒体的人来说,可比瓜有意思多了,今天就聊聊这几个案例,看看能给咱们提个什么醒。
说到这仨人的事,最先让人注意到的就是那些容易“踩雷”的言论。
就说张雪峰,他之前在公开场合说“至少捐5000万”,本来可能是想表达点公益心,但视频一传播开,不少人觉得这味儿不对。
倒不是说捐钱不好,而是作为教育领域的大网红,这么直白的高额捐赠表述,很容易让人解读成“彰显自身财力”,跟普通用户的生活离得太远。
蓝战非更直接,说自己“完全商业化一年最少赚9位数”,这话一出来,估计不少人都懵了,觉得做网红也太好赚钱了。
但其实,这都是只看到头部的风光。
大部分中小网红别说9位数收入,能稳定月入过万都不容易,这种话很容易误导人,让人觉得“不用踏实努力,做网红就能暴富”。
之前也有过类似的例子,比如大LOGO,早期总拍“一天花10万体验富豪生活”的视频,今天住五星酒店,明天吃天价大餐,后来就因为传递奢靡之风被网友吐槽,不得不改内容方向。
还有白冰,拍过亿豪宅的视频,也被说“炫富”,平台都给了限流警告。
这些事其实都在说一个理,网红不是不能有钱,但别把“炫富”当内容,毕竟看你视频的大多是普通人,这么做很容易拉远距离。
除了炫富,搞对立也是个大坑。
很多小网红刚开始没流量,就靠说点“挑事”的话博关注,比如故意骂某个行业、踩某个群体,用户爱看,也能涨粉。
但粉丝多了就不一样了,你说的每句话都可能影响几十万人,要是还搞对立、传递错误价值观,那麻烦就大了。
张雪峰有时候说的话被人说“搞对立”,其实就是这个问题,可能他觉得是说真话,但角度没选好,很容易让不同群体之间产生矛盾。
平台对这种千万粉的大号管得更严,毕竟影响力在那儿摆着,一旦价值观出问题,影响的人可太多了。
看完言论问题,再说说网红成名后的心态。
很多人火了之后就容易“飘”,觉得自己厉害了,出门要讲排场,前呼后拥的,开着豪车还特意拍视频晒。
其实,你私下开飞机、住豪宅没人管,但非要拿到网上晒,这不就是找骂吗?
普通人一辈子可能都赚不到你一天花的钱,你还天天晒奢靡生活,很容易遭人恨啊。
反观人家华农兄弟,也是千万粉的网红,火了之后还是拍农村日常,煮个竹鼠、摘点果子,没晒过豪车豪宅,账号运营好几年都没出过事,粉丝还特别稳定。
这差别在哪儿?其实就是有没有敬畏心。
越红越要知道,你的流量是普通用户给的,要是忘了本,张扬过头,被封就是迟早的事。
嘎子哥被封看着是着装不合规的问题,其实也是长期对规则不重视的结果,可能觉得自己红了,平台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就栽了。
还有些网红,火了之后对普通用户斜眉冷眼的,直播间里还嘲讽人家“买不起别问”。
搞不清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你的根基就是普通用户啊,他们拿着几千块的工资,省吃俭用支持你,结果你转头就摆架子,这不就是寒了人家的心吗?早晚得把自己的路走死。
多数大网红一开始都是普通人,借着互联网的红利、用户的支持,才成了千万、亿万富翁,这钱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
本来该知足,但有些人就是不知足,赚了钱还想赚更多,耍小聪明、碰规则红线,最后自食恶果。
之前有个娱乐类网红,办了个耗资百万的生日会,邀请一堆网红摆拍炫富,视频里全是奢侈品礼物、豪华游艇,结果被网友举报“浪费资源”,账号连续一个月流量减半,这就是不知足的下场。
除了别张扬、别不知足,想长久做网红,还有两件事必须做好,一是对用户负责、感恩,二是早点搞矩阵布局。
先说说责任和感恩,有些网红火了之后就变了,卖的货出了问题,要么不发声,要么删评论。
之前有个美妆网红,推荐的面膜用坏了好多人的脸,不仅不道歉,还说用户“自己皮肤差”,最后账号被封,公司还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50万。
反观三只羊,之前旗下主播推荐的食品出了点问题,人家马上道歉、全额退款,还额外给用户补偿,很快就挽回了信任。
这就是差别,你对用户负责,用户才会一直支持你;你要是糊弄用户,用户也不会惯着你。
再说说矩阵布局,张雪峰就是个好例子,他大号被限制关注后,公司旗下的其他账号没受牵连,该运营还能运营。
要是他把所有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大号一没,整个业务就垮了。
东方甄选也做得好,董宇辉那事之后,人家赶紧搞多账号矩阵,美食、图书分开做,就算一个账号出问题,其他的也不受影响。
本来想,可能有些网红觉得“我粉丝多,不怕出问题”,但后来发现,再大的号也架不住一次严重违规。
不管你是5万粉还是1000万粉,都该早点把个人和企业分开,搞矩阵,你是你,企业是企业,矩阵是矩阵。
就算你个人账号被封了,只要企业合规、矩阵正常,还能继续赚钱。
要是只盯着个人IP,一旦出点事,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这可不是明智之举。
说到底,嘎子哥、张雪峰、蓝战非这几件事,不是偶然,而是长期忽视规则、忽视用户的必然结果。
做自媒体不是赚快钱的捷径,越成功越要有点敬畏心,敬畏平台规则,敬畏用户信任,敬畏行业生态。
别总想着靠炫富、搞对立博流量,也别红了就飘、忘了本,更别不做风险准备,把所有希望放个人账号上。
其实,这行跟做人一样,踏实点才能走得远。
要是总想着走捷径、博眼球,就算红极一时,也早晚得翻车。
希望这些例子能给做自媒体的人提个醒,别等账号没了才后悔,毕竟用户的信任、平台的认可,丢了可就难找回来了。
来源:围炉夜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