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张五十块钱,就那么孤零零地躺在枕头底下,被我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捏出来的时候,还是皱巴巴的,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体温。
那张五十块钱,就那么孤零零地躺在枕头底下,被我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捏出来的时候,还是皱巴巴的,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体温。
我的心,却像腊月里泼出去的水,瞬间冻成了冰坨子,又冷又硬,硌得我胸口生疼。
一千块的红包,崭新连号,我亲手封的。换回来的,就是这么一张被人揉搓过的五十。这哪是拜年,这是上门来打我的脸,打得又响又亮,还让我有苦说不出。我这半辈子,活的是个手艺,讲的是个脸面,到头来,在一个“钱”字上,被人当猴耍了。
第一章 年味儿里的生分
除夕的鞭炮声还没彻底散干净,正月初二的日头懒洋洋地挂在灰蒙蒙的天上,给这个老旧的小区镀上一层没精打采的金色。
我爱人淑兰,一大早就没闲着。
厨房里“刺啦”一声,是热油碰上带水的葱花,香气瞬间就蹿满了整个屋子。她嘴里哼着不成调的老歌,手里的锅铲上下翻飞,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老林,你再瞅瞅,我这松鼠鳜鱼的汁儿调得地道不?”她侧着头,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眼睛里却闪着光。
我凑过去,拿筷子尖儿蘸了点,咂咂嘴:“甜里带酸,酸里透鲜,就是这个味儿。”
淑兰得了夸,笑得更欢了:“那可不,陈辉就好这口。从小就馋。”
她口里的陈辉,是她的儿子,我的继子。
我和淑兰是半路夫妻,搭伙过日子快二十年了。陈辉那会儿刚上高中,一个半大小子,浑身长满了刺,看我的眼神,总是带着审视和疏离。我寻思着,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拿真心待他,总能捂热乎了。
我凭着一手木工手艺,供他读完大学,给他凑了首付,看着他娶妻生子。我自认没亏待过他,可我们爷俩之间,始终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膜,客气,但从不亲近。
就像这屋里的年味儿。
淑兰忙活得热火朝天,想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捧到儿子面前。而我,像个局外人,只能帮着递个盘子,拿个碗,插不上手,也融不进去。
门铃响了。
淑兰赶紧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一路小跑过去开门,声音里都带着颤音:“来了来了,快进来!”
门口站着三个人。
陈辉穿着一件半新的黑色羽绒服,人清瘦了不少,眼窝有点深陷。他旁边是儿媳小丽,烫着时髦的卷发,怀里抱着我五岁的孙子童童。
“爸,妈。”陈辉的声音有点干,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
小丽跟着喊了声:“爸,妈,新年好。”
我点点头,从鞋柜里拿出早就备好的新拖鞋:“快换鞋,外面冷。”
童童不怕生,挣脱他妈妈的怀抱就往屋里跑,奶声奶气地喊:“爷爷,奶奶,我来啦!”
我这心里头,一下子就软了。我蹲下身,张开胳膊,童童像个小炮弹一样冲进我怀里。孩子身上的奶香味混着新衣服的味道,是这个春节里最让我踏实的气息。
“哎哟,我的大孙子,又长高了!”我把他抱起来掂了掂,沉了不少。
淑兰接过小丽手里大包小包的东西,嘴里埋怨着:“来就来,还买这么多东西干嘛,家里啥也不缺。”
小丽笑着说:“妈,应该的。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一点心意。”
我瞥了一眼,都是些包装精美的糕点盒子和水果篮,看着体面,但谁都知道,这里头的情分,多半是做给外人看的。
一家人落了座,客厅里顿时显得有些拥挤。
淑兰给他们沏茶,拿水果,忙得脚不沾地。陈辉坐在沙发上,眼神有些飘忽,时不时掏出手机看一眼。小丽则陪着童童玩,偶尔和我跟淑兰搭句话,说的也都是些“童童在幼儿园表现很好”“最近天气不错”之类的客套话。
没有一句是问我手艺活儿累不累,也没有一句是问淑瑞晚上是不是又腿抽筋。
那种生分的感觉,就像茶杯里没泡开的茶叶,沉在底下,任凭你怎么加热水,它就是不舒展。
我主动找话说:“陈辉,单位最近忙不忙?看你都瘦了。”
他把手机揣回兜里,扯了扯嘴角:“还行,就那样。年底事儿多。”
“工作是重要,身体是本钱,别太拼了。”我叮嘱道。这是我作为一个长辈,能说的最贴心的话了。
“知道了,爸。”他应着,眼神又飘向了别处。
我知道,我们之间,也就只能聊到这个份上了。再深一点,就触到了那层膜,谁也捅不破。
饭菜很快就摆满了桌。
淑兰解下围裙,招呼大家:“快,都趁热吃。陈辉,你最爱的松鼠鳜鱼,尝尝妈的手艺退步没。”
她给陈辉夹了一大块鱼肚子上的肉,又给小丽和童童布菜,最后才轮到我。我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这个家,她是核心,拼了命地想把我们这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捏合成一个真正的“家”。
