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短视频,总刷到景德镇一位叫“鸡排哥”的摊主。他每天站在油锅前,手里翻着滋滋冒香的鸡排,油星子溅到围裙上也不在意,嘴里还跟顾客唠着实在话——有人犹豫买不买,他笑着说“你可以拒绝我,但别拒绝美味”;学生来买,他总会多撒半勺料,念叨“读书辛苦,多吃点”;火了
最近刷短视频,总刷到景德镇一位叫“鸡排哥”的摊主。他每天站在油锅前,手里翻着滋滋冒香的鸡排,油星子溅到围裙上也不在意,嘴里还跟顾客唠着实在话——有人犹豫买不买,他笑着说“你可以拒绝我,但别拒绝美味”;学生来买,他总会多撒半勺料,念叨“读书辛苦,多吃点”;火了之后有人劝他开直播、搞加盟,他摆摆手说“我就会做鸡排,把鸡排做好就行”。
就是这么个没什么“流量套路”的街头摊主,却让不少老师看完视频后会心一笑。为啥?因为鸡排哥从早忙到晚的日子、守着小事踏实做的态度,像极了老师们的日常:早读盯着学生背书、上课讲知识点、课后批改作业,还要找学生谈心、跟家长沟通、开各种会议,一天下来脚不沾地。今天咱们就聊聊,鸡排哥这股“实在劲儿”,能给老师们的工作带来哪些实打实的启发。
一、忙而不乱,先把“要紧事”拎出来
鸡排哥的摊子一到饭点就挤满人,顾客催着“快点快点”,他却不慌不忙,手里翻着鸡排,嘴里跟大家说“按顺序来,大家都快”。就这一句话,原本乱糟糟的队伍立马顺了,反而比瞎起哄的时候快多了。而且他每天下午四点半准会去学校附近摆摊,给学生便宜1块钱,他说“学生午休短,能省点时间、省点钱都好”——你看,他忙归忙,却知道哪件事该先做,哪件事得守住。
这一点,老师们其实特别需要。不少老师总说“忙得脚不沾地”,早读、上课、批改作业、开备课会、处理班级小事,还有突然找上门的家长、需要安抚的学生,事儿堆在一起,很容易慌了神,最后“捡了芝麻丢西瓜”:比如为了赶教案,把本该跟学生谈心的时间压缩了;或者为了批改完作业,草草准备第二天的课,结果课堂效果打折扣。
其实咱们也能学鸡排哥的“章法”:先抓“核心的事”,比如备课质量得保住,别因为其他小事随便凑活,课讲透了,学生后续问题也少;再守“关键的点”,比如每天固定半小时找一个学生聊天,不管多忙都不推,时间长了能摸清每个孩子的心思;还要懂“先顾情绪再办事”,比如学生考试没考好,别上来就讲错题,先花10分钟跟他说“这次难,没发挥好很正常”,等他情绪稳了,再讲题反而记得牢。忙不怕,怕的是“心里没谱”,把要紧事拎清楚,再忙也能捋顺。
二、做“真实的自己”,比装出来的“好老师”更动人
鸡排哥火了之后,不少人找他合作,说能帮他涨粉、开连锁,他都拒绝了,还是每天守着小摊子炸鸡排:“我就会这个,把它做好就够了。”没有想过要“装”成更厉害的人,反而因为这份实在,网友说“看他炸鸡排,比看明星还舒服”。
老师们有时候也会犯“装”的毛病。比如刷到别的老师上课讲段子、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就逼着自己也学“搞笑”,结果段子讲得生硬,自己尴尬,学生也没兴趣;看到有的老师管班级雷厉风行,就否定自己的温柔,刻意板着脸,反而让学生不敢跟自己亲近。其实就像鸡排哥的“鸡排味”最招人喜欢,老师的“个人味”才是最特别的。
你看,有的老师性格稳,说话慢,上课不咋热闹,但会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跟着他能沉下心钻难题;有的老师性子直,喜欢用“唠家常”的方式讲课,比如讲数学题时说“这就跟你妈买菜砍价一样,得找对方法”,没有华丽的课件,学生却听得明白、记得牢;还有的老师心思细,学生上课走神,他不批评,下课递颗糖问“是不是没睡好”,学生反而会主动跟他说心里话。“做自己”不是不进步,而是不伪装——不用逼着自己变成“别人眼里的好老师”,守住想好好教学生的初心,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学生自然能感受到你的真诚。
三、把心放宽,琐碎里藏着“育人”的大意义
有网友问鸡排哥“景德镇除了你的鸡排,还有啥?”他立马眼睛亮了,笑着说“那可多了!我们景德镇的瓷器全世界都有名,你有空一定要去看看”。网友说“一个摆摊的,说话却像个‘家乡代言人’,格局真大”。他没觉得自己只是个卖鸡排的,反而把自己的小事和家乡的大事连在一起,所以不觉得日复一日的辛苦没意义。
老师们有时候也会陷入“委屈”:批改不完的作业、管不完的学生矛盾、应付不完的考核,难免会抱怨“我这跟‘牛马’似的,到底图啥?”其实咱们也能学鸡排哥的“大视角”,把琐碎的事往“育人”上靠一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意义。
比如批改作业,别只觉得是“改对错”,其实你圈出来的每个错字、写下的每句“再细心点”,都是在帮学生夯实基础,以后他们写文章、算题时,会想起你当初的提醒;找学生谈心,别觉得是“处理麻烦”,你说的一句“我相信你能做好”,可能会成为他遇到困难时的底气;跟家长沟通,别觉得是“应付事儿”,你跟家长一起商量怎么帮孩子,其实是在给孩子搭起“学校+家庭”的保护网。老师的工作不是“重复琐事”,而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你教的一个字,可能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钥匙;你说的一句话,可能是学生走出困境的勇气。把心放宽,站在“育人”的高度看日常,那些累就变成了“值得”。
鸡排哥的爆火或许会慢慢过去,他还是会每天凌晨挑食材、中午炸鸡排、晚上收摊清理,过着平凡的日子。老师们的工作也没有流量和掌声,每天还是会面对早读的铃声、堆积的作业、学生的笑脸和烦恼。但就像鸡排哥用一块热乎的鸡排温暖顾客,老师们用一份真心对待学生,这份踏实、真实和用心,终会照亮学生的前路——这就是“鸡排哥”教会我们的,最朴素也最珍贵的道理。
来源:海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