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时发现不对劲!一查竟是癌症……这个细节太重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4 15:32 1

摘要:别急着崩溃!杭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钱江院区(杭州市妇产医院)甲乳科主任医师瞿海江介绍,要是查出的是早期乳腺癌,其实是 “不幸中的万幸”,及时处理根本不麻烦。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吴思怡

洗澡时随手摸了摸胸,没想到摸出异常,去医院一查,居然是乳腺癌?

别急着崩溃!杭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钱江院区(杭州市妇产医院)甲乳科主任医师瞿海江介绍,要是查出的是早期乳腺癌,其实是 “不幸中的万幸”,及时处理根本不麻烦。

早期乳腺癌

早发现真的能救命

简单说,早期乳腺癌就是癌细胞还“待在原地”—— 只在乳房里或附近少量淋巴结“活动”,没扩散到肺、肝、骨头这些地方。

为啥强调 “早”?瞿海江指出,相关数据显示,早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能超过90%,很多人治疗后该上班上班、该带娃带娃;但若拖到晚期,5年生存率就只剩30%,治疗难度和痛苦都翻倍。我国每年新增35.7万乳腺癌患者,但只要早发现,绝大多数都能治好。

图片由AI生成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别和这些毛病搞混了

乳腺癌很会 “装”,瞿海江提醒,大家一定要警惕身体发出的以下“求救信号”。

“硬疙瘩”:乳房摸到硬邦邦的肿块,像没打磨的鹅卵石,不疼、推不动,月经结束后也不消失。

“小水珠”:乳头流出血性样液体,单侧出现更要注意。

“橘皮纹”:乳房皮肤变粗糙,像橘子皮,或出现小凹陷(酒窝征)。

“湿疹样”:乳头反复脱皮、结痂,涂药膏总不好,可能是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红肿热”:乳房突然发红、发热,像发炎但不发烧,消炎药没用,要警惕炎性乳腺癌。

此外,这些常见的与乳腺相关的良性病,别错认成癌症。

乳腺增生:肿块随月经 “忽大忽小”,来月经前会胀痛,月经后变软。

乳腺炎:哺乳期常见,红肿局限、发高烧,抗炎治疗后很快好转。

纤维瘤:年轻姑娘多见,肿块圆滚滚、能滑动,像玻璃弹珠。

筛查才是 “早发现” 关键

不同人这么查

25-39岁人群:每年进行1次乳腺超声检查。

40-70岁人群:每年进行1次乳腺X线与B超联合检查。

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筛查频度推荐每6~12个月进行1次乳腺B超,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外,必要时MRI像给高风险房屋装 “报警器”。

其中,高危人群包括:有乳腺癌家族史、BRCA 基因突变、胸部接受过放疗等人群。

自检小技巧:月经来潮后7~14天进行,用指腹顺时针按压乳房。但记住,自检不能替代医院检查。

治乳腺癌不用“一刀切”

这些谣言别信

一提治乳腺癌,很多人就想“是不是要把胸全切?” 其实现在早不是这样了,精准治疗既能控癌,还能少遭罪。

保乳手术:不用全切乳房,只要肿瘤不大,符合一定条件,切干净病灶+放疗,效果和全切一样,还能保住外形。

靶向治疗:HER2阳性患者用 “靶向药”,像给癌细胞装GPS,精准打击,副作用小。

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吃药就能切断癌细胞的 “粮食”。

千万别信这些谣言!

“保乳不如全切干净”——错!只要规范治疗,保乳和全切的复发率差不多。

“年轻人不得乳腺癌”——错!我国发病高峰在45-54岁,20多岁病例也不少见。

“男性不用查”——错!男性乳腺癌死亡率更高,爷爷、爸爸有硬块要及时就诊。

“化疗一定掉头发”——不一定!现在有内分泌药,很多患者不用化疗。

医生提醒:下次体检别跳过乳腺检查,洗澡摸出异常也别安慰自己“过几天就好”。早发现、早治疗,乳腺癌真没那么可怕。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疲劳缓解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