可有些事,不是光靠一头热就行的。
饭桌上,气氛总算热络了些。童童是最好的粘合剂,他一会儿要爷爷喂,一会儿要奶奶讲故事,童言无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趁着这个当口,我从兜里掏出了那个厚厚的红包。
“童童,来,爷爷给你的压岁钱。”我把红包递过去。
童童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他爸妈。
小丽笑着推了一下儿子:“快,谢谢爷爷。”
童童伸出两只小手接过去,甜甜地说:“谢谢爷爷!祝爷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这话说得真好,肯定是大人教过的。
我心里挺受用,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孩子,快收好。”
陈辉的目光在那个红包上停顿了一下,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端起酒杯,对我遥遥一举:“爸,我敬您一杯。”
我端起杯子,跟他碰了一下。
玻璃杯清脆的碰撞声里,我好像看到了一丝缓和的迹象。或许,是我想多了。一家人,不就图个团圆和气嘛。
那个红包,一千块。
不多,但对于我这个靠手艺吃饭的退休工人来说,也不算少。这是我的一份心意,是我作为一个“爷爷”的身份证明。我希望这钱,能替我表达那些我说不出口的关怀和认可。
我希望他能懂。
第二章 枕头下的五十块
午饭后,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
春晚的重播喜气洋洋,屏幕里的人笑得灿烂,可我们家的沙发上,却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沉默。
陈辉接了几个电话,听起来都是工作上的事,眉头一直紧锁着。小丽则低头刷着手机,时不时发出一两声轻笑,但那笑声,像是被无形的墙隔着,传不到我们这边来。
只有淑兰,还在努力地维持着表面的热闹。
“小丽啊,你们那房子,暖气烧得热不热?别冻着童童。”
“陈辉,你那车该保养了吧?让你林叔给看看,他比4S店那些小年轻懂行。”
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心思显然都不在这儿。
我坐在单人沙发上,捧着一杯热茶,看着窗外。小区里有孩子在放甩炮,噼里啪啦的,炸开一串串短暂的欢乐。
我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人老了,图的不是儿女给多少钱,买多少东西,图的就是个陪伴,是那种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实在劲儿。可现在,人是坐在这儿了,心却不知道飞哪儿去了。
大概三点多,陈辉站了起来。
“爸,妈,我们得回去了。公司下午还有个会,我得过去一趟。”
淑兰的脸上闪过一丝失落,但还是强笑着说:“这么急?不多坐会儿了?”
“不了,妈。改天我们再来看您。”小丽也站起来,开始给童童穿外套。
我心里明白,所谓的“会”,多半是个借口。他们有自己的小家,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我们这儿,终究只是一个需要按时打卡的“站点”。
“行,工作要紧。”我站起身,把他们送到门口,“路上开车慢点。”
“知道了,爸。”陈辉应着,换好了鞋。
童童还想留下玩,被小丽拉着手,一步三回头,嘴里喊着:“爷爷奶奶再见!”
“哎,乖孙子再见!”我朝他挥挥手。
门关上了。
屋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电视里依旧喧闹的歌舞声。
淑兰长长地叹了口气,开始收拾桌上的残局。我看着她有些佝偻的背影,心里不是滋味。她盼了一年,就盼了这么几个小时。
“你也别太累了,放那儿,我来收拾。”我说。
“没事,不累。”她头也不回,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孩子们能回来看看,我就高兴了。”
我知道她在安慰我,也在安慰她自己。
我走到他们刚刚坐过的客房。那是陈辉结婚前的房间,一直给他留着。每次他们回来,都会让童童在里面睡个午觉。
被子有点乱,我伸手去整理。
就在我把枕头扶正的时候,我的指尖触到了一个硬硬的、方方的东西。
我心里一动,把枕头掀开。
一张五十块钱的人民币,就那样静静地躺在床单上。
它被折叠过,又被展开,边缘有些毛糙,看得出,是张旧钞。
我的脑子“嗡”的一下,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砸了一下。
一瞬间,无数个念头涌了上来。
这是什么意思?
是童童不小心掉的?不可能,孩子拿了红包,小丽第一时间就收走了。
是他们给的“住宿费”?更不可能,哪有儿子回家给爹妈钱的道理,还是这么个不上不下的数目。
我的手有点抖,把那张钱捏了起来。
那皱巴巴的触感,像是在嘲讽我。
我给了他们一千,崭新的,沉甸甸的,代表着我的祝福和期盼。
他们还给我五十,旧的,轻飘飘的,像是在打发一个乞丐。
一股火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我感觉自己的脸在发烧,血液在血管里横冲直撞。
这是赤裸裸的羞辱!
