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烧箔画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独特技艺,源自唐代,兴盛于明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金属箔(如金箔、银箔、铜箔等)为创作主材,通过特殊技法使金属箔表面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与纹理效果,形成精美画作。
金秋十月,“双节”同庆。10月1日,原阳县博物馆开启非遗烧箔画体验活动,孩子们化身“小小非遗传承人”,在动手创作中感受千年非遗的独特魅力。
烧箔画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独特技艺,源自唐代,兴盛于明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金属箔(如金箔、银箔、铜箔等)为创作主材,通过特殊技法使金属箔表面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与纹理效果,形成精美画作。
活动中,孩子们循着步骤沉浸式创作学习,用铅笔勾勒节日图案,涂抹特制胶水,细心贴附金属箔片,创作出流光溢彩的烧箔画作品,直观感受了古人的审美智慧与非遗的魅力。当一幅幅烁光流金的作品在手中完成,孩子们举起自己的烧箔画欢呼雀跃,脸上写满了惊喜与自豪。
此次体验活动让千年非遗技艺变得可触可感,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彰显了“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非遗保护理念。
融媒记者:牛玉珍
来源:原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