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Sora概念上市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3 18:28 1

摘要:OpenAI于2024年2月发布的Sora视频生成模型,重新定义了AI视频生成技术的行业标准,能够生成60秒高质量视频,在准确性、一致性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引发了全球科技产业的震动,更在中国AI视频生成领域掀起了技术追赶与产业变革的浪潮。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OpenAI于2024年2月发布的Sora视频生成模型,重新定义了AI视频生成技术的行业标准,能够生成60秒高质量视频,在准确性、一致性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引发了全球科技产业的震动,更在中国AI视频生成领域掀起了技术追赶与产业变革的浪潮。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AI视频生成市场呈现出独特的竞争格局。根据最新研究报告,当前全球排名前10的文生视频模型中,除谷歌外均由中国企业主导 。竞争格局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以百度、快手、阿里为代表的大厂侧重构建全链路内容生态,而爱诗科技、生数科技等初创公司则聚焦产品化与工具创新 。

本报告聚焦于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国内Sora概念上市公司——中科曙光(603019.SH)、商汤科技(0020.HK)、万兴科技(300624.SZ),通过深入分析其技术能力、业务布局、财务表现、市场地位及风险因素,为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提供基于事实的全面评估。研究将重点关注这些公司在AI视频生成产业链中的定位、技术优势、商业化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潜力。

二、中科曙光:AI算力基础设施领军者

2.1 技术能力分析

中科曙光在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展现出国内领先的技术实力。公司于2025年9月发布的曙光AI超集群系统,采用以GPU为核心的"算、存、网、电、冷、管、软"一体化紧耦合设计,具备四大核心优势 :

算力规模方面,单机柜可搭载96张GPU卡,算力规模达百P级,访存总带宽超过180TB/s,支持多精度运算和百万卡级集群扩展 。这套系统采用分布式异构计算架构,最高可支持十万卡级GPU集群协同工作,相比传统架构训练效率提升300%以上 。

效率优化方面,千卡集群的大模型训练推理性能达业界主流水平2.3倍,开发效率提升4倍,通过存算传协同技术使GPU计算效率提高55%,394项节能设计实现PUE低于1.12 。这些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可靠性保障方面,系统采用121项RAS设计,平均无故障时间提升2.1倍,故障修复时间缩短47%,通过30天长稳测试并实现百万级部件故障秒级隔离 。

在技术生态方面,中科曙光与华为昇腾深度合作,推出"昇腾+鲲鹏"国产化服务器方案,2025年计划将昇腾芯片的市场份额提升至国内AI服务器芯片市场的25%以上。同时,公司还与海光信息合作,完成DeepSeek-V3和R1模型与海光DCU(深度计算单元)的国产化适配,提升模型在国产硬件上的性能表现 。

专利布局方面,中科曙光在液冷技术领域拥有核心专利超60项,部署的液冷服务器节点已达数万个,居国内市场份额之首 。公司还拥有液冷专利超200项,在2025年持续获得多项AI相关专利授权,包括"用于智能算力网络的作业异常检测方法和装置"、"基于令牌级词嵌入的检索增强生成方法"等 。

2.2 业务布局梳理

中科曙光的AI算力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AI服务器收入占比已达35%,公司还中标了"东数西算"3个智算中心项目,合同超20亿元 。

在业务规模预测方面,多家机构给出了积极预期:

- 2025年AI业务营收有望突破80亿元(2024年为45亿元)

- 智算相关业务收入有望突破200亿元,国产化替代率预计超过85%

- 2025年智算中心订单超150亿元

客户结构方面,中科曙光的客户群体涵盖多个重要领域 :

政府与科研机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天津、无锡、深圳等)、央企AI+战略重点合作企业

互联网与云计算客户: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云计算和AI需求大客户

金融机构:中行、浦发、兴业等,推动金融AI计算

重点行业客户:中国气象局、深圳纪委、中国电信天翼云、PICC人保财险、中石化物探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等

在合作生态方面,中科曙光展现出广泛的产业协同能力:

- 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为"紫东太初"4.0提供全栈算力支持,构建了包含350个算子的高性能算子库

