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言:“存储芯片价格单月飙涨30%,但真正的赚钱机会,藏在证金和吕强重仓的这两家公司里!90%的人只追涨价,却忽略了产业链的核心逻辑!”
前言:“存储芯片价格单月飙涨30%,但真正的赚钱机会,藏在证金和吕强重仓的这两家公司里!90%的人只追涨价,却忽略了产业链的核心逻辑!”
当三星、美光的存储芯片出厂价单月上涨30%时,多数投资者还在盯着“价格波动”博弈短期收益,却不知证金公司、明星基金经理吕强早已重仓布局存储产业链的“核心玩家”。这些公司不仅享受价格上涨的β红利,更手握“国产替代+技术突破”的α壁垒。今天我们从涨价逻辑、核心标的、资金动向、投资策略四个维度,为你拆解存储芯片行情里的“真机会”。
一、存储芯片涨价的“供需密码”:为什么涨不停?
1. 供给端:全球大厂集体“刹车”
三星、美光、SK海力士三大存储巨头2025年三季度集体减产,NAND Flash产能缩减20%,DRAM产能缩减15%。叠加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国产替代”产能尚在爬坡,全球存储芯片供给端形成“人为收缩+自然迭代”的双重约束。
2. 需求端:AI与数字化的“吞噬效应”
AI服务器:每台AI服务器对DRAM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10倍,GPT-5级模型训练需要万卡级GPU集群,带动存储芯片需求爆发;
消费电子:手机存储容量从128GB向512GB普及,PC存储从512GB向1TB升级,消费电子存储需求年增30%;
数据中心:“东数西算”工程推动全国数据中心建设,2025年存储芯片需求占比提升至45%。
3. 库存周期:从“积压”到“紧缺”的逆转
2024年全球存储芯片库存天数超120天,经过一年去化,2025年三季度库存天数已不足30天,行业正式进入“量价齐升”的上行周期。
二、证金+吕强重仓的“存储双雄”深度解析
标的一:兆易创新——存储设计的“国产龙头”
业务布局:NOR Flash全球市占率前三(20%),DRAM芯片国内领先,车规级存储芯片进入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
技术壁垒:自主研发的DDR5 DRAM芯片制程突破,功耗比国际大厂低15%,2025年三季度车规级存储营收占比提升至35%;
机构持仓:证金公司2025年三季度增持1000万股,持仓比例达5%;吕强管理的“强芯成长基金”重仓兆易创新,持仓占净值8%;
业绩弹性:存储芯片业务营收每增长10亿元,净利润增长约3亿元,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20%。
标的二:江波龙——存储模组的“全球玩家”
业务布局:消费级SSD、嵌入式存储国内市占率第一,存储模组全球市占率12%,产品覆盖手机、PC、服务器全场景;
技术壁垒:存储封装测试技术国内领先,良率超99%,自主研发的“存算一体”模组进入国内AI服务器供应链;
机构持仓:证金公司2025年三季度新进持仓500万股;吕强旗下基金持仓比例6%,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东;
业绩弹性:存储模组销量每增长100万片,净利润增长约1.5亿元,2025年三季度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40%。
三、资金动向:机构如何“押注”存储芯片?
北向资金:2025年三季度,兆易创新获北向资金净流入20亿元,江波龙获净流入15亿元,外资对存储芯片的“国产替代逻辑”认可度显著提升;
公募基金:半导体主题基金加仓存储芯片板块,持仓比例从10%提升至18%,兆易创新、江波龙成为“标配标的”;
产业资本:长江存储获国家大基金三期注资50亿元,兆易创新、江波龙等产业链公司获上下游企业“战略入股”,产业协同效应凸显。
四、投资策略:不同风险偏好的“存储布局”
1. 激进型(风险承受高)
持仓组合:兆易创新(50%)+ 江波龙(50%);
逻辑:博弈存储芯片设计的技术溢价与模组的全球化弹性;
止盈信号:兆易创新股价突破150元、江波龙股价突破80元。
2. 稳健型(风险承受中)
持仓组合:存储ETF(100%);
逻辑:通过ETF分散个股风险,覆盖存储设计、制造、模组全产业链;
止盈信号:存储ETF净值突破2.0元。
3. 保守型(风险承受低)
持仓组合:北方华创(100%);
逻辑:存储芯片扩产带动设备需求,北方华创作为国产设备龙头,受益于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产能释放;
止盈信号:北方华创股价突破500元。
“存储芯片涨价还能持续多久?证金重仓的公司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结语:“涨价是表,国产替代是里——存储双雄的机会远不止‘跟涨’”
存储芯片的涨价潮只是“周期β”的体现,兆易创新、江波龙的核心价值在于“国产替代的α壁垒”。当长江存储的NAND、长鑫存储的DRAM逐步实现“从0到1”的突破,国内存储产业链的“定价权”正在重塑。证金和吕强的重仓,本质是押注“中国存储芯片的全球化突围”。
看懂这层逻辑,你还会觉得存储芯片只是“周期博弈”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存储投资见解~
来源:小小同学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