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持续连阴,农民泥泞中抢收,为何主流媒体选择集体失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5 07:46 1

摘要:人类的疾苦和悲欢终究不相通,对于景德镇的“鸡排哥”,媒体报道争先恐后,连他休息一日全国人民都知道,而对于河南农民在持续阴雨天下,踏着泥泞抢收面临发霉的秋粮却视而不见,什么时候媒体也开始嫌贫爱富、挑三拣四了?

泥泞的农田里,河南农民正在与天争时抢收秋粮,而网络上,景德镇“鸡排哥”的油锅正沸腾不息。

人类的疾苦和悲欢终究不相通,对于景德镇的“鸡排哥”,媒体报道争先恐后,连他休息一日全国人民都知道,而对于河南农民在持续阴雨天下,踏着泥泞抢收面临发霉的秋粮却视而不见,什么时候媒体也开始嫌贫爱富、挑三拣四了?

“鸡排哥”李俊永的走红,堪称一场完美的流量盛宴。他那句“做完你的做你的,这种场面我还是在控制”已成为网络金句,买鸡排送“情绪价值”的营销方式更是引发了全网追捧。

网友甚至整理出他的经典语录清单:“请把你的塑料袋打开”、“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

流量追逐之下,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迅速行动,授予他“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的荣誉称号。当地城管部门甚至为他成立了2-4人的工作专班,专门维持现场秩序。

媒体的报道更是铺天盖地,从经营哲学到夫妻感情,全方位无死角地剖析着这个街边小贩的走红密码。

而在网络的喧嚣之外,中原大地的河南,一场与天争时的秋收战正悄然进行。9月以来,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达212毫米,较常年偏多2.4倍。

持续阴雨导致土壤偏湿,农机无法下地作业,对秋收、晾晒构成严重威胁。

过去收割机可直接开进田里作业,现在只能依靠人工蹚水采收。在河南省卫辉市上乐村镇,履带式收割机代替轮式收割机,在墒情过重的田地里艰难推进。

截至10月3日,河南秋作物已收获6054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51.3%。为应对危机,河南全省已设置2900个粮食烘干中心,投入烘干机4959台。

周口市更是紧急安排50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用于补贴应急烘干。

搜索关于河南连续阴雨天抢收的话题,很了了。除了极目新闻外,未见有主流媒体报道相关内容。即便是自媒体也偏少,不信大家可以搜索试试。

一边是鸡排的滋滋作响,一边是粮食发霉的危机,两者的媒体曝光度却与它们的社会重要性成反比。

平台通过大数据精准捕捉大众情绪、当地政府借势宣传城市形象、自媒体批量生产话题内容,共同造就了流量的失衡。

从怀化理发晓华到南京咖啡奶奶韩素珍,从重庆街头的卤鹅哥到临沂拉面哥程运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普通人被算法选中,成为全民围观的狂欢对象。

这种流量造星机制背后,是多方利益的合谋。

健康的网络空间,离不开客观公正的新闻,离不开健康向上的信息。然而当流量至上的逻辑主导内容分发,真正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却在娱乐至上的浪潮中寂静无声。

河南的秋收困难不仅仅关乎农民个体,更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作为“中原粮仓”,河南的粮食生产对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然而,持续阴雨导致收回来的粮食作物晾晒困难,发霉、发芽问题让秋收损失不可计量。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类关乎民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信息,却在流量经济中被边缘化。这已不仅是注意力分配的不公,更是信息传播机制的结构性缺陷

当几十条热搜同时被网红探店和段子视频占据时,公共讨论空间正在被挤压——就像广西洪水中被淹没的堤防,真正重要的信息反而被娱乐洪流冲淡-9。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本身没有原罪,但流量分配机制需要价值引领。媒体和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不能仅仅追随流量,更应引导流量关注真正重要的社会议题。

早在2021年,有关部门就开始关注、清理炫富短视频等违规信息。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

网红和主播“翻车”之后,平台、MCN机构、内容创作团队等都该承担相应责任。

一个有担当的媒体,不仅应该报道轻松愉快的市井故事,更应该关注那些影响深远但却不那么“吸睛”的硬新闻。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知从何时起,多数媒体开始选择性的报道, 娱乐致死千篇一律,看的都让人脱敏了。更有甚者,一些媒体早就丢掉了责任和良知,不愿直面现实、不敢直击真相,更谈不上维护公平正义,舆论生态也变的面目全非,“新闻已死”也成了行业悲歌。

广西洪水、河南秋收,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在“鸡排哥”的喧嚣中被挤到了角落。当流量经济将注意力转化为消费力时,我们更应思考,什么样的关注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是网红店铺前的长队,还是受灾农田里的及时救援?

信息时代,媒体失声、真相掩盖,无异于掩耳盗铃。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并不可怕,经过暴风骤雨的老百姓也没有那么脆弱。

如果社会鸦雀无声,当局者听不到意见和建议,那么只能说明哀莫大于心死。

舆情和能够表达出来的民意并不可怕,对当局者而言,鸦雀无声才是最危险的。

来源:迷世书童H95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