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登善湖,与唐代这位大权臣有何渊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6 09:34 1

摘要:位于禹州城区东南隅褚河街道境内的登善湖山地公园,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220余米,公园内共有4座山包,与地面垂直高度最低为13米,最高为25米。这里山环水绕,景色宜人,近年来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娱乐的打卡地。

禹州登善湖,与唐代这位大权臣有何渊源 ‖老家许昌

文‖张延伟

位于禹州城区东南隅褚河街道境内的登善湖山地公园,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220余米,公园内共有4座山包,与地面垂直高度最低为13米,最高为25米。这里山环水绕,景色宜人,近年来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娱乐的打卡地。

许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公园内的山包是利用老城区地下停车场和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挖掘出来的130余万方废弃渣土堆砌而成的。

公园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自然风貌,栽植了各类绿化乔木和灌木,种植了花草,配套建设了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让习惯于车水马龙和高楼林立生活的人们不出城区就能感受到山水林田湖草相映成趣的立体空间之美。

登善湖公园内的山虽然不高,攀登的台阶却匠心独具,设计得较为崎岖和陡峭。游客们拾级而上,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悉心体验登高之难,领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深刻内涵,进而努力学习、效法先贤,思慕古风、崇德向善。

登善湖公园的名字到底因何而来?原来,它的命名与唐朝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有着深厚的渊源。(想看看本文作者张延伟老师写的其它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禹州蔡寺稀奇事:宝葫芦,金蚰子,为啥不唱这出戏

褚氏居褚河,自西汉褚少孙始,至唐朝褚遂良的五世孙褚虔,历6个朝代800余年均为阳翟(今禹州市)名门望族。褚氏在禹繁衍25代,人才辈出且有所建树。褚少孙、褚澄和褚遂良等更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由此,禹州自明嘉靖《钧州志》始,历代志书对褚氏家族均有记载,且专述于“列传故家”。

诸志书中列入“故家”的有褚、马、董、余、刘、赵6氏,“褚氏”则列诸氏之首。

据民国《禹县志》(列传故家)载:

褚遂良字登善,通直散骑常侍亮子。贞观中,由铠曹参军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

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褚遂良字登善,父亲褚亮曾在隋朝为官,隋亡后进入李唐王朝,后多次升迁任散骑常侍,被封为阳翟(今禹州)县侯。

褚亮和当时的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交好,正因为有此得天独厚的条件,褚遂良自少年时就受到这两人的指导,书法水平日渐精进,既吸取虞、欧的特点,又深得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人称“褚体”,时人纷纷模仿,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曾经叹息说:“虞世南死后,就没有与我谈论书法的人了。”于是魏征向他举荐了褚遂良,让他侍奉书法方面的事,自此进入李世民视野。

当时李世民广泛购求王羲之的法帖,天下人争相进献,却没有谁能够评断真假,唯独褚遂良论断出处的从无错误假冒。可见其书法造诣不同凡响。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帝唐太宗打算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被褚遂良以“劳民伤财,徒有虚名,非圣君所为”为由坚决反对。

后来,褚遂良升任谏议大夫,兼任知起居事,负责记载皇帝的日常言行。唐太宗李世民想看记录其言行的《起居注》,他则依朝廷规制严词拒绝。

对于此事,民国《禹县志》(列传故家)是这样记载的:

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意即:

皇帝想要亲自查看《起居注》,被褚遂良拒绝,他说:“《起居注》记载善恶,是用来告诫君主不做不合法度之事的,没有听说过天子自己查看起居注的。”皇帝说:“朕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你也一定会记录下来吗?”褚遂良凛然答道:“遵守道义不如遵守职责,我的职责是记录皇帝的言行,所以无论好坏都要如实记录下来。”

褚遂良时刻提醒唐太宗治理国家要从源头抓起,杜绝腐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

意思是说:奢侈糜烂的开始,就是国家危亡的征兆。进谏的人在灾祸的源头进行挽救,不让灾祸发生,等到灾祸已经蔓延开来,就无法挽救了。

凡此不胜枚举。

正因为褚遂良敢于坚持正义、为国为民直言进谏,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信任,逐步晋升为黄门侍郎、中书令等,成为唐朝朝政当中举足轻重的官员。唐太宗在弥留之际安排后事,更把辅佐太子的重任交给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二人。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而毋忧。”因命遂良草诏。

太宗驾崩后,高宗李治继位。褚遂良被封为河南县公,晋升郡公,后来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督编修国史,兼任太子宾客,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权位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刚直不阿的褚遂良更是叩头泣血、冒死反对。

民国《禹县志》(列传故家)载:

褚遂良曰:“皇后本名家,奉事先帝。先帝疾,执陛下手语臣曰:‘我儿与妇今付卿!’且德音在陛下耳,可遽忘之?皇后无他过,不可废!”。

翌日复言,对曰:“陛下必欲改立后者,请更择贵姓。昭仪,昔事先帝,身接帏幄,今立之,奈天下耳目何?”

褚遂良认为,皇后出身于有名望的家族,侍奉先帝,没有别的过错,即便没有子嗣,也不可以被废黜。如果一定要改立皇后的话,也要另外选择出身高贵的人。昭仪(武则天)以前是侍奉先帝的,现在立她为皇后会惹天下人笑话。

褚遂良这番话令唐高宗生气,更触怒了武则天,武则天甚至请求高宗将褚遂良扑杀掉。后来还是长孙无忌替他求情,说褚遂良受先皇遗诏辅政,即使有罪也不能用刑。这才暂且饶过他一命。

当年10月份,武则天最终还是被立为皇后,王皇后则被高宗废掉。随后,诸遂良就被贬黜,来到远离京师的广西任职。怀恨在心的武则天始终不愿放过诸遂良,褚遂良最终被放逐到了安南都护府爱州(今越南河内地区)。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重病在身的禇遂良乞告朝廷回乡养老却未得应允,不久即在绝望中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诸遂良死后,临朝称制的武则天不但削掉了他的官爵,还把他的两个儿子流放到爱州杀掉。值得欣慰的是,“神龙政变(公元705年)”后,褚遂良终得“平反”,恢复官爵,后追赠谥号“文忠”。

直到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唐懿宗经安南观察使高骈奏请,将褚遂良在爱州的坟墓及后裔归葬于阳翟(今禹州)。遗憾的是,后人对褚遂良墓的具体所在早已无从知晓了。

据《禹州(县)志》(陵墓志)载:

唐褚中令遂良墓,《新唐书·本传》曰:“遂良以谏立武氏贬爱州刺史,卒后用高骈议,归葬阳翟。”乾隆《邵志》云:“今失所在。”

然而,禹州人民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位蒙冤客死他乡的先贤。为了纪念褚遂良,遂以其字“登善”来命名原籍地的湖及公园。

另:1.租售信息:许昌鼎鑫商务广场B座房屋一间,居胖东来生活广场、居然之家、思故台、新世纪广场商业核心,交通便利。简装,有办公家具,租售均可;联系电话:13460539317(非诚勿扰)

2.当年的美好时光哪去了?那些曾经影响我们生活的风物为何慢慢无影无踪?为留住更多渐行渐远的消逝的老建筑、老寨、歌谣、现象、老行当、童年游戏等,“老家许昌”汇编了资料《消逝的风物》,希望留住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记忆。该资料长约29厘米,宽约21厘米,厚3厘米,重约3.2斤,50余万字,496页,全彩印刷,欢迎留言咨询……

【作者简介】张延伟,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文史研究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来源:老家许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