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到宝了!A股人形机器人5只真龙头,未来10倍潜力看这几个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5 08:54 1

摘要:最近刷财经新闻总能看到“人形机器人”的消息:特斯拉Optimus在工厂里搬零件,Figure机器人在宝马产线跑流程,连亚马逊仓库都用上了Agility的Digit机器人。不少散户朋友私信问:“这赛道是不是要爆发了?该买哪只票才能抓住机会?”

最近刷财经新闻总能看到“人形机器人”的消息:特斯拉Optimus在工厂里搬零件,Figure机器人在宝马产线跑流程,连亚马逊仓库都用上了Agility的Digit机器人。不少散户朋友私信问:“这赛道是不是要爆发了?该买哪只票才能抓住机会?”

其实人形机器人不是科幻噱头,2025年已经进入“技术落地+量产提速”的关键期。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能冲到154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30%,而A股公司早已在核心部件上实现突破,国产替代率从2023年的25%飙升到2025年的40%。但想在这赛道赚大钱,不能瞎跟风追概念,得盯着“有壁垒、有订单、有场景”的真龙头。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5只核心标的,把背后的上涨逻辑讲透,帮你看清谁能真正撑起10倍空间。

先给大家泼盆冷水:不是所有沾边人形机器人的票都能涨。真正的机会藏在产业链核心环节——就像人要靠心脏供血、神经传导、肌肉发力,机器人也得靠减速器、伺服系统、传感器这些“关键器官”运转。这几个环节技术壁垒高、利润空间大,谁能在这儿站稳脚跟,谁就拿到了长期上涨的门票。下面这5只,正好对应了这些核心赛道。

1. 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国产“一哥”,机器人关节的“心脏起搏器”

很多人不知道,机器人关节里最关键的部件是减速器,其中谐波减速器占了关节成本的40%,堪称“心脏起搏器”。以前这活儿全被日本哈默纳科垄断,现在绿的谐波直接把国产替代干到了全球市占率25%,成了智元远征A2的核心供应商,供货份额高达70%。

它的核心优势就俩:一是技术够硬,自研的P形齿技术让产品寿命达到1.2万小时,精度和进口货持平,成本却低40%;二是订单够稳,2025年一季度直接拿到特斯拉1.2万台订单,金额2.16亿元,还是特斯拉墨西哥工厂唯一的国产谐波减速器供应商。更关键的是产能跟上了,2025年产能扩到59万台,是2024年的两倍多,能适配Optimus全身12个关节。

要知道,一台人形机器人至少要10个谐波减速器,等特斯拉2027年百万台出货量落地,绿的谐波的业绩弹性难以想象。现在它的业务几乎全绑定人形机器人,关联程度100%,这种“纯血龙头”最容易在产业爆发期走出翻倍行情。

2. 双环传动:RV减速器破局者,重载关节的“承重脊梁”

如果说谐波减速器管精细动作,RV减速器就是机器人的“承重脊梁”,重载关节离不开它,占关节成本的35%。以前这领域被日本纳博特斯克卡脖子,现在双环传动成了全球首家通过特斯拉RV减速器认证的中国企业,直接打破垄断。

它的底气来自两点突破:一是良率提上来了,RV减速器良品率从75%冲到85%,量产能力稳居国内第一;二是产品能打,行星滚柱丝杠寿命达到1.2万小时,接近国际龙头THK的水平。现在不仅切入特斯拉供应链,还和优必选建了联合实验室,拿到优必选Walker S的500台订单,更敲开了波士顿动力Atlas的大门,2025年相关业务收入预计从2024年的2.3亿暴涨到8亿。

随着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重载需求爆发,RV减速器的缺口会越来越大。双环传动一边抓特斯拉这类巨头订单,一边攻波士顿动力这类技术标杆,左手稳增长右手树壁垒,长期上涨逻辑非常扎实。

3. 柯力传感:机器人的“灵敏触觉”,精准互动的关键

人形机器人要拿稳杯子、区分轻重,全靠传感器这双“电子手”。柯力传感做的六维力传感器,就是机器人的“触觉神经”,能精准检测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前这技术被美国ATI垄断,现在它直接把精度做到0.1%,和国际一流水平持平。

它的爆发点在2025年:一方面和宇树合作开发电子皮肤传感器,把机器人抓取成功率提至99%,单台传感器价值超2000元;另一方面送样智元测试,同时和波士顿动力合作开发动态平衡系统,国产替代率从30%飙升到60%。一季度刚拿到1.2亿元协作机器人订单,同比涨了200%,ABB、库卡这些国际大厂都是它的客户。

