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基层干部最怕过节,不是不想团圆,是躲不开“没班硬值”的尴尬。妇联、文联这类单位,假期里门可罗雀,照样得安排人枯坐办公室;村干部守着空荡荡的村委会,一个月也等不来半个办事群众,只为应付上级查岗 。这种“为值班而值班”的形式主义,早成了基层的一块心病。
不少基层干部最怕过节,不是不想团圆,是躲不开“没班硬值”的尴尬。妇联、文联这类单位,假期里门可罗雀,照样得安排人枯坐办公室;村干部守着空荡荡的村委会,一个月也等不来半个办事群众,只为应付上级查岗 。这种“为值班而值班”的形式主义,早成了基层的一块心病。
浙江缙云西桥社区的改革,算是说到了干部心坎里。他们不搞“一刀切”,把值班和实际需求绑在一起。社区21名专干,不再人人被“钉”在岗位上,而是每个业务岗设AB角,每天调休不超过2人,保证80%人力在岗即可 。像学校寒暑假、非汛期的水利岗这类实在没急事的,干脆取消不必要的值守,把力气花在刀刃上。
更贴心的是“时间银行”的说法。节假日值一天班,就能实打实兑换一天调休;晚上加班走访、调解矛盾满4小时,第二天就能晚点到岗 。社区的邱大姐以前总错过孩子的运动会,现在终于能踏踏实实坐在看台上加油,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这哪是换休息,分明是把被工作挤占的生活,一点点换了回来。
改革没让服务打折扣,反而更有温度了。干部们休息够了,走访群众时不再行色匆匆,首月就精准摸到47条社情民意,还成功调解了两起邻里纠纷 。居民张大爷说,现在去办事,总能碰到熟面孔耐心解答,不像以前,值班的人连业务都不熟,问啥都支支吾吾。
值班本是为了应对突发、服务群众,不该变成消耗干部的“内卷游戏”。缙云的实践证明,把休息权还给干部,换回来的是更足的干劲和更优的服务。这样的改革,多来几波才好,毕竟让干部舒心,群众才能更暖心。
来源:钓鱼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