他们是嫌我给的少,不够体面?还是觉得我这个继父,就不配给他们的孩子压岁钱?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把我当成一家人,我们的关系,就值这五十块钱?
我捏着那张钱,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只觉得浑身发冷。
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把屋里的灰尘照得一清二楚,每一粒都在空气中躁动不安。
我忽然想起吃饭时,陈辉看那个红包的眼神,复杂,躲闪。还有他欲言又止的样子。原来,他那时候就在盘算着怎么把这份“人情”还回来了。
还得如此不着痕迹,又如此伤人。
他甚至不愿意当面拒绝我,而是选择用这种方式,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划清我们之间的界限。
我林某人,干了一辈子木工活,讲究的是一榫一卯,严丝合缝,做人做事,也求个方方正正,坦坦荡荡。我最看不得的,就是这种藏着掖着的虚伪和算计。
淑兰还在厨房里洗碗,水声哗哗作响。
我不能让她知道。
她要是知道了,该有多伤心。一边是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一边是相濡以沫二十年的丈夫。这事儿,会像一根刺,扎在她心上,拔不出来,碰一下就疼。
我深吸一口气,把那张五十块钱,狠狠地揣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口袋里的布料,被这张纸币硌得生疼,就像我的心一样。
这个年,怕是过不踏实了。
第三章 无声的硝烟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像是罩上了一层看不见的低气压。
我变得沉默寡言。
以前吃完饭,我总会和淑兰一起看看电视,聊聊新闻,或者说说邻里街坊的闲事。可现在,我一吃完饭,就钻进我的那间小工具房。
那是我的一方天地。里面堆满了各种木料,刨子、凿子、墨斗……这些跟了我几十年的老伙计,不会说话,却最懂我的心思。
我拿起一块半旧的樟木,想给童童雕个小木马。
可往日里稳如磐石的手,现在却有点抖。刨子推出去,木屑翻飞,可我的心,却静不下来。
脑子里反反复复,都是那张五十块钱的样子。
它像一个幽灵,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我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委屈。我自问,这些年对陈辉,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上大学那会儿,我为了给他凑学费,夏天最热的时候,跟着装修队去给人打柜子,一天下来,浑身都湿透了,背上起了痱子,又疼又痒。
他结婚买房,淑兰哭着说钱不够,我二话不说,把存着养老的折子拿了出来。那是我准备给自己换一套好点的工具,再把这间小屋子修葺一下的钱。
我没图他回报什么,真的。我总觉得,人心换人心,我对他好,他心里总该有杆秤。
可这杆秤,现在看来,是彻底歪了。
淑兰很快就察觉到了我的不对劲。
“老林,你这几天怎么了?老是闷着个脸,话也不说。”晚饭时,她给我夹了块排骨,试探着问。
我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含糊地应了一声:“没事,可能过年累着了,没歇过来。”
“累了就多歇歇,别老往你那破屋子钻,里头都是灰。”她絮絮叨叨地说着,“要不,我给陈辉打个电话,让他们周末再过来一趟,一家人热闹热闹。”
“别!”我几乎是脱口而出。
声音有点大,把淑兰吓了一跳。
我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赶紧放缓了语气:“别老叫他们跑了,他们也忙。咱们俩清清静静地过个年,也挺好。”
淑兰狐疑地看着我,眼神里写满了不解:“你以前不总盼着他们来吗?怎么……你跟陈辉,是不是那天闹什么不愉快了?”
“没有的事。”我矢口否认,“你别瞎想了。”
我越是掩饰,她就越是怀疑。
夫妻二十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彼此都心知肚明。
这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口袋里的那五十块钱,我没拿出来,就让它在裤子里,像块烙铁,时刻提醒着我。
身边的淑兰也烙饼似的,翻了好几个身。
“老林,”她忽然在黑暗中开口,“你跟我说实话,你到底怎么了?”
我闭着眼,装睡。
“你别装了,我知道你醒着。”她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哭腔,“咱们过了一辈子,你心里有事,我能看不出来?你是不是对陈辉有意见?还是小丽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
黑暗中,她的追问像一根根细针,扎在我的心上。
我还是不说话。
我怕我一开口,那股压抑了几天的火气就会喷涌而出,把我们之间这点平和的日子烧得一干二净。
“林建国!”她连名带姓地喊我,这是她真生气了的表现,“你把我当外人是不是?有什么事你就说出来,你这样憋着,是想憋死我吗?”
