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生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生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长短是可以相形的,说一个东西的排列有长有短,是不是看起来才好看。
在生活当中,都知道用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强项,但是注意,学道不是,既要用你的长,还要用你的短,既要用你的强项,还要学会用你的弱项。
如果一个人总用自己的长处,会不会出问题?昨天那位老师,她就一直在用长处,我是老师,我认知很高,学生都听我的,同事都听我很好。你知道这就麻烦了,因为当他总是用自己的长处的时候,能不能看到自己的短处,能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看不到了,这个长处就变成伤人的利器。
比方说一个人事业做的很好,能赚钱,是不是长处,注意,事业干得很好,这是你的长处,那你在家庭生活当中,有没有短处?什么短处,你没有精力啊,你没有陪伴,甚至你没有心思让家里的事情变的更好。
如果你知道这个道理,回家以后对爱人就是尊敬的,因为人家的长处是把家里照顾得更好,你懂得用这个短处的时候,是不是才能激发对方的长处,你一长一短,他一长一短,是不是这个时候才是完美的融合。
再比如说,一个领导者在工作上有长处,有没有短处,一定有吧。说销售能力做得很好的人,往往短处是什么?不太愿意干墨守成规的事情,不太愿意做那些按照规矩的事情。这些你的短处,有没有在他人身上恰好有这长处,是不是很好就弥补了呀。
我们来举例子,比方说我自己,我这个人四十年过去了,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喜欢不停地在事情当中挑战自我,不停地去面对困难,我觉得乐在其中。那缺点是什么,就是不太能长时间的守在一个地方,或者一件事情上,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找一些可以帮你守住的人就好了。
比方说咱们学生当中,他们有极其强大的长处,比如说像陶陶她们,说坐着直播,可以直播三年,天天播,不动地方,是不是优点?说实话我做不到,对于我来讲这就很难。
再看新新、小白、正心她们截线上课,一截截六年,天天对着电脑,就干这一件事情,你要让我的话,我坐不住,所以是不是他们的长处。
当你知道自己的短在哪里,知道别人长在哪里,是不是这个团队就会磨合得更好?如果你认为自己都是长处,你没有办法看到自己的短板,能不能懂得欣赏别人?你会觉得你处处都对,你哪里都是好的,这个时候你会敬重别人吗?
最后有没有发现,一个人总是用长处,总是用自己的强项的人,身边寸草不生啊,你没有给人家生长的空间,没有给人家生长的机会。
所以,长短之相形也,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用自己的短处。高下之相盈也,我们既要用自己的高,还要学会处下,这时候才可以相盈。
比方说你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可是你还懂得谦逊处下,会不会相盈,说你在工作上做得很好,回家以后你还懂得谦逊平和,会不会让家庭变得更和谐呀,是不是相盈的道理。
说你这个人能力很强,但是你跟朋友相处的时候,从来都是低调和谦逊的,会不会相盈啊?所以我们既要有高的时候,还要用你的那个高让自己处下,这个时候才是对。
世间的一切道理都是相辅相成,他还变换的,你既要用有,还要用无,既要用难,还要用易,既要用长,还要用短,既要用高还要用下,它才可以相盈,它是相互转换的关系,又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音声之相和也”,音和声它才是相和的,什么叫声?我们讲话的这个叫声,我们敲击的这个叫声,下雨那个叫声,声是发出来的。我们听到的这个音是什么?音是高低起伏地变化叫音,所以我们说听话要听音,那音是什么?就是他是什么样的态度,他表达这个话背后到底想说什么,都叫音。声是呈现出来的这个,音就是没呈现出来的那个部分。
我们看事物是如何形成的,一个呈现在外面,一个没有呈现出来,一个有形的,一个无形的,共同地组成那个和,呈现出来的叫名,没有呈现出来的叫道。所以道是看不见的,名是看得见的,声是听得见的,音是背后那个听不见的。那你说这个音听不见吗?能,通过什么听见的?通过声,那你说这个道看不见吗?能,通过什么看见的?通过名。
比如说,现在做了一盘吃的东西,然后你问对方好吃吗,他说好吃。他说出来的是好吃,但是你能不能感受到不好吃啊。
你问这个人,说你还喜欢我妈?他喜欢啊,他说的是喜欢,但是,是不是真的喜欢,你不能通过他说出来的,而是要通过什么,他平时的行为,态度啊,跟你说话的语气,是否关心你啊,能不能看得到?能啊。
所以注意,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要通过看不到的东西总结出来的,才是真实的状态。所以叫音声之相和也,世间的万物很奇妙,它只会呈现出来一部分,还有没呈现出来的,是需要我们通过呈现出来的部分,去观察到没呈现出来的部分,是不是它们两个加在一起,才叫和,就是才是那个事情的完整的程度。
