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曲率降50%!中国3大玻璃基板厂商破局,剑指37亿美元新市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4 17:22 1

摘要:随着芯片制程工艺逐渐逼近物理极限,通过封装技术提升整体性能已成为行业共识。传统有机基板已逐渐无法满足AI、高性能计算对芯片封装的要求,玻璃基板凭借其优异平整度、高热稳定性、低信号损耗等特性,正在成为半导体产业的新焦点。

随着芯片制程工艺逐渐逼近物理极限,通过封装技术提升整体性能已成为行业共识。传统有机基板已逐渐无法满足AI、高性能计算对芯片封装的要求,玻璃基板凭借其优异平整度、高热稳定性、低信号损耗等特性,正在成为半导体产业的新焦点。

根据QYResearch调研统计,2031年全球先进封装用玻璃基板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到37.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5.9%(2025-2031)

另一家市场调研机构Yole Development预测,2025年后玻璃基板封装市场将进入高速成长期,预计2029年封装基板市场规模将突破31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超10%,尤其在AI、HPC等领域有望率先放量。

众所周知在这一赛道上,英特尔“一家独大”,其玻璃基板研究最早可追溯至十多年前,在2021至2023年间,该项目进入关键突破阶段;根据9月12日,在英特尔官方说法:“将按原计划推进其半导体玻璃基板的商业化方案”。也就是说,英特尔在玻璃基板技术和应用领域依旧走在全球前列。

除此之外,三星也在加快玻璃基板技术的渗透。其中,三星电机位于韩国世宗的试制品产线于2024年第四季度启动,计划从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产生相关业务收入,目标在2026年至2027年间实现量产。而三星电子则专注于“玻璃中介层”的研发,计划于2028年将其正式导入先进封装工艺。

当然,在玻璃基板这一赛道上,中国企业也正从显示玻璃向封装基板延伸,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半导体材料自主可控的新支点。

国内电子玻璃龙头企业东旭集团已成功完成首批TGV相关产品的开发,并向下游客户送样。其产品覆盖6寸、8寸、12寸晶圆级规格以及510×515mm板级产品,多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国际一流水平。东旭的突破得益于其独创的激光诱导刻蚀打孔技术,配合定制刻蚀液,实现通孔圆度≥95%、孔径≥20μm、深径比10:1,粗糙度控制在1nm以下。在镀铜环节,他们采用双面垂直电镀技术,实现100%通孔填充,铜层结合力>5N/cm,种子层连续无断点,确保了卓越的电气连接性能。

江西沃格光电是另一家重要布局者,该公司拥有玻璃基厚镀铜技术,并称该技术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沃格光电的玻璃基UTG超薄技术赋能于公司玻璃基线路板在显示、通信以及半导体先进封装等产品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沃格光电明确表示其玻璃基载板主要用于大算力芯片,这正好契合了AI时代对算力的迫切需求。

广东三叠纪在行业内率先提出TGV3.0,首次突破亚10微米通孔和填充技术,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地位。2022年公司在东莞松山湖建成TGV基板与三维集成封装中试线,并参与组建“集成电路与半导体特色工艺战略科学家团队”,成为中国大陆具有显著特色和优势的TGV研发与生产基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OLED巨头——京东方基于原有显示技术积累,构建了以TGV为特色的半导体解决方案。目前,它的8英寸新型试验线已经投入使用,还突破了多项创新技术,像高密度3D互联技术、高深宽比TGV技术等。京东方启用了标准的玻璃芯板及封装载板,这种载板具备高强度、低翘曲的优势,主要面向AI芯片,计划在2026年后启动量产。

除此之外,中国玻璃基板产业链已涌现出一批活跃企业。厦门云天半导体晶圆级封装出货量已突破2万片,成功突破了4um孔径的技术瓶颈,并掌握了2.5D高密度玻璃中介层技术。成都奕成科技在国内首批实现玻璃面板级封装量产,实现了板级高密FOMCM平台批量量产,成为中国大陆目前唯一具备该产品量产能力的公司。广东佛智芯微电子则专注于板级扇出封装和玻璃基板加工制造,其最小孔径能达到1微米,深径比可达150:1,还建有国内第一条自主产权的大板级扇出型封装量产线。

因此,随着玻璃基板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尤其是2026年英特尔、三星等国际大厂量产之后,全球玻璃基板市场或将迎来一轮新的爆发。对于国产玻璃基板企业虽然与英特尔在技术上稍显落后半个身位;但其实也掌握了关键技术,同时建立了完整的研发与生产体系。可以说,国产玻璃基板先进封装领域的自主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正持续提升,在未来AI、HPC及下一代半导体封装应用中已经占据无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来源:飙叔科技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