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换帅?国足22年里炒掉10位主教练,花的违约金够建300块免费青训场,可我们还在原地踢空气。”
“又换帅?国足22年里炒掉10位主教练,花的违约金够建300块免费青训场,可我们还在原地踢空气。”
刷到这条消息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苦笑:行吧,反正剧本早就写好——新面孔亮相,媒体吹风“理念先进”,两场热身赛一胜一平吹上天,接着正式比赛被东南亚球队一脚闷棍打回原形,然后舆论反转,帅位倒计时。
循环播放,连BGM都懒得换。
可这回有点不一样。
足协瞄上的加西亚,带的是西乙中游队,年薪报价却给到了税后250万欧元,比他在西班牙翻三倍。
钱从哪来?
去年中超俱乐部才死了八家,沧州、重庆、深圳一个接一个爆雷,球员欠薪微博讨薪的截图还热乎着。
那边联赛快揭不开锅,这边选帅预算豪横得像双十一清空购物车。
画面太割裂,球迷根本笑不动。
更魔幻的是,合同里居然还有“阶段性目标”——半年内打出内容,一年内排名上升。
翻译成人话:半年踢得好看,一年赢该赢的。
听起来合理,可国足FIFA排名93,亚洲第13,前面是约旦、巴林、叙利亚,哪个也不是软柿子。
把KPI写得像拼多多“砍一刀”,永远差最后0.01%,明摆着给违约金挖坑。
里皮当年拿两亿违约金走人,卡马乔五千万,银两打水漂的声音还没散,新一份支票又盖章了。
有人算过,过去十年国足换帅直接烧掉的违约金+年薪≈6亿人民币。
6亿什么概念?
按现在市面造价,能盖300块带灯光的人造草青训场,每块场子够300个孩子全年免费练球。
真花下去,注册青少年球员不至于到现在还不足一万。
可足协的账本里,教练席是刚需,青训是“长期规划”,长期到看不见,就没人背锅。
外教水土不服的老段子也懒得再讲,真正扎心的是本土教练连“服”的机会都没有。
高洪波第一次带队,40强赛最后一轮读秒绝杀挤进12强赛,结果立刻被拿下,换更贵的里皮;李铁带队进12强赛,签完五年长约,四场拿三分就喊下课。
本土教练成了灭火器,火一灭就扔角落,还嫌瓶身不够亮。
久而久之,有抱负的年轻教练都学乖了——先带俱乐部挣钱,谁接国家队谁傻。
联赛更像个被反复手术的实验台。
U23政策刚执行,23岁球员身价秒涨十倍,可一上场就踢10分钟被换下,完全违背足球规律;限薪令下来,本土顶薪税前500万,外援300万欧,算盘打得啪啪响,转头俱乐部靠阴阳合同继续挖人,足协查不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政策翻书比翻煎饼还快,俱乐部根本没法做三年计划,球迷也懒得记规则,反正明年又换。
有人把日本足球搬出来当模板,其实最该对比的是越南。
越南2007年才开始“黄金计划”,全国选12岁小孩送到阿森纳足校,一年踢30场高质量比赛,现在人家U23拿亚洲杯亚军,国家队FIFA排名冲进前一百。
成本呢?
十年累计不到3亿人民币,刚好是国足换帅烧掉的一半。
差距不是钱,是把钱花在哪儿。
球迷早就不指望世界杯,只求别被泰国、越南溜猴。
可现实是,泰国足协刚敲定和J联赛合作,送50名18岁球员去日职俱乐部梯队,机票住宿日方包;越南和比利时甲级签长期代工合同,每年送20名小孩去欧洲二级别联赛练级。
中国这边,足校送小球员去欧洲试训,签证批不下来,只能改道去东南亚“热身”,练了个寂寞。
所以换帅新闻一出,社交平台上最高赞的评论只有七个字:换谁都行,换足协才行。
话糙理不糙。
教练决定不了青训,决定不了联赛欠薪,决定不了行政领导赛前连夜开会“指示战术”。
让一位教练背整个体制的锅,相当于房子地基烂成渣,却怪装修师傅刷墙不够白。
那球迷还能做啥?
说多都是泪,唯一能做的,大概是下次青训营招志愿者、社区联赛缺裁判时,别嫌麻烦,报个名。
让身边多一个孩子能免费踢上球,就多一分把锅甩回给足协的底气。
毕竟,他们不怕再花两亿违约金,只怕没人再骂——骂声一停,连遮羞布都省了。
来源:刃牙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