传感器是机器人智能化的核心,随着具身智能发展,对触觉精度的要求只会更高。柯力传感既打破了进口垄断,又绑定了国内外龙头客户,业绩增长的确定性非常强,这种“小巨人”型公司最容易出十倍股。

4. 汇川技术:伺服系统龙头,机器人的“肌肉控制中枢”

如果把减速器比作骨骼,伺服系统就是机器人的“肌肉控制中枢”,决定了动作的精度和速度。汇川技术在这领域直接做到国产市占率22%,行业第一,而且2025年二季度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产线已经试产,单台成本比进口低30%。

它的优势在于“全产业链布局”:不仅做伺服系统,还搞工业机器人整机,2024年卖了5.2万台,国内第三。下游客户覆盖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热门赛道,晶科能源、比亚迪都是它的长期客户,一季度光伏行业自动化订单同比涨了60%。更关键的是,它的伺服精度从0.02mm提至0.01mm,达到发那科的水平,完全能适配高端人形机器人的需求。

汇川技术就像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全能选手”,既有核心部件的技术壁垒,又有整机的规模优势,还有下游行业的需求支撑。这种公司抗风险能力强,业绩增长稳,在产业爆发期既能赚技术的钱,又能赚规模的钱。

5. 埃斯顿:“伺服+整机”双龙头,人形机器人量产先锋

埃斯顿是少有的能同时做伺服系统和人形机器人整机的公司,关联程度98.5%,综合实力仅次于汇川。它的伺服系统拿到了特斯拉Optimus的2000台订单,金额3.8亿元,2025年三季度就要交付,而且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02已经通过京东测试,能分拣快递、整理货架,2025年计划量产500台。

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迭代快”:伺服精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人形机器人做到31自由度,动作灵活性堪比人类。2025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订单同比增40%,新能源汽车产线贡献了60%的增量,既吃到了工业自动化的红利,又提前布局了人形机器人的未来。

现在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埃斯顿这种“部件+整机”一体化的公司,能最快享受到产业爆发的红利。一旦 Codroid02 量产超预期,业绩可能迎来指数级增长,这正是十倍股的典型特征。

看到这儿肯定有人问:“这5只票现在能买吗?会不会追高?”其实买不买不能看股价高低,得盯三个核心信号:

第一,看订单落地进度。比如绿的谐波的特斯拉订单交付量、埃斯顿的Codroid02量产数量,这些在公司季报里都能查到。只要订单持续增长,就说明需求是真的,不是炒作。

第二,看技术迭代速度。人形机器人技术更新快,像绿的谐波的减速器寿命、汇川技术的伺服精度,这些指标要是能持续突破,说明公司有护城河,不会被轻易替代。

第三,看估值和业绩匹配度。现在这5只票的估值基本和半导体行业平均水平持平,不算高估,但如果短期涨太多,比如PE超过行业平均50%以上,就得等回调。要是回调时业绩还在涨,就是最好的上车机会。

最后必须提醒大家:人形机器人虽然是黄金赛道,但也有风险。比如特斯拉、宇树这些整机厂可能会自研关节模组,对供应商形成替代;还有技术路线可能变,比如从液压驱动改成电驱,跟不上的公司会被淘汰。所以投资时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这5只可以选2-3只搭配着买,同时盯着季度财报和产业新闻,及时调整仓位。

2025年的人形机器人,就像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正处在从“概念”到“量产”的爆发前夜。特斯拉说2027年要卖百万台,Agility的RoboFab工厂年产能目标达万台,这些都不是空话,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上面这5只票,分别卡住了减速器、伺服系统、传感器这些核心环节,既有技术壁垒,又有订单支撑,还有场景落地,完全符合“十倍股”的底层逻辑。

但记住,没有任何一只票能保证稳涨十倍,关键是看懂背后的产业逻辑,耐得住短期波动。人形机器人的爆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要等1-3年才会真正放量。只要你拿得住,盯着业绩和订单走,不被短期股价涨跌带偏,就大概率能抓住这波产业红利。最后说句实在话:投资赚的是认知的钱,现在把这些公司的逻辑搞懂,未来才能在行情起来时稳稳赚钱。

来源:安逸菠萝nIGeq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