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品牌去炸山?始祖鸟地狱级营销灾难如何发生?公关要哭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5 07:45 2

摘要:去喜马拉雅山放烟花,在海拔5500米的雪岭之巅炸出一条“升龙”——听上去像是一出大艺术家的浪漫创作。

去喜马拉雅山放烟花,在海拔5500米的雪岭之巅炸出一条“升龙”——听上去像是一出大艺术家的浪漫创作。

但这件事背后的操盘手是一个主打环保、敬畏自然、打造高端户外人设的品牌始祖鸟

不是走偏,是直接越界。

一个靠“自然”起家的高端户外品牌,最后居然靠“炸山引爆注意力”。

9月19日,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执行名为《升龙》的烟花爆破秀。

这条“龙”,是用3000米火药轨迹勾画在山脊上的。为了“艺术”燃放火药,团队还打包带上了一整套说辞:环保材料、科学指导、牧民转移、生态清理……

但网友一句话:你如果真的敬畏自然,就根本不会去炸山

“环保先锋”人设,当场崩塌。网络上炸锅了,称这是一场“群体性傲慢”诱发的“地狱级营销翻车案”。尤其是,那句“以艺术为媒介、共鸣高山信仰”的slogan,此刻看起来讽刺得发烫。

“炸山行为”到底有多离谱?

很多人可能看不明白,为什么公众火气这么大?

先搞清楚两个背景:

第一,喜马拉雅山脉是全球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生命系统恢复周期极长,哪怕是一场轻度践踏也需数十年复原;

第二,始祖鸟的消费者群体,绝大多数是年龄在30-50之间、热爱自然、具备环保意识的中产户外爱好者

你可以想象,一个靠近“原教旨主义”环保群体支撑起来的品牌,居然带头破坏生态,还打着“尊重自然”的旗号搞秀。这不是打脸,这是当众掀桌子。

而且偏偏选在9月18日之后,民族记忆刚刚沉淀完,一位“外国艺术家”却在中华白雪之巅点了炮仗。???

很多人批评始祖鸟团队“缺乏危机预警意识”,但笔者认为,这事的本质不是“没想清楚”,而是——他们集体走进了自恋幻觉

这个团队不是在做户外品牌,而是幻想自己在做“奢侈品艺术装置”。蔡国强是奥运会烟花总设计,过往“天梯”作品被无数艺术圈膜拜;而始祖鸟定位高端多年,“秀气”路线走惯了,恨不得被艺术史镌刻。

所以他们选中了“炸山造龙”的蔡国强,这种“大动作+大场面+大话题”的项目,一眼看过去就像是那种能在朋友圈刷屏的“Big Idea”。

高原,成了他们算法里曝光概率更高的美学背景。

真正让人愤怒的,是这个团队根本就没爱过户外。说得再直白点,他们只是在借“户外”的壳,搞一套“美术馆级市场营销”的体系。

你真热爱山野的人,怎会看不出这一炮打下去,对生态系统、动物栖息、雪岭恢复意味着什么?真信仰户外精神的品牌人,是不会设计这套方案的。

也正因为如此舆论愤怒:你不懂户外可以,但你不能背叛它。

始祖鸟你不是卖艺术,你是卖价值观。

翻开始祖鸟的道歉信,你会发现:那不是一封“认错信”,更像是一份“把锅从自己身上推开的公关报告”

第一段说“对自然的敬畏是初心”,第二段说“过程中出现偏离”,第三段说“现在已开启补救”,最后还附上一个私人邮箱地址,邀请用户“提交建议”。

看起来是真认错了,但仔细一看,全是“话术收尾”。

这就像我打了你一巴掌,然后立马拿湿巾来擦干净,再递上热奶茶说“你冷静一下,我们彼此都需要成长”。

最牛的是,国外总部迅速跟中国团队撇清关系,发表声明称“不知情,不参与,不承担”。高端品牌的一贯操作:出事甩锅本地,日常享用红利。

有人会说,“发动传播了不是挺好的吗?黑红也是红”。

品牌不是制造话题这么简单,尤其对于始祖鸟这种靠信仰驱动的品类,用户不是来买花里胡哨的事件,而是来买认同感和品位象征

这一波过去,再高的热度都换不回那些本来为“敬山、爱山”而买你装备的人。

事件发生后,母公司安踏市值曾一度蒸发约125亿港元,全球社交媒体公关声量全面向负面倾斜。

结果如何?

花了钱,炸了山,葬送了人设,还被总部切割。堪称一脚踩空、通杀四方。

事情没有到此为止,它攒下的舆论尾巴,一定会长期咬着品牌不放。

行业内来看:

更多户外品牌将重塑“环保底线”规则,没有人再敢随意触碰自然红线。“艺术+商业”模式可能进入监管红区,公众对“打着艺术旗号破坏生态”的容忍度迅速下降。

安踏体系下的始祖鸟国际化布局,也将失去“东方哲学”式品牌叙事优势,举起烟花,烧掉的不止是品牌,还有文化信用

至少短期内,始祖鸟要想修复品牌形象,起码得扎根三四年,重建公信。不然,热爱户外的真正用户,不会再买账。

真正能持续的品牌,从来不是靠刷屏,而是靠价值里的一致与谦卑。

始祖鸟,不是死于一场烟火,而是死于“信仰破产”。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财上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