她的声音在发抖。
我心里一软,长长地叹了口气。
我坐起身,打开了床头灯。昏黄的灯光下,我看到淑兰的眼圈是红的。
我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了那张皱巴巴的五十块钱,放在了床头柜上。
“这是什么?”淑兰愣住了。
“初二那天,我在陈辉他们睡过的枕头底下发现的。”我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淑兰的脸色,一点一点地白了下去。
她拿起那张钱,翻来覆去地看,像是要从上面看出花来。
“这……这是什么意思?”她喃喃自语,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和惊恐。
我把那天给童童一千块红包的事,原原本本地说了。
我说得很平静,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刻意渲染我的愤怒。但每一个字,都像一块石头,砸在淑兰的心上。
她听完,手里的那张钱“啪”地一下掉在了地上。
她整个人都呆住了,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过了好半天,两行眼泪,顺着她的脸颊,无声地滑落。
“这个……这个……”她哽咽着,声音碎得不成样子,“他怎么能干出这种事……他怎么敢……”
我看着她伤心欲绝的样子,心如刀绞。我最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这把火,终究还是烧到了她身上。
“你别哭。”我伸手想去拍拍她的背,却发现自己的手也僵硬得很。
“我能不哭吗?”她猛地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我,“老林,我对不起你……我养了个什么儿子啊……他这是在剜我的心,也是在打你的脸啊!”
她捂着脸,失声痛哭起来。
那哭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凄厉。
我知道,这个家,从今晚开始,再也回不到过去了。那张五十块钱,就像一颗埋下的地雷,现在,终于被引爆了。
第四章 摊牌
淑兰哭了一整夜。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的眼睛肿得像两个核桃,整个人都像是被抽走了精气神,蔫蔫的。
早饭她一口没吃,就坐在那儿发呆。
我知道,她心里正经历着一场天人交战。
我没去劝她。这种时候,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事儿,必须得有个说法。
果然,快到中午的时候,淑兰拿起电话,拨通了陈辉的号码。
她的手在抖,按了好几次才按对。
电话接通了。
“陈辉。”淑兰的声音异常平静,但平静下面,是压抑不住的火山。
那边不知道说了什么。
“你现在,立刻,马上给我回来一趟!”淑兰几乎是吼出来的,“就你一个人!”
说完,她“啪”地一下挂了电话,然后把手机重重地扔在沙发上,捂着胸口,大口大口地喘气。
我赶紧给她倒了杯温水:“你慢点,别气坏了身子。”
她没接水杯,只是看着我,眼泪又下来了:“老林,这事儿,我一定给你讨个公道回来。”
我心里叹了口气。
我想要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公道。我想要的,是一份坦诚,一份尊重。可现在,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恐怕只会剩下难堪。
一个小时后,门铃响了。
我去开的门。
陈辉站在门口,脸色苍白,神情紧张。他看到我,嘴唇嗫嚅了一下,喊了声:“爸。”
我没应声,侧身让他进来。
他走进客厅,看到坐在沙发上,面色铁青的淑兰,整个人都僵住了。
“妈。”
淑兰没有看他,而是指了指茶几。
那张五十块钱,就摊在茶几的正中央,像是一份判决书。
陈辉的目光落在上面,像是被蝎子蜇了一下,猛地缩了回去。他的喉结上下滚动,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说吧。”淑兰的声音冷得像冰,“这是怎么回事?”
客厅里死一般的寂静。
我走到窗边,点了根烟。烟雾缭绕中,我看到陈辉的肩膀在微微发抖。
“妈,我……”他开口,声音干涩,“我……我不是那个意思……”
“不是那个意思,是哪个意思?”淑兰猛地一拍茶几,上面的水杯都跳了一下,“陈辉,你是我儿子,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我教过你这么干事吗?你林叔怎么对你的,你心里没数吗?你给他一千块的压岁钱,你背地里搞这么一出,你是要干什么?你是觉得他这个后爹不配,还是觉得我们老两口好欺负?”
一连串的质问,像鞭子一样,抽在陈辉的身上。
他低着头,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你说话啊!”淑兰站了起来,指着他的鼻子,“你今天不给我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就没你这个儿子!”
“妈,你别逼我……”陈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哀求。
“我逼你?是我逼你往你林叔枕头底下塞钱的吗?”淑兰气得浑身发抖,“你是不是觉得我们老了,糊涂了,发现不了?你当我们是傻子吗!”
“我没有!”陈辉猛地抬起头,眼睛也红了,“我真没有那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你说!”
陈辉的嘴唇哆嗦着,看了看他母亲,又偷偷瞥了我一眼,眼神里充满了挣扎和痛苦。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
他下意识地掏出来看了一眼,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忙按了接听键。
“喂,小丽……”
他刚说了一句,淑兰就一把抢过他的手机,对着电话那头吼道:“让他自己说!你们两口子干的好事,让他自己给我说清楚!”
