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江西省妇联 “铭记历史・致敬铿锵玫瑰” 巾帼红色故事诵读比赛决赛在省妇女儿童中心落下帷幕。赛事落幕,不落幕的是红色传承 ——获奖选手受邀参与《硝烟中走来的铿锵玫瑰》有声读物录制。10月1日起,江西女性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开设该有声读物栏目,以声音传承
红色故事大家读
9月18日,江西省妇联 “铭记历史・致敬铿锵玫瑰” 巾帼红色故事诵读比赛决赛在省妇女儿童中心落下帷幕。赛事落幕,不落幕的是红色传承 ——获奖选手受邀参与《硝烟中走来的铿锵玫瑰》有声读物录制。10月1日起,江西女性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开设该有声读物栏目,以声音传承红色记忆,让巾帼英雄事迹跨越时空被更多人听见、铭记,让不朽红色精神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光彩。
节选自《硝烟中走来的铿锵玫瑰》
刘和珍:真的猛士
刘和珍是一位非凡的女性。鲁迅曾为她写下《纪念刘和珍君》。
刘和珍生于江西南昌。七八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带着两弟一妹在南昌艰难度日。幸有母亲善理家事,几个孩子方得勉强上学。1918年秋,刘和珍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她广泛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很早便萌发了革命意识。
当时女校严控学生自由,配有红白牌限制出入,几乎与世隔绝。刘和珍发动同学与学校交涉,最终迫使校方取消不合理校规。尽管被记大过,她却笑着说:“可以和男生一样自由出入,记过算得了什么?”她引领百余名女同学剪去长发,飒爽英姿地说“事情总要有人带头,开除不开除也顾不上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5岁的刘和珍带领同学焚烧日货,就地演讲,声援北京爱国运动。同学们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叫“火车头”。是的,她就像一节奔跑的火车头,始终呼啸在时代前沿。
1921年冬,刘和珍发起并创办“觉悟青年之社”,这是五四运动后江西最早成立的女子进步社团。同时她还创办了《时代之花》刊物,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新风尚。
1923年秋,她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并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她听李大钊讲课,读鲁迅文章,在学生爱国运动中冲在最前列,成为北京学运的领袖之一。
1925年8月,北京教育局颁布命令,停办女师大,出动400余名军警和打手3次闯入女师大,断电、断水、断炊,逼迫学生离校。刘和珍带领同学们拼死抵抗:“此身可死,此志不渝,苟威武之再加,决誓死以殉校!”
1926年3月18日,为反对日本军舰入侵和段祺瑞政府的妥协,北京各界组织请愿大会。刘和珍高烧未愈,仍义无反顾投身运动。她分发标语、发表高亢激扬的演讲,吹响出发的口哨。当请愿队伍来到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前,要求段祺瑞等人出来见面时,守候在此的卫队开枪扫射。当场近200人受伤,47人死亡。走在前列担任女师大指挥的刘和珍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不幸牺牲,年仅22岁。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举世震惊。鲁迅愤然写下《记念刘和珍君》,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他说:“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他悲痛地写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眼下,当我们站在豫章师范学院的“和珍广场”上,能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宁静祥和是多么的可贵。一旁金灿灿的菊花开得分外艳丽,将深远的晴空映衬得更加湛蓝。
书籍介绍
《硝烟中走来的铿锵玫瑰》由江西省妇联联合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编写出版,聚焦新中国成立前的江西妇女运动,以珍贵史料为基,以革命文物为引,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前75位江西籍的或在赣鄱大地上工作战斗过的巾帼英豪的故事。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