- 与瑞风协同达成深度合作,围绕aiEF大模型一体机展开全方位联合研发

- 与天翼云合作打造"翼政通"大模型一体机,面向政务办公需求

- 与DeepSeek合作,提供算力基础设施支持,完成模型与海光DCU的国产化适配

2.3 财务表现评估

中科曙光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呈现出**"增利不增收"**的特征 :

财务指标 2025年H1 同比增长 2024年全年

营业总收入 58.54亿元 +2.49% 131.48亿元

归母净利润 7.31亿元 +29.89% 19.11亿元

扣非净利润 5.85亿元 +59.66% -

毛利率 26.65% - 29.16%

净利率 12.00% - 15.16%

从财务数据可以看出,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89%,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9.66%,显示出极强的盈利改善能力 。毛利率为26.65%,净利率达12%,同比提升明显,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与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

AI业务财务贡献方面,AI服务器业务成为重要增长引擎。2024年AI服务器营收占比从15%提升至35%,毛利率比普通服务器高10个百分点 。算力服务收入2024年增长120%,未来可能成为主要利润源 。2024年液冷订单量同比翻倍,AI服务器营收占比超45% 。

2.4 市场地位分析

中科曙光在AI算力基础设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公司已参与全国**80%**的智算中心建设,在"东数西算"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竞争格局方面,中科曙光面临来自华为、浪潮等厂商的竞争压力。华为的昇腾服务器、浪潮的AI整机都在降价抢市场,中科曙光的AI服务器单价2025年一季度跌了15% 。尽管如此,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仍保持盈利能力。

2.5 风险因素识别

中科曙光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

市场竞争风险:AI服务器价格战初现,华为、浪潮等巨头加码竞争,长期毛利率承压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仅增长4.34%,显著低于2024年同期的7.86%,反映出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 。

技术迭代风险:AI技术日新月异,公司必须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在芯片性能、能效比、软件生态等方面持续追赶国际顶尖水平 。

供应链风险:随着算力需求快速增长,供应链安全成为重要问题,关键元器件储备周期需延长至9个月 。

政策依赖风险:公司作为信创龙头,业绩高度依赖政策推动(如"东数西算"),若重点行业信创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对增长形成压力 。

股东减持风险:公司股东中科算源计划减持不超过**2%**股份,可能对短期股价形成压制 。

三、商汤科技:AI视觉大模型与视频生成技术领导者

3.1 技术能力分析

商汤科技在AI视频生成领域展现出国际先进的技术实力。公司的日日新大模型体系代表了国内多模态AI技术的最高水平。

日日新V6技术架构方面,该模型基于超6000亿参数的混合专家(MoE)架构,是"原生"的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在底层设计上实现了跨模态信息的深度融合 。模型基于超过10TB token训练数据和大量合成数据,有效上下文窗口达200K 。

核心技术突破包括:

- 长思维链:基于超过200B高质量多模态长思维链数据,支持合成最长64K的多模态长思维链

- 全局记忆:率先在国内突破长视频理解,支持10分钟级视频全帧率解析,打破了传统模型仅支持短视频的限制

- 多模态融合:自研技术可将视觉、听觉、语言信息与时间轴逻辑进行对齐,形成多模态统一时序表征。10分钟视频可压缩到16K tokens,仍保留关键语义

- 推理能力:多模态深度推理国内第一,对标OpenAI o1;数据分析能力大幅领先GPT-4o

在视频生成技术方面,商汤推出了多个创新产品:

- Vimi可控人物视频生成模型:基于日日新大模型能力,可通过动作视频、动画、声音、文字等多种驱动元素驱动人物类图片,生成与目标动作一致的人物视频。能够稳定生成长达1分钟的单镜头人物视频,突破了现有大模型AI视频生成在时长上的限制

- 商汤如影AI视频生成平台:依托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能力,提供AI文案生成、形象个性化定制,呈现逼真的口型、表情和动作,帮助企业及个人轻松创作数字人短视频

专利布局方面,商汤科技构建了庞大的知识产权组合 :

- 截至2025年7月,国内专利申请1910件,其中发明专利1728件(占比90%)

- 涉外专利424件

- 全球专利超过1.2万项

- 主导多项国际/国家标准制定

在技术生态建设方面,商汤率先完成"云端边"全栈布局,端侧模型位列行业首位 。日日新·端侧大语言模型的推理速度达到业内最快,可在中端平台实现18.3字/s的平均生成速度,旗舰平台达到78.3字/s。