电话那头,传来小丽尖锐的声音:“妈,你这是干什么?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吗?陈辉他也是好心……”
“好心?!”淑兰气笑了,“有这么办好事的吗?你们是把我们当贼防着,还是当仇人看着?这日子要是过不下去了,你们就直说,别在背后搞这些小动作,恶心人!”
说完,她直接把电话给挂了,然后把手机狠狠地摔在地上。
手机屏幕碎裂,发出“咔嚓”一声脆响,就像我们这个家,也裂开了一道无法弥补的缝。
陈辉看着地上的手机,整个人都傻了。
“妈……”
“别叫我妈!”淑兰指着门口,“你现在就给我滚!我没你这样的儿子!”
陈辉站在原地,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他看着自己的母亲,眼神里充满了绝望。然后,他慢慢地转过身,看向我。
“爸……”他声音沙哑地喊了我一声。
我掐灭了烟,转过身。
我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
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我从未见过的东西。那不是怨恨,不是不屑,而是一种深深的疲惫和无力。
他似乎想解释什么,但最终,只是深深地鞠了一躬。
然后,他一言不发地转身,拉开门,走了出去。
门,被他轻轻地带上了。
屋子里,只剩下淑兰压抑的哭声,和我心底一声沉重的叹息。
我知道,事情,比我想象的要复杂。
第五章 手艺人的心
陈辉走了以后,家里陷入了更深的沉寂。
淑兰病倒了。
不是什么大病,就是急火攻心,加上伤心过度,整个人都没了精神,躺在床上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
我给她熬粥,喂她吃药,像照顾一个孩子一样。
她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眼泪就那么无声无息地往下流。
“老林,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她哑着嗓子问我,“我是不是不该逼他?”
我给她掖了掖被角,坐在床边:“事情总得弄清楚。你没错。”
可我心里清楚,话是这么说,但那根刺,已经深深地扎进了我们三个人的心里。
这两天,我那间工具房也没再进去过。
我没了做活的心思。手艺人讲究的是心手合一,心乱了,手上的活儿也就没了灵气。
我开始反思。
我是不是也太固执了?或许,这里面真的有什么误会?
陈辉最后那个眼神,那个鞠躬,总在我脑子里盘旋。那不像是一个做了亏心事的人该有的表现,倒像是一个背负了太多压力,走投无路的人的无奈。
我想起他日渐消瘦的脸,想起他那几个不间断的工作电话,想起小丽虽然在笑,但眉宇间藏不住的愁容。
这个社会,生活不易。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难处。
我是不是,从一开始就站错了位置,只看到了自己的委屈,却没有想过,他们可能正经历着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困境?
那天下午,我正在厨房给淑兰熬鱼汤,门铃又响了。
我以为是邻居,擦了擦手去开门。
门口站着的,竟然是陈辉。
他看起来比上次更加憔悴,眼窝深陷,胡子拉碴,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
看到我,他愣了一下,然后把保温桶递过来,声音低沉:“爸,我……我给妈熬了点汤。”
我没接,也没让他进门,就那么看着他。
他被我看得有些不自在,眼神躲闪着,手就那么尴尬地举在半空中。
“有话就说吧。”我开口,声音平静。
他沉默了一会儿,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抬起头,直视着我的眼睛。
“爸,对不起。”他哑着嗓子说,“那件事,是我不对。”
“错在哪儿了?”我问。
“我不该用那种方式……伤了您的心,也伤了妈的心。”他的眼圈红了,“我……我就是个混蛋。”
我没说话,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把所有的委「屈和无奈都吐出来。
“爸,公司去年效益不好,裁员,我是留下来了,但工资降了三分之一。小丽她……她单位也不景气,我们每个月要还房贷,童童的幼儿园一个月又要好几千……我们实在是……实在是撑不住了。”
他的声音在发抖,像是在讲述一件极度难堪的事情。
“过年那会儿,童童突然发高烧,肺炎,住院花了一万多,都是刷的信用卡。我们手里,一分钱现金都拿不出来了。”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
“您给的那一千块红包……爸,您别误会,我们知道那是您的心意,我们心里感激。可是……可是我们当时真的太需要钱了。小丽说,要不……就先用了,以后再还给您。可我觉得,那是您给孙子的压岁钱,我们怎么能拿去还债?”
“所以,你们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我替他说了下去,“拿走九百五,留下五十,假装是童童不小心掉的?”
