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终身禁赛。两个字。一把刀。中国篮协的新规撕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9月30日,一份《中国篮球协会篮球运动队参赛指引》(意见征集稿)悄然发布。核心只有两句:一名球员两次兴奋剂阳性,终身停赛;俱乐部三年内三人违规,取消参赛资格一至三年,成绩归零,奖项收回。没有警告。没
零容忍新规落地,篮球生涯与俱乐部命运共担
文/体育观察者
终身禁赛。两个字。一把刀。中国篮协的新规撕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9月30日,一份《中国篮球协会篮球运动队参赛指引》(意见征集稿)悄然发布。核心只有两句:一名球员两次兴奋剂阳性,终身停赛;俱乐部三年内三人违规,取消参赛资格一至三年,成绩归零,奖项收回。没有警告。没有妥协。
过去CBA的兴奋剂处罚像隔靴搔痒。2012年,山西外援马库斯·威廉姆斯因大麻阳性仅禁赛六个月。2025年4月,吉伦沃特和哈雷尔同样因羧基四氢大麻酚阳性,但时代变了。他们放弃了B瓶检测,默认了结果。等待他们的可能是职业生涯的终结。
新规把俱乐部绑上了同一辆战车。三年内三名球员违规,球队直接停赛一至三年,已赛成绩按0:20计算,奖杯追回。这不是罚款能解决的问题。一支CBA球队的年投入动辄上亿,停赛三年意味着投资血本无归,品牌价值归零。篮协用经济链条锁死了管理责任。
外援成了最大变量。CBA休赛期,外援回国后摄入大麻类物质在部分国家合法,但WADA清单仍视其为禁药。俱乐部如何监管万里之外的日常行为?合同天价违约金、配专人监督……成本飙升,效果存疑。这是新规最脆弱的缝隙。
误服的退路正在消失。球员曾以“误食瘦肉精烧烤”申辩,新规未明确区分故意与误服。律师张起淮指出,唯一减责路径是证明“无过错或无疏忽”。但举证责任在球员自身,实验室复检费用高昂,多数人只能认罚。
国际反兴奋剂浪潮已席卷篮球。FIBA推行生物护照,WADA新增基因编辑类药物检测。中国篮协的严厉并非孤例。而是全球体育净化运动的一环。EPO等药物虽不直接增肌,却能提升耐力8%——季后赛第七场,这8%可能就是两千万奖金的差距。
俱乐部开始筑墙。北方球队将食堂供应商换为总局中标企业;南方球队给球员戴监测手环,数据直传云端。球员苦笑:“打CBA像坐牢,坐牢还能抽烟。”但抽烟不会终结职业生涯。
篮协的刀已举起。下一步将推进反兴奋剂教育从小学开始。教材里药瓶画成骷髅,选秀球员先考试。考题或许会问:“烧烤摊的肉串能吃吗?”标准答案只有三个字:不能吃。
新规落地后,第一个撞上枪口的会是谁?外援?老将?还是某个误服营养品的青训队员?观众只关心比分,但比分背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饭碗端不端得稳,不再取决于投篮命中率,而取决于你能否证明自己“干净”。
来源:清雨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