3.2 业务布局梳理

商汤科技围绕日日新大模型构建了**"一基两翼"**的应用布局,即依托企业级应用经验,将大模型赋能于生产力工具和交互工具 。

生产力工具业务:

- 深度渗透多行业,服务中国移动、金山办公、宁波银行、招商银行等客户

- 办公助手、代码助手产品用户数突破150万,日调用量达上百万次,每日处理Token数超35亿,触达1000万开发者

- "小浣熊"智能应用面向金融、教育、政务等领域,已积累超300万用户

交互工具业务:

- 拟人陪伴模型在关键指标上稳居行业第一梯队,某头部客户月调用量一年间增长833%,次日留存率达50%,日均使用时长130分钟

- 与小米眼镜、XREAL、灵宇宙合作,依托"悟能"平台赋能银河通用、傅利叶、鲸鱼机器人等

- 多模态流式交互时长年内增长510%

- 智能硬件交互领域已接入超70家企业

商业化进展:

- 2025年1月开放融合大模型商用,实现原生多模态融合及实时音视频对话功能

- 与超过50家企业客户展开商务沟通,将模型技术和场景深度结合

- 智能营销领域,结合数字人技术助力电商营销,2024年生成视频时长同比增长超800%,带来的GMV同比增长超90%

在IDC《2024年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报告中,商汤以**13.8%**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前三,仅次于百度与阿里云 。

3.3 财务表现评估

商汤科技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生成式AI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

总收入 23.58亿元 +35.6% 37.72亿元

生成式AI收入 18.16亿元 +72.7% 24.04亿元

生成式AI收入占比 77.0% - 63.7%

毛利率 38.5% - -

经调整净亏损 11.62亿元 -50.0% -

净亏损 14.89亿元 -39.9% 42.78亿元

从财务数据可以看出,商汤科技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期:

收入结构优化:生成式AI业务占比持续提升,从2023年的34.8%提升至2024年的63.7%,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77.0%,已成为公司的绝对主导业务 。

增长动力强劲:生成式AI收入连续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同比增长199.9%,2024年同比增长103.1%,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2.7%,连续三年保持高增长态势 。

盈利能力改善:经调整净亏损大幅收窄50%,亏损连续3次收窄,经营效率改善迹象明显。毛利率保持在**39%的稳健水平,贸易应收回款额同比增长96%**至32亿元,创历史新高 。

现金流状况:现金储备达131.58亿元,为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和业务扩张提供了充足保障 。

3.4 市场地位分析

商汤科技在AI视频生成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在全球文生视频模型排名中,中国企业占据领先位置,商汤作为头部企业之一具备较强竞争力 。

在国内市场,商汤在IDC《2024年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报告中以**13.8%**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前三,仅次于百度与阿里云 。公司在多模态大模型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市场认可,日日新系列模型在多项评测中位列榜首。

面对Sora的技术冲击,商汤展现出积极的应对策略。公司持续迭代日日新大模型,推出V6、V6.5等版本,在技术能力上不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通过"一基两翼"的业务布局,商汤在应用落地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3.5 风险因素识别

商汤科技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

监管合规风险:AI伦理监管趋严,公司需要严格落实《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等监管政策,在生成合成服务中添加显式标识与隐式标识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服务需开展安全评估和算法备案 。

持续亏损风险:公司自2018年以来已连亏7年,累计亏损达545亿元 。虽然亏损在收窄,但实现盈利仍需时间,对公司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技术竞争风险:面临国际巨头如OpenAI的技术竞争压力,需要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商业化不确定性:尽管生成式AI业务增长迅速,但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仍面临挑战,需要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变现之间找到平衡。

四、万兴科技:AI创意视频工具细分赛道龙头

4.1 技术能力分析

万兴科技在AI创意视频工具领域展现出差异化的技术优势。公司的核心技术是万兴天幕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这是国内首个音视频垂类大模型。

万兴天幕大模型技术架构:

- 万兴天幕2.0依托百亿级数据沉淀,结合华为云全球最大的AI算力网、盘古大模型应用实践等优势,实现对多模态的深度理解

- 性能对比万兴天幕1.0平均提升90%,在专业级运镜、多层次立体音效生成、首尾帧智能补齐过渡等方面业界领先

- 与华为云合作,以盘古多模态大模型为基座,重点构建音视频垂类能力

核心技术突破:

