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刷1200km新纪录!欧美固态电池路测完毕,领跑国产20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4 15:44 1

摘要:“500Wh/kg”这串数字刚蹦出来,朋友圈里的电车群就炸了。

“500Wh/kg”这串数字刚蹦出来,朋友圈里的电车群就炸了。

有人直接甩出截图:宁德时代实验室里那块指甲盖大的小电池,能量密度比奔驰吹的450还高出一截。

冬天零下二十度,它还能充进去八成电,这谁不心动?

可热闹归热闹,真把固态电池塞进自家车,到底卡在哪?

过去大家老说“量产难”,难在哪?

这次蹲了几个工程师的直播,答案其实挺直白:材料、工艺、钱。

先说材料。

硫化物电解质听着拗口,其实就是把电池里那层“汤”换成更结实的“果冻”。

好处是不起火,坏处是贵。

上海恩捷刚铺的那条隔膜产线,一平米成本据说砍了四成,听着不多,可一辆车的电池包要用几十平米,省下的就是几千块。

赣锋的锂金属负极更狠,纯度拉到99.99%,以前得靠进口,现在国产线一开,报价直接腰斩。

再看工艺。

丰田突然改路线,从硫化物跳到氧化物复合,说白了就是实验室数据好看,一到量产线就裂。

QuantumScape更尴尬,800次循环掉22%容量,手机都嫌它掉电快,更别说跑十万公里的车。

宁德时代的工程师在直播里没藏着掖着:他们现在每天干的事,就是拿锤子敲、拿火烤、拿冰水泡,把电池往死里折腾。

能扛住才算过关。

最扎心的是钱。

固态电池每瓦时成本现在大约1.2元,三元锂才0.6元。

听起来翻倍,可别忘了能量密度也翻倍。

同样跑600公里,电池包做小一半,省下的铝壳、铜排、冷却管路,全都能折算成钱。

按宁德给的测算,2025年量产时,整车电池成本能和现在的三元锂打平,甚至更低。

有人担心“国产吹过头”。

其实看专利就明白,中国这半年新增的固态电池专利占了七成,不是PPT,是实打实注册到全球数据库的。

奔驰还在斯图加特试装车,宁德已经把试产线开到了车里湾,明年三季度就要给车企送样。

谁先上公告目录,谁就先抢市场。

说到底,固态电池不是“下一代”,是“这一代的补丁”。

续航焦虑、冬季趴窝、自燃阴影,这些痛点一块电池就能治。

至于买不买车?

再等等,明年这时候去4S店试驾,一脚电门下去,要是仪表盘续航数字不掉,那就是真成了。

来源:青春已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