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小米YU7怼大货的视频刚刷屏,车头直接成了手风琴。有人后怕,有人不服:要是换辆更硬的车,结局会不会不一样?于是弹幕里冒出一句“不如真找俩卡车对撞,真人上”。谁都以为只是口嗨,结果真有粉丝私信陈震,说机票酒店全包,只求看一次“真人对真车”。
“真人坐卡车里对撞?粉丝掏钱,陈震真敢接。”
一句话,炸出一群看热闹的和捏冷汗的。
先说结论:这事九成办不成,但不妨碍它把大家心里那根“撞一下到底会怎样”的弦拨得嗡嗡响。
最近小米YU7怼大货的视频刚刷屏,车头直接成了手风琴。有人后怕,有人不服:要是换辆更硬的车,结局会不会不一样?于是弹幕里冒出一句“不如真找俩卡车对撞,真人上”。谁都以为只是口嗨,结果真有粉丝私信陈震,说机票酒店全包,只求看一次“真人对真车”。
陈震回了俩字:私聊。
就这两个字,评论区瞬间分成两派。一边兴奋得搓手,仿佛下一秒就能听见金属撕裂的动静;一边已经开始脑补120的警笛。
可现实比弹幕冷得多。国内法规明晃晃写着:任何公开测试不得让真人坐车里做碰撞。换句话说,粉丝的钱只能买机票,买不到命。专业实验室里,撞一次车得填十几张安全审批表,假人身上贴的传感器比真人的神经还多。
有人杠:那找块封闭场地偷偷撞呢?别忘了,卡车不是碰碰车。车头大梁用的是高强度钢,轿车在它面前就像易拉罐。真撞了,画面大概率和小米YU7那次差不多,甚至更惨——毕竟卡车连安全气囊都只给司机配一个。
所以这事大概率止步于私信。但它戳中了一个真问题:普通人离“安全测试”太远了。大家只能隔着屏幕看假人飞,再拿自己的车去脑补。
真要较真,不如盯紧下一次官方碰撞测试直播。看假人怎么断肋骨,比看真人冒险值多了。
至于陈震,接不接这单都无所谓。话题已经点燃,目的达到。粉丝的钱,最后可能变成一张机票和一顿火锅,撞车的轰鸣只留在想象里。
散了散了,真关心安全,下次买车记得翻碰撞报告,别指望卡车给你答案。
来源:山坡上晒太阳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