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理人” 都是 “挂名割韭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23:58 1

摘要:谁懂啊!现在刷到个小铺子,十个有九个挂着 “主理人” 牌子 —— 卖油条的叫 “古法油炸面食主理人”,小区门口剪 10 块钱头发的 Tony 敢称 “形象主理人”,甚至连倒腾家具、给母猪配种的,都凑热闹喊自己 “主理人”,离谱到让人想笑。

最近网红主播的段子里都融入了“主理人”梗,仿佛一瞬间,“主理人”成了嘲讽的词。

谁懂啊!现在刷到个小铺子,十个有九个挂着 “主理人” 牌子 —— 卖油条的叫 “古法油炸面食主理人”,小区门口剪 10 块钱头发的 Tony 敢称 “形象主理人”,甚至连倒腾家具、给母猪配种的,都凑热闹喊自己 “主理人”,离谱到让人想笑。

刷到最近新开的网红店、文创工作室,十个有八个都打着 “主理人” 旗号 —— 可仔细一看,不少人连自家产品成分都说不清,直播时只会念稿子,这跟以前我们印象里的 “主理人” 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这 “主理人” 到底是啥时候变味的?其实这词一开始挺 “潮”,大概率是从外面传过来的,早年跟 “用心做事” 绑在一起。有个开服装厂的朋友跟我唠,他们家几代人开厂,父辈张口就说 “我是开厂的”,简单直接。到他这代,跑遍国外挑原料、找设计师打版,觉得 “开厂的” 太笼统,才用 “主理人”,想体现跟父辈的不一样 —— 那时候这三个字,藏着 “想把小买卖做精” 的诚意。

可现在呢?全被玩歪了!重点不是做啥买卖,是先把 “主理人” 的头衔焊在身上。前几天刷到家 “主理人原创服装店”,评论区全是吐槽:衣服线头没剪,面料跟直播说的差远了,找客服反馈,就一句 “主理人在忙”,等三天都没下文。后来才知道,所谓 “原创”,就是找工厂贴牌,“主理人” 就负责拍拍照、念稿子,连设计图都没碰过。

更让人膈应的是那些 “摆谱型主理人”,尤其咖啡店最常见。你想进去喝杯咖啡,得先预约;坐下想跟朋友聊两句,被提醒 “保持安静”;穿个背心短裤?直接拦在门口 “衣冠不整谢绝入内”。角落里坐着个头发胡子连一块、大夏天穿油蜡皮衣的 “主理人”,眼皮都不抬一下。好不容易凑上去问咖啡,他慢悠悠讲 “这豆子是从坦桑尼亚背回来的”,听得人只想跑路 —— 我就想喝杯提神的,咋还得先听段 “咖啡豆历险记”?

有个真正开咖啡店的老板跟我说,他从来不说自己是主理人,别人问就说 “我是洗杯子的”。他觉得调咖啡该看客人状态:今天客人累,就做杯柔和的;客人想提神,就加重烘焙度,“一杯咖啡该适配人,不是人适配‘主理人’的规矩”。他还吐槽:“要是盯着客人穿啥比盯着咖啡多,不如改叫‘裤衩主理人’得了!”

现在有意思了,不少人开始弃用 “主理人” 这词。开犬舍的直接说 “我是养狗的”,简单明了,客户反而觉得实在;开面包店的称 “揉面的”,反而有人好奇 “你家面包是不是手揉的”,还能拉近距离。其实大家烦的不是 “主理人” 这三个字,是烦那些拿头衔当遮羞布的人:卖着普通货,却想靠 “主理人” 抬价,还摆着高高在上的架子,忘了做买卖的根本 —— 把东西做好、把客人服务好。

其实大家不是反感 “主理人” 这个身份,而是讨厌 “挂名割韭菜” 的套路。以前我们愿意为 “主理人品牌” 买单,是相信那份 “小而美” 的用心,是觉得能买到不一样的东西、感受到不一样的温度。可现在越来越多的 “主理人”,把心思花在包装头衔、营造人设上,却忘了最该做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不就是把 “主理人” 的口碑往地上踩吗?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 “变味的主理人”?是踩过坑,还是依然有觉得靠谱的?评论区聊聊,给大家避避坑、种种草!

来源:旅途音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