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班的公交车上,62岁的刘叔又一次感到鼻塞难受。他习惯性地揉了揉鼻子,自言自语:“这鼻炎,季节一变又犯了。”家人也并不在意,觉得老毛病犯犯就过了。可几个月过去,喷嚏似乎越来越频繁,晚上还时不时流鼻血。直到有天,刘叔突然听东西变得模糊,伴着持续头痛,家人才紧张地
下班的公交车上,62岁的刘叔又一次感到鼻塞难受。他习惯性地揉了揉鼻子,自言自语:“这鼻炎,季节一变又犯了。”家人也并不在意,觉得老毛病犯犯就过了。可几个月过去,喷嚏似乎越来越频繁,晚上还时不时流鼻血。直到有天,刘叔突然听东西变得模糊,伴着持续头痛,家人才紧张地拉他去医院检查。
医生仔细询问后,眉头一皱:“刘叔,这并不像普通鼻炎。”一系列检查下来的结果,竟让全家愣住——原来,罪魁祸首不是顽固性鼻炎,而是鼻咽癌早期信号。这才明白,有些“小毛病”,其实可能暗藏大危险。
你是不是也常常把鼻塞、头痛这些症状简单归咎为鼻炎或感冒?其实,鼻咽癌与鼻炎表面症状极其相似,极易被忽视。但如果能早点识别它的“敲门信号”,就可能多一次和癌症抢跑的机会!那么,鼻咽癌来临时,身体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又该如何辨别真伪,防止误诊?下面,我们来一一揭晓答案。
鼻炎≠鼻咽癌,症状相像却大不同
很多中老年人反复鼻塞、流涕,都“理所当然”当作鼻炎复发。的确,慢性鼻炎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23%,但鼻炎和鼻咽癌虽然都与鼻部不适相关,却存在本质区别。鼻炎多因炎症、过敏等引发,反复但多无特异性症状,而鼻咽癌则是一种上皮细胞发生恶变的肿瘤,进展快、转移风险高。
研究显示,我国鼻咽癌新发病例占全球总病例49%,且广东、广西、湖南等南方地区尤其高发。多数患者早期症状极易与普通感冒、鼻炎混淆,从而贻误就诊时机。正如医生所言,“90%的早期鼻咽癌病人,最初都当成了鼻炎。”
那么,鼻咽癌到底有哪些隐蔽信号?哪些症状值得高度警惕?
鼻咽癌的4个“敲门信号”,尤其第3个最易被忽略
鼻咽癌的初期症状属于“隐匿型”,且常表现为鼻部不适。以下4个特征性信号,如果出现,尤其是反复不愈或合并其他异常,请务必提高警惕:
单侧持续性鼻塞或流脓血涕
与普通鼻炎的“交替性鼻塞”不同,鼻咽癌常以单侧鼻塞为主,且为持续性,通常伴随血性分泌物。数据显示,超过83%的鼻咽癌患者早期有此表现。如果发现鼻塞雾化、抗炎无明显效果,并频频出现血涕,建议及时就诊。
不明原因反复“回吸性涕血”
鼻咽癌好发于咽部隐蔽位置,当肿瘤溃破易渗血,血液经咽口回吸,表现为晨起、刷牙时“吸到血丝”,但往往无明显鼻腔外流。对于年龄40岁以上、南方高发地区、有家族史者,这种症状预警作用更强。
耳闷、听力下降,有时伴随耳鸣
由于鼻咽部紧靠咽鼓管开口,肿瘤易堵塞造成耳部压力异常。数据表明,60%以上鼻咽癌患者曾有单侧耳闷或听力下降,尤其无耳部炎症史时更为可疑。这个信号,绝大多数人都会当作感冒引发的中耳炎忽视。
4. 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早期鼻咽癌有较高淋巴转移风险。如颈部出现无痛性、活动度差的肿块,且逐渐变大,应高度怀疑鼻咽恶变。有报道指出,约70%的鼻咽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若上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且用常规鼻炎药效果不佳,尤其是中老年人,请尽快到医院进行鼻咽镜等专科检查。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谨防误诊,科学自查与定期筛查缺一不可
面对鼻炎和鼻咽癌的相似症状,怎么才能做到科学区分、早期自查?
一要警惕症状持续单侧、反复无效。 鼻炎多双侧交替、好转快,鼻咽癌却单侧持续、药物治疗无效。
二要关注伴随症状。 鼻塞、流脓涕若合并耳鸣、听力下降、颈部包块,就是“危险组合”;尤其是晨起“吸血丝”,绝非小事。
三要注重家族史和地域因素。 南方沿海、家族成员有病史、45岁以上等人群,风险更高,建议每年做1次鼻咽镜筛查或EB病毒抗体检测。
四要及时就诊、规范检查。 发现异常,莫拖延,尽早前往正规医院耳鼻喉科,进行鼻咽镜、影像学、EB病毒水平等专业检查,切莫自行用药、侥幸等待。
别等“癌症敲门”才后悔,做好这几件事助你降低风险
对于鼻咽癌的防控,除了警觉症状,更要从日常习惯做起:
合理饮食,少腌制、少烟熏。 腌制咸鱼、腌菜是鼻咽癌的高危饮食诱因。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均衡膳食。
避免烟酒过度及二手烟环境。 烟草毒素、酒精刺激会大幅提升耳鼻咽部癌变风险。
规律作息、增强体质。 优质睡眠和适度运动,有助提高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概率。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 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治鼻咽癌的关键。
正如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所言:“鼻炎反复不可怕,最怕假装成‘鼻炎’的癌。用医生的话说:健康藏在细节,警觉源于重视。”
别再轻视这些“小毛病”,也别让误诊成为遗憾。从现在起,留心每一个关键信号,科学自检、规范筛查,守护好自己的健康人生。
每个人都要懂得辨别异常、及时就医。具体健康状况仍需专业医生诊断,若有反复鼻塞、涕血、耳闷、颈部肿块等问题,一定要到当地正规医院耳鼻喉专科检查,切莫拖延!早发现,效果更佳——但即使没有上述症状,良好生活习惯同样能有效降低风险。保持警觉,为健康护航。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鼻咽癌诊疗指南》
《中国鼻炎发病流行病学》
《协和医院鼻咽疾病多年诊疗总结》
《广东鼻咽癌高危人群防控专家共识》
《EB病毒与鼻咽癌发病机制及筛查意义》
《鼻咽癌流行病学分析》
《耳部症状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医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