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增产第一步:科学拌种剂选择指南,走出误区保丰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5 08:00 2

摘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对种小麦的农户来说,播前的种子处理,直接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其中,拌种技术因为成本低、效果好,经过十几年的推广,早就成了农户种小麦的 “必备操作”。有数据显示,科学拌种能让小麦增产 20%-40%,可不少农户在挑拌种剂的时候,总会被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对种小麦的农户来说,播前的种子处理,直接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其中,拌种技术因为成本低、效果好,经过十几年的推广,早就成了农户种小麦的 “必备操作”。有数据显示,科学拌种能让小麦增产 20%-40%,可不少农户在挑拌种剂的时候,总会被各种误区绕进去。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小麦拌种剂,教大家选对产品、用对方法,给小麦丰收开个好头。

一、拌种剂的 “三大核心本事”:防害、壮苗、帮增产

小麦拌种剂能被称作 “增产好帮手”,关键在于它能一次性搞定防病、防虫、促生长这三件事,从播种开始,就给小麦撑起 “防护伞”。

先说防病,它可是土传、种传病害的 “天敌”。小麦刚出苗的时候,特别容易遭茎基腐病、全蚀病、根腐病这些病害的 “偷袭”。这些病菌要么藏在土壤里,要么粘在种子上,只要环境合适,就会 “兴风作浪”,让小麦烂根、死苗。好的拌种剂能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药剂会跟着小麦根系生长,慢慢渗透到土壤里,抑制病菌入侵,从根上切断病害传播的路子。像黑穗病、纹枯病这种靠种子传播的病害,只要拌种做到位,就能 “一拌解决问题”,避免后期病害大面积爆发。

再看防虫,它能同时对付地下和地上的害虫。蝼蛄、蛴螬、地老虎这些地下害虫,会啃食小麦种子和根系,导致田里缺苗断垄;而蚜虫、蓟马、飞虱这些地上害虫,不仅会吸小麦的汁液,还会传播病毒病。拌种剂里的有效成分会被种子吸收,然后逐步传到根系和幼苗里,害虫不管是吃种子、啃根系,还是吸汁液,要么会被毒死,要么就不敢再吃了,相当于给小麦穿了件 “防虫衣”,还能减少后期打药的次数,省工又省力。

更重要的是,优质拌种剂还能 “帮小麦长壮”。它含有的促根成分,能刺激种子发芽,让小麦发芽更早、长出的根更多,尤其是须根会特别发达,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也更强。到了幼苗期,小麦会显得苗又齐又壮,后期抵抗寒冷、干旱的能力也会提升,为之后结出大穗、颗粒饱满打下坚实基础 —— 这也是为啥同样的麦种,拌过种的产量能比没拌种的高出一大截。

二、避开四个选品 “坑”,科学挑选是关键

市面上的拌种剂五花八门,红的、绿的包装看得人眼花缭乱,不少农户凭着 “感觉” 挑,结果走了弯路。其实选拌种剂有技巧,这四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误区一:颜色越深效果越好

拌种剂的颜色是人工加的 “警戒色”,目的是区分已经拌过种和没拌种的种子,防止不小心误食,和药效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管是红色、绿色还是紫色,只是厂家调配的颜色不同,只要有效成分达标,浅色拌种剂的效果不一定比深色的差。

误区二:气味越浓药效越强

有些农户觉得 “味儿冲的拌种剂才管用”,这其实是错的。气味浓,有可能是加了高毒农药,可现在国家早就禁止把高毒成分用在小麦拌种上了。而且,气味对防害虫没多大作用,反而可能污染环境,对人和家畜的安全造成威胁。

误区三:包装越大越划算

挑拌种剂不能只看包装大小,得看 “里面的品质”:比如剂型(像悬浮种衣剂、干粉剂)适不适合当地的土壤条件;有效成分(比如苯醚甲环唑、噻虫嗪这些)能不能应对当地小麦常发的病虫害;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剂量,能不能和自己的播种量匹配。举个例子,同样是 100 毫升的包装,有效成分含量高的,说不定比含量低的更耐用,算下来反而更划算。

误区四:成膜越亮越好

拌种后种子表面的 “亮度”,是由成膜剂决定的,和成膜剂的质量、厚度有关,和药效没关系。反过来,要是成膜太厚,会影响种子透气,温度低的时候还会抑制种子发芽,导致出苗慢、缺苗,最后得不偿失。优质的拌种剂,成膜薄而且均匀,不会影响种子呼吸。

每年 7-9 月,是确定麦种、挑选拌种剂的关键时候。大家要记住,选拌种剂的核心是 “有效成分” 和 “针对性”—— 根据当地小麦常发的病虫害,选含有对应有效成分的产品;结合自己的播种量,算准该用多少剂量;别被颜色、气味这些表面因素迷惑。科学拌种,既能防住病虫害,又能培育壮苗,给小麦增产打下牢固的基础。毕竟,小麦丰收的起点,就藏在每一粒拌好种的种子里。

来源:华生农资技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