- 物理规律仿真能力:自研大模型在运动学、光影、声音传播等维度具备物理规律仿真能力,确保生成内容视觉真实,动作、结构、情绪层面贴合现实逻辑,解决"AI不自然"的问题

- 多模态融合:融合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视频生成等多模态模型能力,一站式满足从灵感到成品的全流程内容创作

- 高效推理:自研模型具备领先的推理速度和计算效率,搭载8倍加速算法和秒速人声克隆,让灵感落地更快一步

- 精准控制:支持通过文字、参考图、局部框选等方式进行精细控制,实现构图、人物姿态、镜头语言、配乐情绪等多维要素的可控生成

在产品技术方面,万兴科技推出了多个创新应用:

- 万兴超媒Agent:依托万兴天幕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2.0打造,通过高度智能化的技术架构,实现用一个Agent全面包办从分镜规划到作品发布一系列创作任务,视频创作效率提升超60倍,成功率超过95%

- Filmora AI Mate:用户只需输入模糊描述,如"让视频呈现复古质感",AI Mate即可依托大语言模型及RAG能力,将抽象需求智能拆解为多层次创作任务

- 万兴喵影:涵盖数十项AI功能,包括一键生成视频脚本、视频长剪短、智能配乐、智能包装等,支持AI文生音效、AI翻译(唇形驱动)、智能马赛克、发丝级抠像等功能

国际技术地位:万兴科技旗下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ToMoviee 2.0 AI(万兴天幕2.0海外版)在全球文生视频大模型中表现突出,综合得分位列全球TOP3,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在摄像机运动和运动合理性两项关键指标斩获全球第一,在常识一致性、可控性、物理规律模拟等八个维度位列全球第二 。

专利布局方面,万兴科技在音视频创作领域构建了专利矩阵,拥有软件著作权459项,专利167项 。公司在2025年持续申请AI相关专利,包括"人脸图像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视频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等 。

4.2 业务布局梳理

万兴科技的业务布局呈现出**"移动+AI"双轮驱动**的特征,在C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产品矩阵:

- 视频创意产品:万兴喵影/Filmora为核心,移动端产品快速迭代,月活用户增长约90%,位列Google Play视频播放和编辑器品类部分国家畅销榜最高第1

- AI原生应用:万兴播爆(Virbo)、SelfyzAI等,2025年Q1收入分别增长200%、400%

- 绘图创意产品:亿图脑图/EdrawMind,深度优化AI生成PPT功能,生成速度大幅提升

- 文档创意产品:万兴PDF/PDFelement,优化AI翻译功能速度

用户结构与规模:

- C端用户占比93%,主要包括内容创作者(Vlogger、YouTuber、B站长、微博大V等)、学生群体、自由职业者、小型企业主以及普通家庭用户

- 万兴喵影/Filmora移动端产品月活用户增长约90%,位列Google Play视频播放和编辑器品类部分国家免费榜最高第2,畅销榜最高第1

- 万兴播爆实现营销内容生产效率提升300%,用户导出量同比增长700%,AI原生应用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商业化进展:

- AI功能调用次数突破5亿次/年,素材导出量超1400万次

- 付费用户转化率提升至18%(部分产品达28%)

- 视频创意业务收入连续七年保持正增长,占总营收比重达67%

- AI加量包订阅收入同比增长220%

B端业务拓展:

万兴科技积极拓展B端市场,已成功服务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广核、中海油、中石化、南方航空、一汽集团等央国企客户,同时为电子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金融、教育等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在内容产业合作方面,万兴科技与深圳卫视达成战略合作,共建科普类音视频传播大模型;与芒果TV、央视网等头部客户合作,通过天幕大模型的声音克隆、AI换脸、口型驱动、视频翻译等能力,助力影视综艺后期制作降本增效 。

4.3 财务表现评估

万兴科技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呈现出转型期特征,短期业绩承压但AI业务增长迅猛 :

财务指标 2025年H1 同比变化 2024年全年

营业收入 7.60亿元 +7.77% 14.40亿元

归母净利润 -0.53亿元 -315.63% -1.57亿元

扣非净利润 -0.65亿元 -512.30% -

毛利率 92.42% -1.35pp 93.22%

净利率 -7.20% -11.31pp -10.93%

从财务数据可以看出,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期:

收入增长稳健:2025年上半年营收7.60亿元,同比增长7.77%,其中Q2营收3.80亿元,同比增长9.53%。增长主要得益于AI功能增值和平台手续费上涨。

业务结构优化:

- 移动端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贡献软件业务收入超20%

- AI原生应用收入超6000万元,同比增长约200%,付费用户数和收入均同比增长达2倍

- 产品内AI积分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占6%

盈利能力承压:由于研发投入加大和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出现亏损。但需要注意的是,万兴科技的毛利率高达92.42%,显示出软件业务的高附加值特性。随着AI业务占比提升和规模效应显现,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4.4 市场地位分析

万兴科技在AI创意视频工具细分赛道占据领先地位。公司是中国数字创意软件领域全球化程度最高、产品线最完善、用户分布最广的企业之一 。

在国际市场上,万兴科技旗下ToMoviee 2.0 AI位列全球文生视频大模型TOP3,在摄像机运动和运动合理性等关键指标上获得全球第一,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 。

在国内市场,万兴科技面临来自大厂和初创公司的竞争。快手可灵、抖音即梦AI等大厂产品在资源和生态方面具有优势,而爱诗科技、MiniMax等初创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活跃 。万兴科技通过聚焦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独特的市场地位。

4.5 风险因素识别

万兴科技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

业绩压力风险:2025年上半年转为亏损,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反映出转型期的业绩压力 。虽然AI业务增长迅速,但传统业务增长乏力,2024年视频创意类仅增长0.06%,其他业务均出现下滑。

市场竞争风险:面临大厂(快手、字节、阿里)和初创公司的双重竞争压力。大厂在资源和生态方面具有优势,初创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活跃。

技术迭代风险:AI技术发展迅速,需要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公司毛利率虽高但研发投入大,对资金实力提出要求。

商业化不确定性:AI功能的付费转化率仍在提升过程中,从12%提升至28%,但相比成熟软件产品仍有差距。需要在技术创新与用户接受度之间找到平衡。

流量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获客成本上升,对公司的营销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

五、三家公司对比分析与投资价值评估

5.1 技术能力对比

通过对三家公司技术能力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AI视频生成产业链中占据不同的技术定位:

对比维度 中科曙光 商汤科技 万兴科技

技术定位 AI算力基础设施 多模态大模型 垂直领域应用

核心技术 昇腾AI服务器、超集群系统 日日新6000亿参数MoE架构 天幕音视频垂类大模型

技术优势 算力规模(百P级)、液冷技术 10分钟视频理解、Vimi人物生成 物理规律仿真、8倍加速算法

专利数量 液冷专利200+项 全球专利1.2万+项 专利167项、软著459项

技术生态 与华为、海光深度合作 "云端边"全栈布局 与华为云盘古合作

中科曙光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其曙光AI超集群系统的百P级算力规模和百万卡级扩展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在液冷技术方面的专利布局也为其构建了技术护城河。

商汤科技在AI大模型技术方面实力最强,日日新V6的6000亿参数MoE架构、10分钟视频理解能力、多模态深度推理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Vimi可控人物视频生成模型更是在时长和质量上实现了重要突破。

万兴科技虽然在整体技术规模上不如前两家,但在音视频垂类应用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其天幕大模型在运动学、光影、声音传播等维度的物理规律仿真能力,以及8倍加速算法等技术创新,使其在创意视频工具领域具有差异化竞争力。

5.2 业务布局对比

三家公司的业务布局体现出明显的产业链分工特征:

对比维度 中科曙光 商汤科技 万兴科技

业务模式 B2B为主 B2B+B2C C端为主(93%)

主要客户 政府、央企、互联网巨头 企业客户、开发者 C端个人用户

收入结构 AI服务器35%、智算中心 生成式AI 77% 视频创意67%

合作生态 参与80%智算中心建设 13.8%大模型市场份额 服务央国企、内容平台

国际化程度 海外布局加速 全球专利布局 全球化程度最高

中科曙光主要服务B端大客户,包括政府部门、央企和互联网巨头,已参与全国80%的智算中心建设。公司在"东数西算"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较强的政策优势和客户粘性。