“先后之相随,恒也。”说先后是相随的,一前一后,一前一后会不会变?会吧,然后有了先,有了后,才形成了什么,随。一个能不能叫随?不能,只有两个以后,才能叫随。
万物的关系很有意思,音声之相和,讲的是一内一外才是和,那先后之相随讲什么?一前一后,还有呢?过去和将来,还有呢?强弱,先后。
比如说你想让你的家庭变得更和谐,先后之相随,你要先做那个先,然后后面才会产生,所以告诉我们要想改变现状,要先从自己开始,是不是后面才会有随的,然后随着随着,后面的有可能跑到前面去了。
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的变化,都是自然而发生的。但是如果我们想让某件事情发生变化,我们就自己先开始,然后先后之相随,恒也,什么是恒常不变的,是一直在变化。
这一段是不是一直在讲变化呀,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所以恒久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之中。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什么叫无为?无为就是没有刻意而为,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而为,不是我想干什么就叫无为了。
圣人居的是无为之事,为什么呀?因为知道世间万物有它自己运行的规律,所以不是我想让它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是要随顺着事情的发展而去做的,行不言之教,因为是无为的,所以自然就不会言教。
人什么时候回言教啊,是不是有为的时候啊?举例,你想让这个员工变得更优秀,你就要干嘛了,是不是言教了,你天天鼓励他,给他讲梦想,让他变得更好。你想让这个孩子去干什么,是不是你就不停地要言教了,要给他讲很多的道理,所以越是有为的,越会言教,越是无为的,行的就是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圣人居的是无为之事,行的是不言之教,让万物自己去运作,而弗始也,没有开始过,万物去作,但是自己没有开始。
如果是有为的呢,是不是反过来了,我在做,但是万物没有开始,是不是我们就越做越多呀?我们对孩子是不是这样,我们越是有为的,我们做得很多,孩子有没有开始?没开始。
“为而弗恃也”,为了之后,不会有所倚仗,这里的为,指的是无为,就是让万物自己开始,然后随顺万物去为,这叫无为,为而弗恃也,做完之后不要有所倚仗。
“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说成功了以后,不要居在那个结果上,只有不居在上面,才不会去呀。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居在成功上,进而讲你不要居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夫唯弗居,是以弗去,一旦你居了,就去了,没有了。
举例,什么叫居啊?比方说,你今天中午给爱人做了一顿饭,如果你居在做饭上,会不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啊,你认为我中午辛辛苦苦的这么热的天,我给你做了饭,接下来的行为会是什么,你就希望他多吃一点,如果他坐那玩手机还不来吃饭,你就恨不得把锅扣他头上。如果他今天中午吃完了饭之后,下午他什么都没做,你就会觉得这个人怎么回事,中午那么热我给你做饭了,下午你什么都不愿干。
当你居在你做了某件事情的成果上,接下来的心态和行为,会不会有相应的变化呀,所以弗为弗居,是以弗去,不要居在任何事情上,而是当一件事情我们做完了之后,要回到无的状态,那我们在做的时候就是有的状态,做完就回到无的状态。
所以注意啦,一开始是无的,做一件事情就是有的,做完之好呢,又回到了无的状态,恒无欲也,以观其妙,又回到了那个美妙的、最初的状态。
我们看第二章的内容,我们总结几句,告诉我们天下万物都是对立产生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所以就有了恶已,皆知善呢,所以就有了不善。
进而告诉我们它也不是一直对立的,它也是相互转换的关系,美的会变成丑的,丑的也会变成美的,对的会变成错的,错的也会变成对的,有也会变成无,无也会变成有,总是相互转换,最后又是相辅相成的。
有无才能相生,难易才能相成,长短才能相形,高下才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所以恒久的是一直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
圣人知道天下万物都是变化的,所以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让万物作,而自己不开始,并且是为而弗恃,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来源:民俗文化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