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把人分成两组,一组搞“16+8”,一组按老规矩“三餐 +夜宵”,运动量都不变。16周后的数据,简直像川味火锅里的“鸳鸯锅”——一边鲜一边辣:
国庆中秋长假
咱四川人的美食雷达又全面启动!
火锅、串串、江湖菜……
为了能在假期敞开吃不长胖
“16+8” 的吃法又火了
中午12点到晚上8点敞开吃
其余时间只喝白水和黑咖啡
听起来像给假期“减负”的妙招
但2025年3月《Journal of Hepatology》
(国际肝病顶刊)的新研究
给四川老乡们泼了盆冷水
169名脂肪肝患者试了16周
结果让人又喜又忧!
01
先看4 组 “扎心数字”:
肝和心的 “神仙打架”
研究把人分成两组,一组搞“16+8”,一组按老规矩“三餐 +夜宵”,运动量都不变。16周后的数据,简直像川味火锅里的“鸳鸯锅”——一边鲜一边辣:
喜:肝的“战绩”
肝脏脂肪直接少了23%!平时吃进去的油,好像真被“饿”没了,连全天饭量都自动少了9%,不用刻意节食就掉秤,听起巴适得板!
忧:心的“警报”
坏胆固醇(LDL)涨了11%,更吓人的是,按 Framingham模型算,30年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居然飙升了 91%!相当于肝在“开派对”,心却在“踩刀尖”,这买卖划不划算?
02
几周下来,身体是咋个变的?
看这个“时间轴” 就懂了
03
为啥肝爽了心就遭罪?
3 个 “川话版” 原因给你讲透
(一)不是禁食“没用”,是咱四川人的吃法和身体反应,藏着 “坑”:
饿久了“烧错油”,16小时不吃饭,身体会把储存的“游离脂肪酸”扒出来烧,结果这些“油”没喂给肌肉,反倒堆到心肌上,心脏像裹了层“猪油”,动起来都费劲!
(二)8小时 “炫饭太猛”
饿了一天,晚上8点前肯定要“补起”,火锅、冒菜、烧烤猛炫,血糖一下飙上天,血管内皮遭“糖炸”得稀烂——这就像给血管“刷油”,时间长了要遭动脉粥样硬化,比吃多了回锅肉还恼火!
(三)作息遭“打乱”了
四川人习惯晚上“夜啤酒、吃夜宵”,突然改成8点后不吃饭,生物钟乱得像“找不到方向的麻将牌”,早上血压比平时早2小时飙高,猝死的风险都变高了,这哪是养生,简直是“赌命”!
04
四川人专属“护肝又护心” 攻略:
3 招避坑
第一招:其实“16+8” 不是“洪水猛兽”,关键是要“本土化改造”
按四川人的生活习惯来调整,比瞎跟风靠谱多了:餐盘按“211”来,莫光盯到肉吃8小时内吃饭,碗里要像“四川凉拌菜”一样 “有荤有素”:2份非淀粉蔬菜(比如青笋、菠菜,深绿色的占一半)、1份优质蛋白(鱼、鸡胸肉、豆腐换到吃,比光吃回锅肉更健康)、1份全谷物(糙米、燕麦、鹰嘴豆,比白米饭管饱还不升糖)。重点!先吃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这样餐后血糖能少涨30%,再也不得吃完就“昏昏欲睡”!
第二招:饿到最后20分钟,去楼下 “散个步”
禁食到第15-16小时(比如早上10点左右),别窝到沙发上刷手机,去小区楼下快走20分钟,或者踩哈椭圆机,脂肪燃烧能多46%,还不得让早上血压飙太高,比闷到屋头“饿肚子”管用!
第三招:吃完最后一顿,2小时后再睡四川人爱“夜生活”,但搞禁食就别熬夜了!
晚上8点吃完,10点前就该准备睡觉,固定23:30熄灯,早上6:30起床,睡前半小时别耍手机(蓝光要遭),屋头温度调到18℃-20℃,比开起空调吃夜宵舒服多了!要是上班族要倒夜班的,就改成“12+12”,先把作息稳住再说!
05
自测:
你的禁食“护肝又护心” 吗?
给大家整个简单的“打分表”,四川老乡们自己算哈,0-3 分低风险,4-6 分要调整,7 分以上赶紧切看医生:
测完了,你能得多少分?就像成都的李嬢嬢,之前搞“16+8”把LDL吃高了,经过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肝病团队诊治及健康指导后,把吃饭节奏改成晚上7点半前吃完,餐前走20分钟,碗里按“211”装。6周后复查:肝脏脂肪少了15%,坏胆固醇降了6%,早上血压也不飙了。
均衡饮食、调整时间
假期一样能快乐享受美食
禁食不是“魔法”
就像四川人煮火锅
火候没掌握好,再鲜的菜也会煮糊
把住 “时间闸门”
才不得让肝爽了心遭罪,你说对不对?
本文仅为科普分享,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个体情况存在差异,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疗机构。
来源:是个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