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网红攀岩时坠崖,直播间观众目睹坠亡瞬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5 05:59 1

摘要:23岁的巴林·米勒在酋长岩顶为取回卡住的工具原路下撤,镜头里一脚踏空,坠崖,当场身亡,数百名观众在直播里看着悲剧发生

23岁的巴林·米勒在酋长岩顶为取回卡住的工具原路下撤,镜头里一脚踏空,坠崖,当场身亡,数百名观众在直播里看着悲剧发生

那是当地时间10月1日,优胜美地的清晨光线像刀子一样切在花岗岩上,风不大,岩壁却一向无情

当天恰好是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的第一天,公园只维持有限运营,巡护与救援的人手明显稀薄

米勒挑战的是东南侧“梦之海”路线,这条线名声不小,难度也不小,攀完的人都知道它在几个关键段位会考验人的耐受

现场并不是他在直播,是博主埃里克做完志愿清理垃圾,把架好的镜头留在山谷对面,远远记录着攀登的过程,几百人在屏幕前跟着呼吸起落

他成功登顶,给绳子打好锚,转身准备去拿那只卡在岩缝里的工具包,下一秒,脚下空了

画面里只有一个人影斜落,观众的弹幕像是被掐住了喉咙,先是停住,随后是密集的报警留言

有人说拨通了911,也有人在屏幕前等着看到救援人员的身影,可骑警来得很慢,医护来得也不算快

到底是不是因为“关门”导致响应变慢,现在还没有定论,警方说事故仍在调查中

米勒的哥哥迪伦后来解释,问题出在“绳索不足”,他在返程时没有足够余量

米勒的母亲珍妮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确认噩耗,她写得很平静,说儿子不为名利,是为了热爱

可命运常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里下手

攀岩有时候就像生活的隐喻,你以为大关都过了,往往会在回身那一下出错

米勒是攀岩圈的熟面孔,大家叫他“橙色帐篷人”,他喜欢用亮眼的装备,也喜欢在颧骨上抹一层银色亮粉,说那像战士上场前的妆

他的履历硬到让人敬佩:今年6月,他独自用时56小时完成了阿拉斯加麦金利山南坡“斯洛伐克直攀路线”,业内把那次视为近年少有的代表性成就

他爬过托雷峰和亨特山,一年到头都在不同的岩壁间穿行

酋长岩是全球攀岩者的圣地,壮观得近乎残酷

它有916米的花岗岩巨体,“黎明之墙”几乎垂直,汤米·卡德威和凯文·约根森用19天把它拼出来,亚历克斯·霍诺德徒手攀了3小时56分钟,那部《徒手攀岩》拿了奥斯卡

所有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背后都在提醒:难度是一层一层切过来的,每一层都在逼近人的极限

我理解那种“非去不可”的心情,站在底下仰头,岩壁像一堵世界的边缘,攀登的人往上走,就是在和自己较劲

但爱山不等于赌命,热爱不能替你计算绳子的长度

这句话也许听起来冷,但每一次事故后,最残酷的复盘往往都落在两个字:余量

我们该如何看待被直播的危险?

从前的冒险,更多只属于现场;

这几年,屏幕让风险变成公共的瞬间

去年的“西藏冒险王”王相军失足坠入冰川暗河,搜救持续了好些天,最终确认遇难,社会对网红探险的规范讨论一下子热起来

2024年还有美国攀岩者马克·安德森在酋长岩“西北壁”直播坠落的事件,观众看着,救援来不及,悲剧重演

我们并不是说不能直播,而是想问:直播有没有让人忽略了那些一毫米都不能错的动作;

有没有让现场的决策多了即兴,少了谨慎

攀登不是一场流量竞赛

镜头能让更多人看见山的美,但也会把风险放大成不容打折的现实

这不是责备谁,而是把话说在前面

公园是否因为“关门”影响了响应速度,现在没人敢下结论;

救援队伍不可能永远在身边,攀登者的每一次取舍,就得把“最坏情况”摆上桌面

把视线拉回国内,我这两年明显感到一种热气在往上涌

今年5月15日,中国迎来“5.15时代”,始祖鸟把首个世界级岩场以及国内首条5.15b线路挂出来,这在圈里是个里程碑,意味着我们不只在看别人爬,也在把最难的线设在自己的山里

热气也带来产业的猛长

《中国攀岩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攀岩爱好者超过50万人,是2012年的50倍;

相关企业1.05万家,2021年注册量达到1634家,同比增长超过67%;

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数十亿元一路涨,到2025年要突破百亿元

京东的数据也很直白,2024年攀岩装备销量同比增长40%+,全国岩馆数量超过美国,直接坐上全球第一

青少年攀岩家庭的收入结构同样说明问题,32%在20万到50万,28.8%在50万到100万,这项运动正在走进更多“肯花时间也愿意投入”的家庭

热潮好,但热潮也会裹挟一些问题一起冲上来

很多岩馆的盈利模式不成熟,核心商圈里租金一旦超过20%,盈利就开始捉襟见肘,建馆成本高,回本周期长

更要命的是安全监管,有统计说商场里的攀岩馆有三成没有合规公示教练资质,有的地方甚至“无证上岗”,还出现过教练注意力分散导致的安全事件

这不是小事,绑在安全带上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我在一个商场岩馆看过一幕,孩子刚上壁,家长在下面举着手机拍,教练一边喊动作要领一边回头和同事说话,孩子停在墙上,手有点抖

那一秒我真想上去提醒一句,安全这事没有“等一下”的空间,任何心不在焉,代价都太大

从米勒到王相军,再到安德森,每一次事故都不止是一个名字的消失,它们像一面镜子,照到我们所有与风险打交道的瞬间

有人说,冒险的意义在于把人生的边界往前推一寸

我并不反对,甚至有点赞同,因为很多人就是靠这一寸活得更像自己

但推边界之前,请把每一根绳子、每一个锚点、每一条应急路线复盘到不能再复盘

救援体系要更快更专业,行业监管要更严更细,直播平台也该对高风险内容设立更清晰的红线,这些都不是“扫兴”,而是让热爱有更长久的路

中国的攀岩,正在走到更高更难,也更应该更稳更安全

我们需要世界级的线路,也需要世界级的守规矩

别让下一次的“来不及”变成又一次的悔不当初

对米勒来说,山已经停在了他的最后一刻;

对我们来说,故事还在继续

愿每一个向上看的瞬间都被好好接住

来源:火火火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