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语晨把这句话贴在台北新家冰箱上,我看完直接截图发闺蜜:原来有钱人也会用便利贴打鸡血。
“离婚不是失败,是重新开机。
”江语晨把这句话贴在台北新家冰箱上,我看完直接截图发闺蜜:原来有钱人也会用便利贴打鸡血。
她到底分了多少?
台媒把3000万新台币的台北房产写成 headline,可没人告诉你那栋房子离她爸妈家步行五分钟,是单亲妈妈的刚需:六点做早餐、八点送小孩、九点去练舞,巷子口豆浆店阿姨都认识她,这才是值钱的隐形福利。
洛杉矶婚房留给老外老公,听起来吃亏,其实甩掉每年30万台币的地产税加泳池维护,她算盘打得噼啪响,只是不给你听。
复出也不是“惨到重出江湖”。
新经纪公司老板是她高中学长,直接甩给她一档单亲综艺,合约里白纸黑字写着“可带娃拍摄”,翻译成人话:节目组雇了四个保姆蹲角落,小孩一哭镜头立马切走,观众只看见她优雅烤松饼。
广告商更现实,母婴品牌把原来“好太太”文案撕了,重写“妈妈也是自己”,订单暴涨四成,他们算过,会掏钱的人正是那些半夜刷手机、娃睡不着的同款妈妈。
前夫飞去新加坡飞亚洲航线,外人感动“好爸爸”,业内一看就懂:美联航新加坡基地人手短缺,他主动申请,公司补贴房租,离婚协议里“每月两次探视”顺便变成“顺路回家”,机票还能报销。
双赢,只是没人拆穿。
最扎心的是那两个小孩。
学校老师偷偷跟拍妈妈做便当的vlog,剪成“双语天才儿童日常”,流量反哺给校方招生。
孩子还没搞懂爸妈分开是什么意思,已经学会在镜头前说“Thank you 妈妈”,奶音一出,弹幕齐刷“好治愈”。
没人问他们愿不愿意被治愈。
所以别再把这出戏当励志鸡汤。
江语晨只是第一批把离婚做成IPO的女星:财产打包重组,人设重新上市,孩子变成可增值资产。
她直播里那句“女性可以同时拥有母职与自我”听起来像宣言,其实是招股书的风险提示——未来收益可观,但请自负盈亏。
我们普通人没有3000万房产,也没有保姆团队,能抄的作业只有一条:把离婚协议写成商业计划书,先算清账,再谈眼泪。
来源:聪明的雪梨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