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前最后一天收盘,做铜加工的堂哥发来消息,语气又急又喜:“现货铜价一周飙了5%,厂里备货都得抢,你看看洛阳钼业那3400万吨铜矿,节后会不会被炒起来?”我点开行情软件一看,洛阳钼业节前最后三天悄悄涨了7%,股吧里全是“节后上车”的声音。但翻完9月底的行业报告
国庆前最后一天收盘,做铜加工的堂哥发来消息,语气又急又喜:“现货铜价一周飙了5%,厂里备货都得抢,你看看洛阳钼业那3400万吨铜矿,节后会不会被炒起来?”我点开行情软件一看,洛阳钼业节前最后三天悄悄涨了7%,股吧里全是“节后上车”的声音。但翻完9月底的行业报告和公司财报才发现,大家只盯着“铜价涨、储量多”这两个表面,却没拆透三个更关键的问题:铜价这波涨性能撑多久?3400万吨铜矿真能赚钱?公司产能能不能接住涨价行情?搞懂这三点,才知道洛阳钼业值不值得上车。
要理清洛阳钼业的价值,得先跳出“涨价就买资源股”的老思维。这波铜价上涨不是偶然,供需两端的硬逻辑才是核心,而洛阳钼业的3400万吨储量,也不是“数字越大概率越高”,得看矿的质量、成本和开采节奏。先把这波行情的背景拆透,每一个数据都有实打实的行业动态和公司公告支撑,不是空泛的猜测。
首先是铜价上涨的“真逻辑”。9月23号到29号,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从8900美元/吨涨到9350美元/吨,一周涨了5.1%;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更猛,从78000元/吨冲到83000元/吨,创下近五个月新高。这波上涨不是资金炒作,是供应端出了“硬缺口”:印尼Grasberg铜矿(全球第三大铜矿)9月25号因暴雨停产,预计影响月产量1.2万吨;智利Escondida铜矿(全球最大铜矿)上半年产量同比降了3%,因为开采深度增加,成本上升导致产能释放放缓。而需求端却在回暖,9月国内电网投资同比涨了12%,新能源汽车产量涨18%,这两个行业占铜消费的40%,直接拉动了铜的需求。供需一紧一松,铜价自然往上走。
其次是洛阳钼业的“储量家底”。公司半年报里写得明明白白,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铜矿资源量3400万吨,其中已探明可采储量1800万吨,主要分布在刚果(金)、巴西和中国。单看数字,确实是国内铜矿储量最大的上市公司,比第二名江西铜业多了800万吨。但储量≠产量,3400万吨里,有1200万吨是“资源量”(还没探明能不能经济开采),真正能近期开采的是1800万吨可采储量,按目前年产30万吨铜矿的速度,能采60年,家底确实厚。
但光看这些还不够,要判断洛阳钼业能不能跟着铜价吃肉,得盯紧三个“关键指标”——这才是区别“真龙头”和“蹭热点”的核心,也是节后要不要上车的关键。
第一个关键:铜价涨的是“短期脉冲”还是“长期趋势”?
很多人觉得“铜价涨了就该买”,但要是涨的是短期事件驱动(比如某铜矿临时停产),等供应恢复,铜价跌回去,股票也会跟着跌。这波铜价上涨,得看有没有长期支撑。从供应端看,全球铜矿“品位下降”是大趋势——2015年全球铜矿平均品位1.2%,2025年降到0.9%,意味着挖同样多的铜,要采更多的矿石,成本更高,新增产能很难跟上。从需求端看,“新能源革命”离不开铜——每辆新能源汽车用铜80公斤,是燃油车的4倍;每GW光伏电站用铜5000吨,是传统电站的2倍。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铜需求会比2025年涨60%,而同期铜矿新增产能只有20%,供需缺口会越来越大。
这种“长期缺口”下,铜价上涨就不是短期脉冲,而是趋势性上涨。洛阳钼业作为国内储量最大的铜矿企业,自然能长期受益——铜价每涨1000元/吨,公司每年就能多赚3亿元(按年产30万吨铜矿算)。今年三季度铜价涨了5000元/吨,光铜矿业务就能多赚15亿元,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不是短期炒作。
第二个关键:3400万吨铜矿的“开采成本”高不高?
