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悉,这场拦截行动前后持续了12个小时,最后以色列军队控制了四十多艘援助船。
当地时间1日晚上,以色列军队先动了手。
以军士兵登上了加沙援助船只,现场混乱不堪。
据悉,这场拦截行动前后持续了12个小时,最后以色列军队控制了四十多艘援助船。
船队组织者后来确认,四百多名名活动人士被以方扣押,这些人全被转移到了以色列的阿什杜德港。
以色列方面则对外表示,被扣人员“安全且健康状况良好”,后续会把他们驱逐回欧洲。
还强调,封锁加沙是为了国家安全,愿意通过“获批渠道”转运物资,甚至发布视频和声明,说这次拦截行动“受控且非暴力”,还称其为“安全拦截”。
以色列外交部后续的声明里也提到,“全球坚韧船队”的行动已经“结束”,没能进入所谓的“战区”,也没突破封锁。
目前只有一艘船因为故障滞留在海上,离加沙很远。
但以方还放了话:要是这艘船敢靠近,照样拦截。
以色列这一拦,很快在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土耳其、阿根廷等好几个国家,都表示不满。
反应最激烈的要数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直接宣布,驱逐以色列驻哥伦比亚的全部外交人员,而且立即终止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
哥伦比亚外交部说得很明确,以色列在国际水域扣押两名哥伦比亚公民,这根本就是“绑架”。
土耳其外交部也没客气,直接谴责以色列军队在公海拦截船队的行为是“恐怖主义行为”,说这严重违反国际法,还危及了平民的生命安全。
委内瑞拉外交部则指出,以色列的行为暴露了其“犯罪本质”,封锁援助物资就是在把封锁当成“种族灭绝”的战争工具。
除了这些国家,西班牙和比利时分别召见了以色列的外交代表,还展开了相关调查。
卡塔尔和荷兰也公开谴责以色列的行为违反国际法,荷兰方面还在核实,有没有本国公民在这次事件中被拘留。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证实,有8名马来西亚公民被扣押,他怒斥以色列“阻止人道主义任务”。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也批评以色列违反国际法,要求立即释放所有被扣人员。
其实,国际援助船队被以色列拦截,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早在2010年,就有一艘名叫“蓝色马尔马拉号”的土耳其籍援助船,在公海被以色列突击队登上。
当时船上的活动人士和以军发生了冲突,最后造成10人死亡。
这件事不仅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还让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外交关系恶化了好多年,成了国际社会挑战加沙封锁的标志性事件。
关于这次拦截,最核心的争议有两个。
一是以色列的拦截行为合不合法,二是以色列说的“既定渠道”到底能不能送物资。
先说说合法性的问题。
船队组织者认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水域里的船只都有自由航行权,除非涉及海盗、奴役、未经授权的广播这些极少数情况,其他国家的军舰根本没权利拦截。
再说说“既定渠道”的问题。
以色列方面一直说,援助物资可以通过“既定渠道”转运。
但又有报道指出,加沙粮食和药品都相当短缺。
“全球坚韧”船队的和平救援被拦截,背后是加沙平民对生存的迫切需求。
虽然目前不少国家都在为被扣人员和援助物资发声,但希望这种发声能尽快转化为行动,让加沙的平民能早日拿到急需的物资,也让和平救援不再被阻断。
毕竟,不管有多少争议,平民的生命和基本需求,都不该成为博弈的代价。
来源:聆听娱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