陈辉的脸“刷”地一下全白了,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不是……不是假装掉的。”他艰难地说,“我是想……是想还给您。可我不敢当面还,我怕您多想,怕妈知道了难过。我就想着,偷偷放在枕头底下,您发现了,就当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没发现……就……就……”
他就说不下去了。
我全明白了。
这不是羞辱,也不是算计。
这是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人,用一种最笨拙、最愚蠢的方式,维护着自己那点可怜的自尊。
他想接受我的好意,因为他确实需要。
他又不想完全接受,因为他的骄傲不允许他心安理得地“啃老”,尤其,是啃我这个继父的“老”。
那五十块钱,不是施舍,也不是界限。
那是一份挣扎,一份愧疚,一份“我还了钱”的自我安慰。
何其可悲,又何其可怜。
我看着眼前的陈辉,这个我一直觉得和我隔着心的继子,忽然觉得,我从来没有真正地了解过他。
我只看到了他的疏离,却没看到他肩膀上扛着的重担。
我只感受到了我的委屈,却没有体谅到他的难处。
我叹了口气,从他手里接过了那个还温热的保温桶。
“进来吧。”我说,“……也想你了。”
陈辉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在我这个继父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第六章 一碗汤的温度
我把陈辉让进了屋。
他局促地站在玄关,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去看看吧,她这两天一直念叨你。”我说着,提着保温桶进了厨房。
我能听到他轻轻走进卧室的脚步声,然后是淑兰压抑的惊呼,接着,是母子俩低低的交谈声和啜泣声。
我把保温桶里的鸡汤倒进碗里,汤色澄黄,上面飘着几颗红色的枸杞,香气扑鼻。
看得出来,是用了心的。
我端着汤走进卧室。
淑兰已经坐了起来,靠在床头,拉着陈辉的手,眼泪还在往下掉,但脸上,已经有了血色。
陈辉坐在床边,低着头,一个劲儿地说:“妈,我错了,都是我不好。”
“好了好了,妈不怪你。”淑兰拍着他的手背,声音里满是心疼,“你怎么不早说啊,家里这么大困难,你怎么一个人扛着?”
我把汤递过去:“趁热喝了吧。”
淑兰接过碗,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陈辉,眼神复杂。
陈辉也抬起头看着我,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又没说出口。
“有什么话,等喝完汤再说。”我拉了把椅子,在旁边坐下,“天大的事,还能比一家人坐下来好好说话更重要?”
我的语气很平淡,但他们都听懂了我的意思。
这事,翻篇了。
淑兰一口一口地喝着汤,眼泪却掉进了碗里。这碗汤,暖的是她的胃,更是她的心。
等她喝完,陈辉主动把碗接过去,拿去厨房洗了。
卧室里只剩下我们老两口。
“老林,”淑兰拉住我的手,声音哽咽,“委屈你了。”
我摇摇头,反手拍了拍她的手背:“说不上委屈。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也是我,老了,心眼儿也小了。”
“不,你没错。”她摇着头,“是我们家陈辉,太要强,也太傻了。他就是怕给你添麻烦,怕你觉得他没出息。”
我心里一阵感慨。
是啊,麻烦。
对于陈辉来说,我这个继父,可能一直是一个需要小心翼翼对待的存在。他怕向我求助,会被我看轻;他怕接受我的馈赠,会欠下还不清的人情。
血缘,真是一件奇妙的东西。它能让最深的隔阂消弭,也能让最近的距离变得遥远。
陈辉洗完碗回来,站在门口,不敢进来。
“爸,妈,那我……先回去了。”
“着什么急?”我开口留他,“吃了晚饭再走。”
他愣住了,显然没想到我会这么说。
“这两天没好好吃饭,你留下来陪她说说话,她心里能舒坦点。”我找了个由头。
淑兰也赶紧说:“对对对,留下吃饭。我这就起来给你做你爱吃的菜。”
“妈您躺着,我来做。”陈辉连忙说。
最后,是我下的厨。
陈辉在旁边给我打下手,洗菜,切葱,递盘子。
厨房里,只有抽油烟机的轰鸣声和锅铲的碰撞声。我们爷俩谁也没说话,但那种尴尬和疏离的气氛,却在一点点地消散。
