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9月,中国芯片确实有点不一样。华为昇腾新集群一口气连上8192块芯片,规模全球第一;平头哥的AI芯片上了《新闻联播》,连显存带宽都追上了国际主流水平。龙芯也搞定了自家第一款通用GPU,进度比预想还快。这些不是单点突破,而是整个技术体系开始发力。
这个9月,中国芯片确实有点不一样。华为昇腾新集群一口气连上8192块芯片,规模全球第一;平头哥的AI芯片上了《新闻联播》,连显存带宽都追上了国际主流水平。龙芯也搞定了自家第一款通用GPU,进度比预想还快。这些不是单点突破,而是整个技术体系开始发力。
以前我们总说“卡脖子”,现在思路变了——不光是拼单颗芯片多强,更讲究怎么把一堆芯片高效串起来用。比如华为用自研技术把成千上万块芯片连成一个超级大脑,再配上国产HBM内存和Chiplet先进封装,连EDA设计工具都有了替代方案。从底层材料到顶层架构,一步步把主动权拿回来。
变化也在市场上看得见。短短两年,国产AI芯片的市占率从17%跳到近一半,英伟达在中国的份额直接腰斩。这不是靠政策保护,而是华为、阿里、百度这些企业真金白银投入,建生态、开源框架、拉上下游一起干。以前国产芯片只能自己用,现在能接大订单、走出去竞争了。
更关键的是,我们开始参与制定规则。中国牵头的AI芯片接口标准进了国际组织,对国外产品也亮出了法律手段。这不再是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招。
普通人也感受到了变化。手机厂商纷纷强调“自研芯片”,年轻人抢着进芯片行业,相关科普视频动不动就几亿播放。大家意识到,芯片不只是实验室里的东西,它关系数据安全,也关乎国家底气。 技术可以封锁,但信心一旦建立,就封不住了。当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我们能做出好芯片,那种踏实感,才是真正挡不住的力量。 来源:湖北电视台-说科技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