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大佬集体翻车!80%退货、卷款跑路 曾经躺赚为啥现在凉透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5 09:29 1

摘要:打开手机里的购物APP,你会发现不少熟悉的身影突然消失了:之前年销几十亿的“罗拉密码”直播间再也没开过,1240万粉丝的张大义店铺悄悄关了门,连估值百亿的“季先知”都官宣破产了。这些曾经靠着电商风口轻松“躺赚”的大佬们集体翻车,真不是运气不好,而是这行的生存逻

打开手机里的购物APP,你会发现不少熟悉的身影突然消失了:之前年销几十亿的“罗拉密码”直播间再也没开过,1240万粉丝的张大义店铺悄悄关了门,连估值百亿的“季先知”都官宣破产了。这些曾经靠着电商风口轻松“躺赚”的大佬们集体翻车,真不是运气不好,而是这行的生存逻辑早就变了天。今天咱们就扒开高退货率、卷款跑路的表面乱象,看看背后三条绕不开的真相。

一、流量不“香”了:靠花钱买来的热闹,根本撑不起正经生意

早几年做电商,那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平台刚起步,上网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想吸引顾客花不了几个钱,哪怕产品一般,随便投点推广就能卖爆。可现在不一样了,流量早就从“随便捡”变成了“抢破头”,成本高得吓人。

有数据说,近三年中小电商的流量成本平均涨了50%,2024年各大平台光营销费用就花了3500多亿,可网上卖货的增速才8.6%。更坑人的是,这些流量大多是“租来的”——商家花大价钱在平台买推广、找主播带货,直播间里看着人挤人,可这些用户买完一次就再也不见踪影。分众传媒的CEO江南春说得实在:“这哪是买流量,就是花钱租平台的热闹,等推广一停,人立马就散了。”

而且流量泡沫里还藏着猫腻。有个商家为了冲销量,找刷单团队搞了三场直播,刷出3300多笔订单,付了30万佣金,结果最后收到100%的退货,主播直接失联。就算不刷单,真实的退货率也能压垮人:现在服饰类直播的退货率从以前的30%飙到了80%,有的平台甚至搞出“无限期售后”,商家这边刚发完货,那边退款申请就来了。一来一回,运费、人工、货物损耗全是成本,看着销售额挺唬人,扣完这些费用,最后只剩亏空。

二、耍小聪明走不通了:只想“蹭风口”的商家,早晚得摔下来

以前电商圈里流行“走捷径”:双微火的时候,就找财经媒体吹造势;小红书、抖音火了,就套模板做内容;直播火了,就喊着“全网最低价”吸引眼球。这些商家就像藤蔓,全靠攀着平台的风口生长,自己一点根基都没有,风一停,自然摔得最惨。

贝恩咨询跟踪过一组数据:2018年选出的46个新锐电商品牌,到2024年有60%要么增长停滞,要么直接消失,真正能一直领跑的还不到一半。就像有些美妆品牌,把钱全砸在主播带货上,研发上一分钱都舍不得花,消费者买回去用着没效果,下次肯定不会再买。反观那些活下来的品牌,都在悄悄建“护城河”:有的盯着供应链,把产品品质抓得死死的;有的用心做服务,把老顾客牢牢留住,把钱花在了能长久赚钱的地方。

“广告教父”奥格威早就说过,不把钱投在品牌上,就只能一直搞促销,越促越便宜,最后把自己逼到绝路。过去三年,好多商家陷入低价内卷,把利润压得比纸还薄,却舍不得在产品和品牌上花心思。可现在的消费者早就不是“有便宜就买”了,而是更看重“值不值得”。一旦促销停了、低价没了,那些没名气、没口碑的商家,自然被用户抛在脑后。著名产品人梁宁说得对,现在早不是“风口时代”了,而是“扎根时代”,做生意靠的是信用和真本事,耍小聪明根本走不远。

三、监管越来越严:想钻空子赚快钱,现在门都没有

早几年电商行业有点“野蛮生长”,偷税漏税、卖假货、虚假宣传的漏洞不少,有些商家就靠着钻这些空子赚快钱。可现在不一样了,监管越来越严,这些“灰色操作”彻底行不通了。

税务方面,新规要求平台必须上报商家的收入和身份信息,想藏着收入逃税,根本没可能。虚假宣传更是一查一个准,自从“三只羊”这些大案例被查处后,监管部门专门搞了整治行动,“货不对版”“夸大功效”这些套路,现在用一次就可能被处罚。假货问题也有专项打击,公安部的“昆仑行动”盯着制假售假的整条链条,以前靠卖假货赚快钱的商家,现在一查一个准,根本跑不掉。

平台规则也在堵漏洞。以前让商家头疼的“仅退款”灰色产业链,随着监管介入慢慢规范了,那些靠恶意退款牟利的人,现在也不敢随便折腾了。但这也给所有商家提了个醒:靠钻规则空子、耍小聪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规规矩矩做生意,才能长久活下去。就像二手平台现在规定,月交易额超过5万的个人卖家必须登记信息,不合规就下架商品,整个行业都在变得越来越规范。

四、行业洗牌不是坏事:沉下心做事的商家,才能笑到最后

看到这么多电商大佬倒下,有人说“这行没法做了”,但其实这不是行业不行了,而是在“挤泡沫”。2024年电商渠道的市场份额第一次小幅下滑,恰恰说明行业正在告别野蛮生长,回归到做生意的本质。那些凉了的商家,不是输在行业不好,而是输在没跟上逻辑的变化。

现在想做好电商,得换个思路:别再追着流量红利跑,要做“流量的主人”——用靠谱的品质留住老顾客,靠贴心的服务积累口碑,把漏风的“流量水桶”改成能蓄水的“用户池塘”;别再想着投机取巧,要建“品牌的根基”——哪怕是小品类,把产品做到极致,就有别人替代不了的价值;别再怕监管收紧,要主动合规经营——税务、售后、品质都守住底线,反而能避开风险,走得更稳。

就像有个卖农产品的商家,不跟风找大主播带货,而是自己拍种植、采摘的过程,用真实的内容吸引粉丝,虽然刚开始卖得慢,但复购率超过60%,根本不愁没生意。还有个做服饰的商家,花半年时间打磨一个版型,把退货率控制在20%以下,就算不搞大促,老顾客也会主动下单。

其实电商从来都不是“躺赚”的赛道,早几年的轻松,不过是时代给的红利。现在泡沫褪去,正好给了真正想做事的商家机会。那些把根扎在产品、品牌和合规上的“大树式”商家,终会在行业洗牌后,长得更稳、走得更远。毕竟做生意的本质从来没变过:踏踏实实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才能长久地走下去。

来源:霸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