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9岁的陈延年浑身血污,却目光如炬,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一步步走向刑场。
脚镣摩擦着冰冷的土地,发出沉重的声响。
29岁的陈延年浑身血污,却目光如炬,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一步步走向刑场。
镜头一转,仍是那个青年,意气风发地向前走着,回首间,眼眸中仿佛有星光闪烁,坚定而从容。
在《觉醒年代》中,一个转场镜头,将两个瞬间永恒定格:一个是意气风发的青春面孔,一个是戴着脚镣走向刑场的坚定背影。
饰演陈延年的90后演员张晚意说:“那个回眸,是因为他们走向了光明。”
01 光,选择了这个青年
2019年,导演在选陈延年的饰演者,面试时,一束光从窗口斜着打进来,恰巧打在张晚意的脸上。
导演觉得这个孩子的眼睛亮晶晶,于是选中张晚意饰演陈延年。
是一束光选择了他?亦或许冥冥之中,是陈延年选择了张晚意。
但这个94年出生的年轻演员在得知饰演的角色后,第一反应很懵:“谁是陈延年?”
他不讳言自己对这位历史人物的陌生。
像绝大多数当代青年一样,那段历史对张晚意而言遥远而模糊。
他在导演要求下开始查阅资料,阅读《站着从容就义—陈延年》等书籍时,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张晚意后来说,导演选中他是因为“眼神够坚定”。
这坚定眼神,最终与陈延年跨越时空相遇。
02 青年,选择了光
陈延年,1898年生于安徽,陈独秀长子。
1915年,为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带着弟弟陈乔年到上海读书。
四年后,兄弟俩一同赴法国勤工俭学。
在法国期间,陈延年逐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922年6月,他与赵世炎、周恩来等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宣传部长。
1924年夏,党中央决定抽调旅俄旅法的同志回国工作。
同年10月,陈延年回国。
回国的陈延年,与周恩来等人一起居住在上海,过着极其朴素的生活。
一陋室、一床板、一竹席、一皮包、一毛毯、一被子,破旧的皮包充当枕头——这便是他的卧室。
他为自己制定“六不原则”:“不闲游、不看戏、不照相、不下馆子、不讲衣着、不作私交”。
赵世炎曾评价道:“延年同志的生活非常俭朴,他是个只知工作不管其他的人。”
03 光,照耀大地
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陈延年经常深入工人群体工作。
他虚心地向黄包车车夫请教问题,与他们一起工作,体验工人生活,向工人讲解阶级压迫的危害。
工友们亲切地称他为“老陈”。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一手炮制中山舰事件,突然袭击共产党人。
陈延年、周恩来等主张反击。
面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陈延年坚决反抗,他说:
“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生出来的,更不是从海外飞来的,
而是在长期不断的斗争中,从困苦艰难的斗争中生长出来的,强大出来的”。
这句话,现在被印在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纪念书签上。
04 光,永不熄灭
1927年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
敌人为了得到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陈延年用尽酷刑,将他折磨得体无完肤。
但陈延年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下来,严守了党的机密,宁死不屈。
7月4日晚,国民党军警将陈延年押赴刑场。
面对敌人的屠刀,陈延年昂首挺胸,镇定自若,视死如归。
敌人喝令他跪下,他巍然屹立,毫不理会。
几个行刑的刽子手强行把他按下去,但是刽子手们刚一松手,他一跃而起,再次昂然挺立。
刽子手恼羞成怒,一拥而上,再次将他强按在地,以乱刀残忍地将他杀害。
他牺牲时,才29岁。
时隔不到一年,他的弟弟陈乔年也在上海被捕。
1928年6月6日,陈乔年在上海的龙华枫林桥畔,英勇就义,年仅26岁。
牺牲前,监狱中战友知道他即将被害,十分难过,可他却依然乐观,他说: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去享受前人披荆斩棘得来的幸福吧!”
05 光,传承不息
陈延年牺牲后,国民党弹冠相庆,上海各大报刊大肆渲染“铲除了共党巨憨”、“清党”获得“巨大成绩”。
然而反云力派永远不会懂得,他们虽然砍掉了烈士的头颅,却扑不灭烈士的精神,更扑不灭烈士播下的火种。
中共中央为了纪念陈延年、赵世炎等烈士,发表了《悼赵世炎、陈延年及其他死于国民党刽子手的同志》,指出:“赵世炎、陈延年二同志之死是中国革命最大的损失之一”。
毛泽东曾深有感触地说:“在中国,本来各种人才都很缺乏,特别是共产党党内,因为共产党成立还没有几年,所以人才就更缺乏。
像陈延年,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周恩来同志对陈延年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广东的党团结得很好,党内生活也搞得好,延年在这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
董必武同志称赞:“延年是党内不可多得的政治家”。
06 光,今日尤灿
在《觉醒年代》播出后,陈延年、陈乔年的故事感动了无数年轻人。
他们自发去了解两位烈士的生平,去他们牺牲的龙华烈士陵园献上鲜花。
一个发现让无数网友泪目:“安徽安庆有一条延乔路,他的旁边是集贤路(陈独秀去世后葬在集贤关),延乔路短,集贤路长,两条路虽无交集,但他们最终通往的都是那条——繁华大道。”
每到清明等日子,延乔路的路牌便被鲜花环绕。
人们自发在路牌下摆放鲜花、卡片等寄托哀思。
每一朵鲜花,每一张卡片上的留言,每一个举手敬礼,都是人们对英烈最真诚的祭奠。
一位网友的评论:“他们最早醒来,然后最先死去……”
在那个动荡不安、家国凋敝的年代,“陈延年”们面对着不确定的未来,抱定理想,敢于牺牲。
他们没有机会见到的“未来”,是我们和平安宁的生活,是日益昌盛的中国。
他们披荆斩棘换来的,是《觉醒年代》的“续集”,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样子。
07 结尾
张晚意回忆拍摄陈延年就义那场戏时,横店正是阴雨天。
他需要戴着1:1的手铐和脚镣,穿着单衣单裤,光着脚走在刑场的沙石地上。
满身都是用油彩化的血,光是化妆就化了三个多小时。
这个片段从中午一直拍到下午,拍了差不多五个多小时。
张晚意说:“一辈子都忘不了!但是看到最终的效果,值了!”
那个回眸,之所以光芒璀璨,是因为革命者相信:刽子手可以砍掉他们的头颅,却砍不掉他们的理想与信仰。
他们因为相信而看见——看见了未来的中国,看见了今日的繁华。
今天我们纪念陈延年,纪念所有为中华民族复兴献出生命的先烈,就是要让这光芒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因为他们曾以血肉之躯,为中国探索出一条生路。
而我们,正在这条他们用生命铺就的道路上,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来源:A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