我能感觉到,他在偷偷地看我。
看我怎么切肉,怎么调味。
“爸,您这刀工,真厉害。”他忽然冒出一句。
我笑了笑:“熟能生巧罢了。跟你林叔我这木工活儿一个道理,一刀一刀,一刨一刨,都得用心。心到了,手上的活儿自然就地道了。”
我说的是做菜,也是在说做人,说我们这个家的关系。
他听懂了,重重地点了点头。
晚饭,我们三个人吃得很安静,也很踏实。
饭后,陈辉要走。
我把他送到门口。
“钱的事,别硬撑着。”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行卡,塞到他手里,“这里面是我跟的养老钱,不多,有五万。你先拿去把信用卡的窟窿堵上,剩下的,给童童报个好点的兴趣班。”
“爸!这不行!我不能要!”陈辉像被烫到一样,要把卡还给我。
我按住他的手,眼神坚定地看着他:“这不是给你的,是给童童的。爷爷给孙子的,天经地义。”
我加重了“爷爷”两个字。
“我们老了,用不上多少钱。你们年轻人,日子过得好,我们才能安心。”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别跟说,她那个人,爱瞎操心。”
陈辉拿着那张薄薄的卡片,手却抖得厉害。
他看着我,眼圈又红了。
“爸……”他哽咽着,再也说不出别的话。
“行了,大男人,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我佯装不耐烦地挥挥手,“快回去吧,小丽和孩子还等着你呢。”
他没再推辞,把卡紧紧地攥在手心,然后,又一次,朝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次,他的腰弯得更低,时间也更长。
我看着他走进电梯,直到电梯门关上,才转身回屋。
淑兰正站在客厅里等我。
“你给他钱了?”她问。
我点点头。
她叹了口气,走过来,轻轻地抱住了我。
“老林,谢谢你。”
“谢什么,一家人。”我拍着她的背,心里前所未有的平静。
那张五十块钱,还静静地躺在我的床头柜上。
我走过去,把它拿了起来,小心地抚平了上面的褶皱,然后,夹进了我的钱包里。
我决定留下它。
它不再是一个羞辱的标记,而是一个提醒。
提醒我,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讲情的地方。提醒我,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不是泾渭分明,而是设身处地的体谅和推己及人的包容。
我这个当了一辈子木匠的人,总想着把每件事都做得严丝合缝。到头来才发现,有时候,留一点缝隙,才能让阳光照进来。
第七章 木马与传承
日子,好像又回到了从前,但又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陈辉来的电话多了起来。
不再是逢年过节的例行公事,有时候是下班路上,有时候是周末午后,会打个电话过来,问问我和淑兰的身体,聊聊单位的趣事,说说童童又学了什么新本事。
话语间,那种刻意的客气少了,多了几分家常的随意。
一个周六的下午,他又带着小丽和童童过来了。
这次,他们没买那些华而不实的礼品盒,而是提了两袋子新鲜的蔬菜和一条活蹦乱跳的鱼。
“妈,今天我来做饭,让您和我爸歇歇。”小丽一进门就卷起了袖子,笑着钻进了厨房。
陈辉则陪着我,坐在我的小工具房里。
工具房里,那只雕了一半的小木马还摆在桌上。
“爸,您这是……给童童做的?”陈辉拿起木马的半成品,仔细地端详着。
“嗯,手艺生疏了,做得慢。”我拿起刻刀,继续打磨着木马的鬃毛。
“真好看。”他由衷地赞叹,“我小时候,您也给我做过一个,我记得是个小手枪,还能装上皮筋打靶子,我们院里的小孩都羡慕我。”
他说起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光,那是属于童年的,纯粹的光。
我心里一动。
我以为他早忘了。原来,那些我用心做过的事,他都记在心里。
“你那会儿淘气,拿着那枪把邻居家王大妈的玻璃给打碎了,我还替你赔了钱。”我笑着说起旧事。
他也笑了,有点不好意思:“是有这么回事。后来您还把我揍了一顿。”
“不揍你,你记不住。”
爷俩你一言我一语,聊着过去。那些曾经被我们刻意忽略的,属于我们共同的记忆,像被拂去了灰尘的旧物件,重新焕发出了温暖的光泽。
“爸,”他忽然放下木马,很认真地看着我,“您的这手艺,能教教我吗?”