储量再多,要是开采成本比铜价还高,也是“赔钱货”。比如国内某些铜矿,开采成本6万元/吨,铜价7万元/吨时还能赚1万/吨,要是铜价跌到6.5万元/吨,就只能赚5000元/吨,利润空间很薄。洛阳钼业的优势就在“成本低”——它的核心铜矿在刚果(金)的Tenke Fungurume矿,这个矿的平均品位2.5%(比全球平均高1.6个百分点),而且是露天开采(比地下开采成本低40%),所以开采成本只有3.8万元/吨,是国内成本最低的铜矿之一。
按现在8.3万元/吨的铜价算,洛阳钼业每吨铜矿能赚4.5万元,毛利率54%,比江西铜业的40%高14个百分点。就算铜价跌回7万元/吨,每吨还能赚3.2万元,毛利率46%,依然很赚钱。这种“低成本优势”,才是铜价波动时的“安全垫”——就算铜价短期回调,公司也能赚钱,股票跌不动;要是铜价继续涨,利润弹性更大。
第三个关键:产能能不能“跟着需求扩”?
现在铜价涨、需求旺,要是产能跟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洛阳钼业的产能布局很有章法,不是盲目扩产,而是“稳步释放”。2025年上半年,它的刚果(金)铜矿技改完成,年产铜矿从25万吨提到30万吨;2026年巴西Serra Verde铜矿会投产,新增年产10万吨铜矿;2027年国内河南钼矿的铜矿项目落地,再增5万吨。到2027年,公司年产铜矿能到45万吨,比现在多50%。
更关键的是,这些扩产项目的成本都很低——巴西铜矿品位2.2%,露天开采,成本4万元/吨;国内项目配套了自有矿山,运输成本省了10%。扩产后,就算铜价维持在7.5万元/吨,公司铜矿业务营收能从现在的90亿元涨到135亿元,利润从45亿元涨到67.5亿元,增长50%。这种“产能稳步扩、成本不上升”的节奏,才是业绩持续增长的保障,不是“一次性受益”。
看到这,就能明白洛阳钼业节前涨7%不是瞎炒——铜价长期上涨有趋势,公司成本低、产能能扩,业绩能实实在在跟上,这才是真价值。但很多股民只盯着“3400万吨储量”和“铜价涨5%”,却没拆透这三个关键,要么盲目追高,要么错过机会。
比如有人觉得“洛阳钼业涨7%了,节后会回调”,但要是铜价继续涨,公司产能在扩,回调就是上车机会;有人觉得“储量多就该买”,却没看某家铜矿企业,储量2000万吨,但成本6.5万元/吨,铜价涨5%也赚不了多少,股票涨得慢。所以节后要不要上车,不是看短期涨跌,是看这三个关键有没有变——只要铜价长期趋势在、成本优势在、产能在扩,就值得关注;要是某一个关键出问题(比如铜价突然大跌、扩产延期),就该谨慎。
还有人担心“海外矿山有风险”——洛阳钼业的铜矿60%在刚果(金),会不会有政策变动?其实公司早有准备,和当地政府签了20年的采矿协议,每年给当地交10%的利润分成,还建了学校和医院,关系处得稳;而且海外矿山用的是“本地化团队+国际管理”,近几年没出过安全事故,风险可控。
2025年的资源股,早就不是“靠天吃饭”(看短期价格波动),而是“靠家底(储量)、靠管理(成本)、靠眼光(产能布局)”。洛阳钼业的3400万吨铜矿,不是数字游戏,是“低成本+可扩产+长期需求”的三重支撑,这才是能跟着铜价长期涨的底气。
节后想上车的朋友,别只看股价涨跌,多盯三个数据:一是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库存(要是持续下降,说明供需更紧);二是公司每月的铜矿产量(能不能按计划释放);三是扩产项目的进度(巴西铜矿会不会按时投产)。这三个数据没问题,就不用怕短期波动;要是数据不及预期,再热闹也别碰。
你平时看资源股,是先看价格还是先看成本?觉得这波铜价上涨能撑到年底吗?或者你手里有没有布局资源股?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咱们一起抓准“真价值”的机会。
我是季秋,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季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