商汤科技采用B2B+B2C双轮驱动模式,在大模型应用市场占据13.8%的份额。公司通过"一基两翼"战略,在生产力工具和交互工具两个方向全面布局,客户涵盖各行各业。

万兴科技以C端市场为主(占比93%),用户群体包括内容创作者、学生、自由职业者等。公司在国际化方面走在前列,是中国数字创意软件领域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

5.3 财务表现对比

三家公司的财务表现反映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商业模式:

财务指标 中科曙光 商汤科技 万兴科技

2025H1营收 58.54亿元(+2.49%) 23.58亿元(+35.6%) 7.60亿元(+7.77%)

增长动力 AI服务器、智算中心 生成式AI(+72.7%) 移动端(+100%)、AI应用(+200%)

盈利能力 归母净利润7.31亿元(+29.89%) 净亏损14.89亿元(-39.9%) 归母净利润-0.53亿元

毛利率 26.65% 38.5% 92.42%

发展阶段 成熟期,盈利稳定 转型期,亏损收窄 转型期,短期承压

中科曙光处于成熟期,营收增长稳定,盈利能力强,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89%。公司的AI服务器业务和智算中心业务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增长动力。

商汤科技处于战略转型期,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在大幅收窄(同比减少50%)。生成式AI业务的爆发式增长(72.7%)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曲线,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万兴科技也处于转型期,短期业绩承压出现亏损。但公司的AI业务增长迅猛,移动端收入翻倍增长,AI原生应用收入增长200%,显示出转型的积极信号。

5.4 投资价值评估

基于对三家公司的综合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评估其投资价值:

成长性评估:

- 商汤科技成长性最强,生成式AI业务连续三年保持高增长,2025年上半年增长72.7%,收入占比提升至77%

- 万兴科技处于业务转型期,AI相关业务增长迅猛,但传统业务增长乏力

- 中科曙光增长稳健,AI业务占比提升但整体增速相对平缓

盈利能力评估:

- 中科曙光盈利能力最强,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31亿元,净利率12%

- 商汤科技亏损大幅收窄,经营效率改善明显,预计2-3年内有望实现盈利

- 万兴科技短期亏损,但毛利率高达92.42%,随着AI业务占比提升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风险评估:

- 中科曙光风险相对较低,客户结构稳定,政策支持力度大,但面临竞争加剧和价格战风险

- 商汤科技技术风险较高,需要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但技术壁垒高,长期价值大

- 万兴科技转型风险较大,面临市场竞争和用户接受度的双重挑战

投资建议:

1. 保守型投资者:建议关注中科曙光,公司业绩稳定,盈利能力强,估值相对合理(PE约35倍),适合长期持有。

2. 成长型投资者:建议关注商汤科技,公司处于AI业务爆发期,虽然短期亏损但增长潜力巨大。建议在股价调整时逐步建仓,耐心等待盈利拐点。

3. 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可关注万兴科技,公司在AI创意工具领域具有独特优势,随着AI功能渗透率提升,有望迎来业绩拐点。但需要注意短期业绩压力和竞争风险。

六、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6.1 AI视频生成市场发展趋势

AI视频生成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根据最新研究,中国AI视频生成市场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趋势:

1. 大模型能力持续提升:国内厂商在追赶Sora的过程中,技术迭代速度加快。根据Artificial Analysis的评估,Seedance1.0、Veo2/3、Kling2.0、Sora、MiniMax等产品表现居前,国内模型水平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

2.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娱乐内容生成,扩展到影视制作、广告营销、教育培训、游戏开发等多个领域。央视近期密集推出AI生成动画片、微短剧等,上线央视频AI频道,有望形成示范作用 。

3. 成本快速下降: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应用,AI视频生成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万兴科技的AI视频生成单条成本已低至0.25元 ,相比传统视频制作成本大幅降低。

市场格局演变:

1. "两极分化"格局加剧:大厂(百度、阿里、字节、快手)凭借资源优势构建全链路生态,初创公司(爱诗科技、MiniMax、生数科技)聚焦技术创新和产品化 。

2. 垂直领域机会涌现:在影视制作、电商营销、教育培训等垂直领域,专业化的AI视频生成工具需求旺盛,为细分市场玩家提供了发展机会。

3. 国际化竞争加剧:随着中国AI视频生成技术的成熟,国内企业开始参与国际竞争。万兴科技的ToMoviee 2.0 AI已位列全球TOP3,显示出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

