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啥宁愿憋到拉裤子,也不在幼儿园拉便便?大多是这4个原因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4 09:48 1

摘要:“娃憋到脸发紫也不在幼儿园拉屎”,这句话在妈妈群一甩,瞬间99+。

“娃憋到脸发紫也不在幼儿园拉屎”,这句话在妈妈群一甩,瞬间99+。

昨天,北京朝阳区一位中班宝妈甩出老师拍的视频:自家闺女夹着腿、踮着脚,在厕所门口转圈,就是不肯进去。

当天全班29个孩子,有11个把粑粑硬生生憋回家。

导火索是厕所门坏了,隔间成“直播现场”。

我直接火大:这不是孩子矫情,是环境在欺负人。

把娃扔进一个四面透风、随时可能被扒拉门缝的坑位,别说四岁,我三十四也拉不出来。

家里小马桶圈软、脚垫高、手边还有小黄鸭,幼儿园一水儿的成人尺寸陶瓷坑,一坐屁股掉进去半截,孩子本能地怕摔。

更惨的是,有些园一个班四十号人,配俩隔间,排队排到膀胱爆炸,屎意早被吓回去。

最怕的是“社死”。

上周同事儿子回来小声说:“妈妈,我今天放了个屁,小果果说臭死了,全班笑我。

”四岁半,已经有了“面子”这个概念。

拉屎声音大、味道重,等于当众处刑。

只要被笑过一次,大脑自动把“幼儿园+便便”打上危险标签,下次直接启动“憋住”程序。

老师也不是不管,是真顾不过来。

一个老师盯十几个娃,喝水、擦鼻涕、防打架,眼睛根本不够分。

娃举手说“我要拉粑粑”,老师一句“等老师给妹妹擦完手”,这30秒等待,孩子已经憋回肚子。

次数多了,他默认“说了也没用”,干脆闭嘴。

生理节律被一刀切成统一作息,家里八点拉,幼儿园十一点才允许集体去,肠子都拧成麻花。

别急着骂娃“没出息”,先带他去厕所拍张照。

把幼儿园坑位、家里马桶、商场马桶打印成三张A4,让他指一指哪个最安心,答案一目了然。

接下来三步,一周见效:

1. 周末两天,把家里马桶圈拆下来,带去幼儿园,让老师允许他用自己的圈,气味熟悉,屁股不悬空,安全感瞬间+50。

2. 写一张“便便通行证”,老师提前签字,娃想拉直接掏卡片,不用等排队,老师看到立刻放行,把“等待焦虑”直接清零。

3. 书包里塞一只旧袜子,喷上妈妈睡衣的香水,拉屎时挂在小挂钩,闻到“妈妈味”,大脑误判“家人在场”,括约肌放松,一泻千里。

别嫌麻烦,娃的尊严比洗条袜子金贵。

真搞不定?

把视频甩给园长,要求参照2023新标:每10个孩子至少一个带门锁隔间,门高到顶,别让蹲坑变真人秀。

园所说没钱?

那就转园。

一个连屎都不敢让孩子拉的地方,不配谈“一切为了孩子”。

屎拉不出来,不是孩子熊,是大人没把环境做成人样。

别让娃用肠道给成年人的偷懒买单,今天憋的是便,明天憋的就是性格。

来源:育儿新鲜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