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轩三分绝杀滑筐而出!廖三宁坦言战术成功,郭士强这一招到底对不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3 18:26 1

摘要:比赛最后3.9秒,中国男篮89比90落后澳大利亚。 我盯着直播画面,手里捏着的零食袋都快攥出水了。 胡明轩在左侧45度角接球,晃了一下,防守人飞了,空位出来了! 结果他起跳时脚底一滑,球砸在篮筐前沿弹了出来。 我这辈子都没这么憋屈过,真的,就差这一口气啊。

比赛最后3.9秒,中国男篮89比90落后澳大利亚。 我盯着直播画面,手里捏着的零食袋都快攥出水了。 胡明轩在左侧45度角接球,晃了一下,防守人飞了,空位出来了! 结果他起跳时脚底一滑,球砸在篮筐前沿弹了出来。 我这辈子都没这么憋屈过,真的,就差这一口气啊。

廖三宁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那个战术平时练过无数遍,机会完全打出来了。 他说胡明轩那场手热得发烫,三分球7中5,全队都想把球塞给他。 这话我信,毕竟胡明轩第四节简直杀红了眼,连续关键得分反超比分。 但问题就在于,训练里可没教过怎么应付脚底打滑是不是?

说到这个战术,其实是个老配方了。 郭士强直接照搬了2006年世锦赛对斯洛文尼亚的绝杀战术,当时朱芳雨借王治郅掩护绕到右侧45度,接球三分命中。 十九年后,胡明轩几乎复制了同样的跑位,借助雷蒙的掩护切出接球。 历史有时候就是个循环,只不过这次结局换了剧本。

我后来看慢放才发现,胡明轩接球前地板上确实有反光。 之前双方连续罚球,工作人员根本没擦地。 这一滑让他调整了快1.2秒,出手时只剩1.5秒了。 澳大利亚那时候还剩两次犯规没用呢,要是选择突破,大概率会被战术犯规拖时间。 这么一想,投三分反而是最合理的选择。

但总有人嚷嚷为啥不突破造犯规说真的,澳大利亚篮下站着三个平均身高2米08的内线,胡明轩才1米91,突进去不是送火锅吗? 而且他全场跑了8.7公里,第四节单节就跑了两公里,体能早就亮红灯了。 央视解说杨健说那球弧度偏低,明显是腿部发力不足,这哪是选择问题,分明是体能撑不住了啊。

郭士强赛后第一个动作是跑去拥抱胡明轩,在球员通道拍着他肩膀说“敢出手就是最棒的”。 这画面挺戳我的,毕竟胡明轩小组赛还连续两场得分挂零,被网友骂到自闭。 老郭夏天特意带他加练,半决赛果断把他撤下首发反而激活了他。 这种信任比战术本上的线条重要多了。

澳大利亚人的反应更有意思他们绝杀不中后全队抱头庆幸,主帅戈尔赛后主动去握胡明轩的手。 对手这种“死里逃生”的架势,反而证明这记三分选择有多吓人。 有时候,让强者颤抖的投篮,比赢球更能说明问题。

现在想想,如果那个球没滑,如果地板干爽,如果时间多0.5秒……但篮球场没有如果。 唯一确定的是,中国男篮这次居然和亚洲杯17连胜的澳大利亚拼到了最后一秒。 要知道我们缺了周琦、杨瀚森等七大主力,赛前根本没人看好这支平均年龄24岁的队伍。

所以现在我要把问题抛给你们了:当战术成功执行、空位机会出现、手感火热的球员站在三分线外,但篮下有三个巨人镇守、时间只够一次出手、地板还有未干的汗渍时……赌三分是不是永远比赌两分更勇敢? 或者说,这种勇敢到底值不值得用冠军来交换?#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来源:篮坛风云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