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Walvis、Lüderitz和Orange是南大西洋被动陆缘西非撒哈拉以南部分纳米比亚海域的3个含油气盆地,总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约2000米。这些盆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成熟油气盆地,虽然这里的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又以1974年雪佛龙找
Walvis、Lüderitz和Orange是南大西洋被动陆缘西非撒哈拉以南部分纳米比亚海域的3个含油气盆地,总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约2000米。这些盆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成熟油气盆地,虽然这里的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又以1974年雪佛龙找到Kudu天然气发现为重要里程碑事件,但由于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过去几十年,这里的勘探主要局限于浅水。
1974年,雪佛龙的发现井9A-1水深仅170米,在约4400米埋深处钻遇厚50米含巴列姆期玄武岩夹层的风成砂岩。基于7口评价井的钻探和盆地模拟结果分析认为,该地区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3万亿立方英尺(最近的3D含油气系统模拟认为Kudu发现的天然气储量高达3万亿立方英尺)。
此后50年,纳米比亚海域共钻探27口井(20口探井+7口评价井),其中只有7口井位于深水区。截至2013年,在浅水区钻探的15口探井均为干井,这导致地质界形成了持续近40年的主流认识,即纳米比亚海上盆地烃类充注不足、富含火山岩、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低且成熟度过高,不可能形成富油区,只可能发育气区。这种认识叠加油价小周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后续向深水区域的探索,但2013年后,纳米比亚海上油气勘探出现了转折。
2013年,结合3D-PSDM地震数据解释和地化分析,巴西HRT石油公司在Walvis和Orange盆地圈定了几个远景区,并在Walvis盆地深水区部署了Wingat-1和Murombe-1两口探井,还在Orange盆地深水区钻探了Moosehead-1井,钻探结果证实,所在盆地发育了世界级的烃源岩及其相关的含油系统。
Walvis盆地的2口探井钻遇3套发育良好的烃源岩层,其中一套是以森诺曼阶—土伦阶海相烃源岩为代表的未成熟烃源岩,另外两套是位于生油窗内的阿尔布—阿普特阶成熟烃源岩。最重要且最具勘探潜力的烃源岩是Kudu组地层,由厚达100~200米的海相黑色页岩组成,处于生油高峰的晚期。
在Orange盆地钻探的Moosehead-1井也钻遇海相黑色页岩,生烃潜力巨大,这套烃源岩正处于生油窗的初始阶段。分析表明,这种倾油型烃源岩不仅广泛分布于Walvis和Orange盆地,而且可能遍布整个南非,甚至延伸进入南极洲的马尔维纳斯盆地。
HRT石油公司这3口探井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Wingat-1井在浊积砂岩中获得的轻质油发现。分析显示,采出油类型为低硫含量的轻质油。HRT石油公司的发现虽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但却证实了纳米比亚海上盆地发育了以轻质油为主的含油气系统,彻底扭转了以往关于该区域偏气的认识。
受此鼓舞,2022年2月~2024年3月,多家公司在纳米比亚深水区进行钻探,先后钻了7口井,接连找到6个大型轻质油发现,包括2022年道达尔能源和壳牌分别在Orange盆地找到的Venus-1X和Graff-1白垩系富砂浊积岩轻质油油藏,2023年壳牌找到的Rona 1、Jonker-1和Lesedi-1等3个大型石油发现,以及2024年3月Galp能源公司找到的Mopane-1发现。这一系列发现使得纳米比亚成为继圭亚那之后又一片世界级的石油勘探蓝海。
2025年(第五届)石油化工储运罐区技术大会(参会500人,3月26-28号,山东东营)
2025年(第六届)石油化工设备智慧运维及检维修技术展览会(参会800人,6月18-20号,山东青岛)
2025年(第九届)国际烯烃及聚烃大会(参会400人,5月21-23日,浙江宁波)
来源:小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