我愣住了。
“你学这个干嘛?又累又脏,还挣不了几个钱。”
“不为挣钱。”他摇摇头,“我就是觉得,这么好的手艺,要是失传了,太可惜了。而且……我也想以后能亲手给童童做点东西。就像您一样。”
我的心,被这句话狠狠地撞了一下。
传承。
我这辈子,最得意的就是这门手艺。我曾经也想过,要是陈辉是我的亲儿子,我一定把这身本事都传给他。可他不是,他读了大学,进了写字楼,和我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我以为,我的这门手艺,到我这儿,就算到头了。
没想到,在他心里,一直都惦记着。
我的眼眶有点热。
“好。”我重重地点了点头,“只要你想学,我就教。”
从那天起,每个周末,陈辉都会来我这儿报到。
我从最基础的认识木料、使用工具开始教他。他学得很认真,虽然一开始笨手笨脚,不是把手磨出泡,就是把木料给刨坏了,但他从不叫苦。
淑兰和小丽就在客厅里陪着童童玩,或者一起准备晚饭。屋子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看着陈辉专注的侧脸,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他却浑然不觉。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我们之间,不再仅仅是继父和继子的关系。
我们成了师徒。
在那些木屑纷飞的下午,在一刀一刀的刻画和一次次的打磨中,我们之间那层看不见的隔膜,被彻底削掉了。
我们聊手艺,也聊生活。
他会跟我说工作上的烦恼,说和同事之间的竞争,说对未来的迷茫。我则用我这半辈子的经历,给他讲那些朴素的道理。
“做木工,最忌讳心急。一块好木头,得顺着它的纹理来,急了,躁了,就容易劈。做人,也一样。遇到难事,别硬顶,先静下心,找到那个‘纹理’,顺势而为,问题自然就解了。”
他听得很专注,不住地点头。
我这才发现,这个我以为很陌生的继子,其实骨子里,和我是一样的人。我们都有些笨拙,不善言辞,但都信奉一个“实”字。做东西,要实实在在;做人,也要踏踏实实。
那只小木马,最后是我们爷俩一起完成的。
我负责塑形,他负责打磨和上漆。
当童童骑上那只光滑油亮的木马,在客厅里咯咯笑得前仰后合时,我们所有人都笑了。
那笑声,是我这辈子听过的,最动听的音乐。
第八章 新年的暖春
转眼,又是一年。
窗外飘起了雪花,年味儿,也一天比一天浓了。
今年的除夕,是陈辉主动提出来,要我们去他那边过。
“爸,妈,你们就别折腾了。我们都准备好了,你们人来就行。”他在电话里,语气不容置喙。
淑兰高兴得合不拢嘴。
除夕那天,我和淑兰提着几样我亲手做的酱菜,坐上了陈辉来接我们的车。
他的新家,窗明几净,布置得温馨又喜庆。
小丽在厨房里忙碌,童童穿着一身红色的新衣服,像个小福娃,一看到我们就扑了上来。
“爷爷,奶奶,新年好!”
我笑着把他抱起来,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塞到他手里。
“拿着,爷爷给的。”
今年的红包,我还是包了一千。
陈辉和小丽看到了,对视了一眼,都笑了。
小丽走过来,大大方方地让童童收下:“快,谢谢爷爷。这回可不许再偷偷藏起来了哦。”
她开了个玩笑,把那件曾经让我们无比尴尬的事,轻松地揭了过去。
童童似懂非懂地把红包揣进兜里,然后献宝似的从他房间里拿出一个东西。
那是一艘用木头做的小船,做得有些粗糙,船帆还有点歪,但看得出,是用了心的。
“爷爷,这是我和爸爸一起给你做的!新年礼物!”童童举着小船,满脸的骄傲。
我接过那艘船。
入手很沉,是好木料。船身上,还有打磨得不够光滑的痕迹,那是属于新手的印记。
我却觉得,这是我这辈子收到的,最贵重的礼物。
“好,真好。”我摩挲着船身,眼眶发热,“爷爷很喜欢。”
陈辉走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爸,我手艺还不行,您别嫌弃。”
“不嫌弃。”我看着他,认真地说,“这是我见过,最好的船。”
年夜饭,丰盛而温暖。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电视里放着春晚,我们喝着酒,聊着天,笑声不断。
我看着淑兰脸上满足的笑容,看着小丽和陈辉之间默契的眼神,看着童童天真烂漫的脸庞,心里被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填满了。
饭后,陈辉把我拉到阳台。
外面,烟花在夜空中绚烂地绽放。
“爸,”他递给我一支烟,“去年那五万块钱,我们缓过来了。这个月,我就给您打回来。”
我摆摆手:“不急。你们用得着,就先用着。”
“不,爸,我们现在挺好的。”他说,“我涨工资了,小丽也换了个新工作,比以前强多了。日子,有盼头了。”
他看着远方的烟火,眼睛里闪着光。
“爸,其实我一直想跟您说。以前,我总觉得您是‘外人’。我妈对我好,是天经地义。您对我好,我就觉得……欠了您的。我怕还不起,所以总想跟您保持距离。”
这是他第一次,跟我说这样掏心窝子的话。
“是我自己没本事,又死要面子,才闹出去年那样的笑话。让您受委屈了。”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百感交集。
“都过去了。”我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什么欠不欠的,我把你当儿子,就没想过要你还什么。”
他转过头,看着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爸,以后,我给您养老。”
他说得那么郑重,那么认真。
那一刻,我知道,我们之间,最后的那一点点隔阂,也随着这满城的烟花,消散了。
我钱包里,还夹着那张五十块钱。
它已经很旧了,但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起这个曲折而又温暖的故事。
它让我明白,家,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地方。钱,有时候是试金石,能试出人心的真假;但更多的时候,它只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挣扎、无奈和对美好的渴望。
真正的家人,不是从不犯错,而是在犯错之后,愿意坐下来,坦诚地沟通,温柔地谅解。
就像我手里的这块木头,它或许有疤,有节,但只要用心去雕琢,总能变成一件有温度的艺术品。
而家,不就是我们每个人,用一辈子去精心雕琢的,最重要的作品吗?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