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急着喊玄学,分数膨胀背后不是运气,是系统悄悄给考生塞了红包,而且红包里塞的是真钢镚,不是安慰券。
“三模才470,高考居然蹦到560?”——每年出分季,这条吐槽都能刷屏。
别急着喊玄学,分数膨胀背后不是运气,是系统悄悄给考生塞了红包,而且红包里塞的是真钢镚,不是安慰券。
先说阅卷。
平时月考,老师熬夜改卷,眼睛一花,结果不对直接零分;高考现在玩的是“三评+AI”套餐,数学大题哪怕最后答案翻车,只要中间两步写对,机器也能精准抠出2.3分。
别小看这2.3,全省几十万考生,人均多拿两分,分数线就能抬半档。2023年18个试点省因此多出来的“步骤分”,累计让一条一本线原地抬高11名,相当于给后排同学递了张隐形电梯卡。
再说卷子本身。
命题组去年开了个“心软大会”:基础题比例拉到70%,创新题还给“过渡性得分”,写对40%思路就能先揣走小一半分数。
翻译成人话:以前难题是“会就满分,不会零分”,现在成了“会就满分,不会也能捡钢镚”。
于是,平时在模拟卷里被压轴题按在地上摩擦的考生,突然发现高考卷前120分像开卷考,手速快一点就能先揣进兜里,心态一松,后面本来会丢的送分题也保住了。
状态曲线也是关键。
四月五月各种联考,学校故意把题出得又偏又怪,为的就是把学生打回谷底,再往上拎。
谷底待久了,真到高考那天,知识、技巧、应激水平刚好爬到抛物线顶端,像运动员调好了峰值,裁判却换了套更松的打分规则,成绩当然猛蹿。
北师大最新跟踪发现,用“间隔-混合练习法”+“全真环境模拟”的组合拳,知识留存率能再抬27%,应激激素直接砍四成,等于给大脑装了减震器,答题时手不会抖,字也不会飘。
还有一批隐形外挂。
官方“智慧教育平台”免费开放AI诊断,把错题拆到原子级:单位漏写、符号潦草、答题框出界,这些平时老师没空抠的细节,AI一条条标红,三个月帮考生平均再捞35%的提分效率。
VR模拟考场更直接,戴上眼镜就是高考同款桌面、同款广播,连监考老师的脚步声都复刻,提前把紧张感“疫苗化”,真上场反而像回宿舍。
所以,不是孩子突然开窍,是规则、技术、状态三线同时发糖。
模拟考470的意义,是提前把坑踩完;高考560的真相,是把该拿的分全部兑现,再顺手捡走系统撒的碎银子。
明白了这个逻辑,就能读懂分数条背后的潜台词:努力不会贬值,它只是换了个更公平的称重器。
来源:焱焱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