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两千多年以前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提出了民本主义思想,但并没有真正影响历史进程,而是这样的思想被统治阶级改变,也就是被治人者改变。被改变了的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上千年,没有太大的变化。治人者就是统治阶级,总是努力保持现有的社会秩序,不肯分权而治,也不肯把权
中国自古以来政治动乱,法治不昌,根本原因在于治人者有权,治于人者无权。
虽然两千多年以前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提出了民本主义思想,但并没有真正影响历史进程,而是这样的思想被统治阶级改变,也就是被治人者改变。被改变了的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上千年,没有太大的变化。治人者就是统治阶级,总是努力保持现有的社会秩序,不肯分权而治,也不肯把权力归还劳动人民。他们掌握权力之后,就要享受荣华富贵,还要层层加税。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要保证绝大多数人成为农民,才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民间榨取钱粮。倘若很多人都去经商,那么社会资源将会流动起来,不利于统治阶级把控资源的态势。统治阶级总是掌控社会优质资源,虽然人数很少,但足以保证他们享受荣华富贵,甚至可以实现权力和财富的世袭。而大多数人变成农民之后,没有多少余粮,也没有钱财去读书识字,最终只能在社会最底层忍受奴役和剥削,长期挣扎而得不到解脱。农民要想翻身得解放,就要承认现有的制度,花费三代以上人的努力,供养一个书生,让书生去参加科举考试。书生考中之后就可以做官,光宗耀祖,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而书生考不中,就算是百无一用,仍然是普通老百姓,甚至还不如农民活得好。统治阶级的官员以为权力来自于皇帝,皇帝认为权力来自于自身,或者来自于整个家族的传承,来自于开国皇帝。
其实权力来自于老百姓。老百姓把手中的权利上交之后,供皇帝统一分配,却恰恰失去了一些权利,甚至完全失掉了话语权,成了被剥削、被奴役的人,还不能反抗。平时他们有一口吃的就能活下去,哪怕借贷生存,也照样可以活下去,在节日的时候高高兴兴的,就算是知足常乐了。倘若遇到天灾人祸,田里颗粒无收,他们就要逃荒要饭,发展成流民,流民聚在一起就会闹事,会吃大户,会抢夺官府的银库和粮仓。而赈济灾民的时候,各级官员又是层层加码,层层盘剥,最终把粮食换成糠秕,当然会弄得农民不满意。古代的老百姓从来没有享受过民主权利,从来都是被奴役、被剥削的对象,即便是经商,也仍然受到强权的压榨,要交过路费,要交保护费,要和官府搞好关系,而这种关系完全靠银子维系,不然穿州过府就会忍受官员的敲诈。官员总是宣扬无商不奸的理念,不愿意让农民去经商,还要处处敲诈商人。农民看不起商人,官员敲诈他们,最终很多商人只能偷偷摸摸经商,富有了之后才算抬起头来。即便如此,富商也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在和权力系统搞好关系的同时,会奉献大把的银子,不然就不能好好经商。而到了文革期间,商人再次被打倒,当然权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进入中华民国以后,民主的思想广泛传播,但也仅限于在知识分子之间传播,“立宪”“共和”这样的概念也只有知识分子能够理解,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那时候的知识分子总是觉得老百姓太苦,但又不明白老百姓为什么在面对强权的时候束手无策、虚弱无助,老百姓怎样才能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真正享有公法意义上的权利,他们究竟是怎样看待权利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强权统治的,老百姓不能和官员对抗,哪怕官员看见老百姓站在街边,觉得这有个老百姓长得不好看,上去就给他两巴掌,那么这个老百姓只能冲他笑笑,或者转身离开,甚至还要道歉说“冲撞了大人”“让大人见笑了”,却从来不敢反抗。因为老百姓反抗官员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很可能被抓进监狱,亲人朋友要凑钱保他出来,不然他死在监狱就叫“庾毙”,官员和狱卒都不用负责。官员对待敢于提意见的书生,也是这样的套路。即便民国时期实现了所谓的立宪和共和,知识分子也都知道立宪和共和的意义,但也不能和官员平起平坐,不能指望官员自己自觉实现民主。民主是靠争取来的,不是靠权力系统自上而下改革得来的。
古代的老百姓不知道什么叫民主,也不知道什么叫自由,不知道立宪和共和的意义,当然就只能忍受压榨和剥削的。统治阶级属于治人者,总是手握权力,不肯还给老百姓。而权力只对它的来源负责,应该对老百姓负责,而不能只对统治阶级负责。孟子写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通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供养,才能生活下去。官员就是这样,手握权力,可以层层加税,造成事实上的压榨和剥削,不用参加体力劳动,甚至只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搜刮大量的财富,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而农民却要辛辛苦苦种地,忍受贫穷的煎熬,吃不饱,喝不足,住的房子简陋而破败,却无法翻身得解放。他们把手中的权利上交之后,竟然换来了这样的待遇,却苦于没有民权出现,而统治阶级又不重视民权,以至于农民成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而他们在没有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并不能有效团结起来,而是成一盘散沙状态,当然就容易被奴役了。即便古代有一些农民起义运动,也大多失败,因为没有先进的知识分子做领导,没有提出先进的革命理论。即便有刘邦的起义成功了,有朱元璋的起义成功了,也一样延续了封建制度,却没有彻底推翻封建制度,没有把权力还给人民,也没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孟子认为“民贵君轻”,由此延伸开去,民权大于君权。但人民是一个群体概念,很容易被君主利用。君主声称代表人民,声称为人民谋福利,实际上只是为统治阶级谋福利,却通过这种宣扬强化了自身的权力。因为人民是一个群体概念,不会发声,也没有话语权,却很容易被利用,尤其被君主以及官员利用。倘若君主真的让每一个人民的个体过上好日子,让每一个个体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就真的实现了民主和自由,也让人民翻身得解放了。
倘若只是君主强调人民的概念,却并不关注人民中的个体,不会让个体过上好日子,那么君主就在借用人民这个群体概念,进而增强自身的权力,收揽人心,事实上并没有为人民办好事,也没有谋福利。到了现在,社会提倡民主概念,人民翻身得解放了,似乎已经进步到一定的社会形态,但当务之急仍然是实现分权,实现人民的监督权,尤其是人民个体的监督权和话语权要实现,还要实现权力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才真让人民享受社会发展的福利,而不会继续让人民被奴役和剥削,不然就还是走在了老路上。
来源:铁剑帮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