6.2 对三家公司的影响分析

基于行业发展趋势,我们分析对三家公司的具体影响:

对中科曙光的影响:

- 算力需求持续增长:AI视频生成需要海量算力支撑,中科曙光的智算中心业务将直接受益

- 国产化机遇:在"东数西算"等政策推动下,国产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旺盛

- 技术升级压力:需要持续提升算力密度和能效比,以满足AI大模型训练的需求

对商汤科技的影响:

- 市场空间巨大:生成式AI市场正处于爆发期,商汤的日日新大模型有望充分受益

- 竞争加剧:国内外巨头纷纷布局,需要持续技术创新保持领先地位

- 商业化加速:随着技术成熟和应用场景拓展,商业化变现将加速

对万兴科技的影响:

- 消费级市场爆发:AI视频生成技术的普及将带动消费级创意工具需求增长

- 技术门槛降低:大模型能力的提升使得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也能享受AI视频生成服务

- 生态合作深化:与华为云等平台的合作将为万兴科技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市场机会

6.3 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AI视频生成技术将继续快速发展,对整个内容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技术突破方向:

1. 视频质量提升:从当前的720p、1080p向4K、8K分辨率发展,帧率从30fps向60fps、120fps提升

2. 交互方式创新:从文本生成视频向语音、手势、表情等多模态交互发展

3. 实时生成能力:从离线生成向实时生成发展,支持直播、游戏等实时场景

产业变革趋势:

1. 内容生产方式革新:传统的视频制作流程将被重塑,AI将成为内容创作的重要工具

2. 商业模式创新:从软件授权向订阅服务、从一次性购买向按需付费转变

3. 生态体系重构:内容创作者、技术提供商、平台方、投资方将形成新的合作关系

对于投资者而言,建议关注以下投资机会:

1. 基础设施层: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等

2. 技术平台层:AI大模型、开发工具、API服务等

3. 应用场景层:创意工具、教育培训、营销服务、娱乐内容等

七、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中科曙光、商汤科技、万兴科技三家Sora概念上市公司的深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核心结论:

投资评级总结:

公司名称 投资评级 目标价位 投资逻辑 风险提示

中科曙光 买入 基于2025年业绩给予35倍PE AI算力需求增长、智算中心订单充足 竞争加剧、价格战风险

商汤科技 增持 基于2027年盈利预期 生成式AI爆发、技术壁垒高 持续亏损、技术迭代风险

万兴科技 持有 关注AI业务进展 AI创意工具需求增长 转型期业绩压力、竞争风险

关键发现:

1. 技术实力分层明显:商汤科技在AI大模型技术方面领先,中科曙光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占优,万兴科技在垂直应用领域具有特色。

2. 业务模式各具特色:中科曙光以B端大客户为主,商汤科技B2B+B2C并重,万兴科技以C端个人用户为主,体现了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特点。

3. 财务表现反映发展阶段:中科曙光处于成熟期盈利稳定,商汤科技和万兴科技处于转型期短期承压但长期向好。

4. 市场地位稳固:三家公司分别在各自细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投资建议:

1. 长期投资者:建议构建组合投资,将三家公司纳入AI视频生成主题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并把握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机会。

2. 短期交易者:可关注商汤科技的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进展,以及万兴科技的AI业务增长情况,在业绩拐点出现时介入。

3. 价值投资者:中科曙光是较好的选择,公司业绩稳定、估值合理,适合作为AI主题投资的稳健配置。

风险提示:

1. 技术迭代风险:AI技术发展迅速,需要持续关注技术路线变化对公司竞争力的影响。

2. 政策监管风险:AI伦理、数据安全等监管政策可能对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3. 市场竞争风险:国内外巨头纷纷布局,竞争将日趋激烈。

4. 商业化不确定性:AI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需时间验证。

5. 估值风险:部分公司估值已反映较高预期,需要关注业绩兑现情况。

总的来说,AI视频生成作为下一代内容生产技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中科曙光、商汤科技、万兴科技作为国内相关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在技术、业务、财务等方面各具特色,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机会。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并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公司基本面变化。

来源:业之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