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节,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月亮的自然崇拜,周代已有“祭月”仪式,汉代开始将月亮神话与嫦娥、玉兔等传说结合。例如,-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导语:明日中秋节是“天赦日”,4个生肖要“躲月”,指哪4个?怎么躲?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今年的中秋节比较特别,和寒露节气相连了,既有节日的氛围,又能明显的感受到“秋高气爽”。
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它三个分别是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
中秋节,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月亮的自然崇拜,周代已有“祭月”仪式,汉代开始将月亮神话与嫦娥、玉兔等传说结合。例如,-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后来,到了唐朝的时候,农历八月十五逐渐固定为节日,人们举行庆典感谢丰收。北宋时期正式定为节日,明清成为全民性节日,寓意团圆、思念与祈福。
古人有在节日和节气来临时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的习惯,用来参考判断天气走势和收成。
例如,在民间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老沾光,端午五月老遭殃”、“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八月十五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等一些耳熟能详的农谚。
今年中秋节不一般,是近19年来“最晚”的中秋节,上一次这么晚还是在2006年,下一次要等到2063年了。
老话说“早中秋,三九冻死牛;晚中秋,单衣也过冬”,意思是说,按老祖宗的经验,对比早中秋和晚中秋,说明早中秋时冬天可能会非常寒冷,而晚中秋时冬天则可能相对温暖一些。
今年中秋节是“天赦日”。这里说的的“天赦日”是中国古代历法中天帝赦免众生罪过的吉日。
古人视春季里的戊寅日, 夏季里的甲午日, 秋季里戊申日, 冬季里的甲子日为“天赦日”,认为这天最利于祈福祈寿。
今年秋季里一个有两个“天赦日”一个是在立秋当天(戊申日),一个是在中秋节当天(戊申日)。
今年中秋节当天还是“闭日”。这里的“闭日”是我国旧时民间比较流行的“择吉文化”中的一种说法。古人有“天人相应”的传统观念,认为人的生活与自然节律、天体运行存在关联。因此,古代时在安葬、嫁娶、动土、搬家等人生大事时,人们会选择所谓“吉日”,体现了古人对事务顺遂、生活平安期许的传统文化习俗。
中国民间常根据“建除十二日”来择吉,今年中秋节当天的干支日期为乙巳年、乙酉月、戊申日,对应“建除十二日”中的“闭日”。民间有句择吉口诀是这么说的:“闭破不可当”,闭日的“闭”有收敛、闭塞的意思,闭日属于“黑道凶日”的范畴。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这天必然有很多的节日习俗和讲究。比如,中秋节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祭月、家人团圆、赏桂花饮桂花酒等;讲究多为民间传统说法,如部分地区讲究中秋不送单数月饼、不独自赏月、避免与人争吵或晚归受凉。
此外,每当中秋节来临,民间都流传的“躲月”的说法。那么,今年中秋节有哪些生肖要“躲月”呢?怎么躲月?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中秋节“躲月”这个习俗,并不是新的习俗,在我国部分地区早就有了,是古人是对生活的观察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从民间文化角度来说,“太岁”最初是古人对木星的称呼,这颗行星约12年绕太阳运行一周,恰好与十二生肖纪年周期相近。《三命通会》等古籍曾提及“太岁”作为岁时符号的意义,将其视为年度时序的象征。
民间说的“太岁”,“岁”是“首”“第一”的意思,“太”是轮值的意思。每一年轮值的地支,我们管它叫作“太岁”,出生这一年的生肖则叫作“值年太岁”。
中秋处于三秋之中,昼夜等长、寒暑均衡,此时地球与太阳、月亮近乎成线,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认为这一时节需格外注意生活细节,于是衍生出“躲月”的说法。
“躲月”这一习俗虽然没有明确科学依据,却集中体现了古代人们“趋吉避凶”的朴素心理,是古人对平安生活的真诚追求。
2025年是蛇年,按照民间生肖文化中的关联说法,是属蛇人的本命年,而与蛇存在传统生肖关系中“冲、破、刑、害”关联的猪、猴、虎属相,也被纳入需要留意的范围。这本质是古人用生肖符号提醒特定人群关注生活状态的一种方式。
实际上“躲月”,并不是这天晚上要躲避月光,而是古人对秋后天气转凉的一套实用的生活建议:
首先,中秋团圆之际,要避开河边、深山等危险场所,防止意外发生;其次,中秋昼夜温差大,尽量早归避免受寒生病;最重要的是,团圆时刻需控制情绪,避免与家人发生争执。这些建议贴合中秋时节的生活特点,即便是到了如今,还是有一定的提醒意义。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按照老传统里的说法,有4个需要留意“躲月”的生肖,可以考虑“躲月”,分别是:蛇、猪、猴、虎。“躲月”,背后藏着的不过是对平安团圆的期盼,你在其中吗?欢迎留言分享!
祝大家中秋节家庭幸福安康,万事顺遂,财源广进,平平安安!
来源:民俗科普知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