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鸡排卖出60元情绪价值,“鸡排哥”爆火背后,引人深思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2 16:57 3

摘要:一块普通的炸鸡排,为何能引发全网关注?在这场“鸡排哥”的热潮中,我们购买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剂治愈现代心灵的精神良药。

图片来自网络

一块普通的炸鸡排,为何能引发全网关注?在这场“鸡排哥”的热潮中,我们购买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剂治愈现代心灵的精神良药。

“美味即将到来”、“请把你的塑料袋打开”、“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在江西景德镇五中附近,一位被称作 “鸡排哥” 的摊主李俊永,凭借其风趣幽默的“脱口秀式”销售风格,在短时间内火爆全网。

摊位前,排队的长龙蜿蜒百米,有人甚至甘愿等待三个多小时,只为买一份6元的鸡排。

“鸡排哥”的爆火看似偶然,却隐藏着当代社会的深层密码。在效率至上的时代,人们反而更渴望真实的连接;在营销套路泛滥的今天,真诚成了最稀缺的资源。

01 情绪价值:6元鸡排背后的心理需求

“6元的鸡排,60元的情绪价值,600元的服务体验”——这是网友对“鸡排哥”的评价。

在效率至上、人际疏离的时代,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情感体验。“鸡排哥”一边双手忙碌地赶制炸鸡排,一边高语速地和粉丝们互动,给人情绪价值拉满之感。

他的幽默不是刻意设计的人设,而是长期与顾客打交道的自然状态。顾客调侃“鸡排炸老了”,他笑答“老了才香,像我一样有味道”;遇到小朋友,会多撒调料并附赠鼓励。

这种平等亲切的互动,在标准化服务成为主流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当大多数商家忙于培训员工标准话术时,“鸡排哥”的摊位成了一个情感避风港,满足了都市人群对温暖人际连接的深层渴望。

02 真诚营销:信任资本的长期积累

“鸡排哥”的爆红,本质是“真诚者的胜利”。

当网红店还在玩“限量三小时”“打卡发圈免单”的饥饿营销时,“鸡排哥”的“反套路”显得格格不入。最初每人卖5份,顾客抱怨“吃不完”,他减到3份;仍有食客排两小时空手而归,再砍到2份。

他为顾客准备了排队卡,并直言“让大家不用白跑,比啥营销都强”。这话朴素得像街坊聊天,却精准戳中当代人痛点:我们反感的不是排队,是“排了也白排”的算计。

社会学有个 “信任资本” ——看不见摸不着,却比黄金保值。“鸡排哥”9年没换摊、没涨虚价、没玩套路。

甚至有顾客发现,收摊剩一块鸡排,他没想着留给自己或明天卖,而是随手递给陌生人。

03 原则摊主:小生意中的坚守与温情

“鸡排哥”的原则很多,甚至有点“硬核”。

他坚持下午4点半后不接散客,只专注给放学的学生做炸鸡排;学生购买能便宜1元,哪怕只是一份原价6元钱的订单。

这种看似违背商业逻辑的原则,恰恰构建了他独特的可信度与亲和力。

更令人感动的是他对妻子的公开珍视。“人生最大的成功是选对了老婆。她品性好、性格好,对别人真真诚善,非常勤劳,为家庭付出很多。”这些发自内心的爱妻宣言,在快餐式关系泛滥的今天,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平凡爱情的向往与信心。

04 城市温度:从个体网红到城市名片

“鸡排哥”的爆火不仅是个体现象,更演变为一场城市营销事件。

景德镇相关部门迅速反应,城管部门为他安排了新摊位,还成立了工作专班维持现场秩序。文旅部门则授予他“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称号。

这种官民互动的模式,展示了一种新型城市营销智慧——俯下身来,发现并拥抱那些原本就在民间的美好。

从淄博烧烤到景德镇“鸡排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表明:各种不起眼的烟火气同样可以成为响亮亮的“城市IP”。让游客因为一道美食、一句问候,爱上一座城,这未尝不是一种最具性价比的“城市营销”。

05 流量定力:爆红之后的清醒与克制

面对暴涨的人气,“鸡排哥”表现出难得的清醒。

他拒绝连锁加盟与直播带货,坚持“小摊初心”,专注服务学生与本地客群。他甚至还在社交平台中公布了自己制作鸡排的“秘方”,并表示 “不存在任何的科技与狠活”。

这种坦诚,与那些依赖营销包装的网红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景德镇文旅座谈会上,他的发言重点紧扣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网友调侃“6元鸡排竟然道出了6亿项目的冲天气魄”。

面对流量诱惑,他守住了小生意人的本分,也因此赢得了更多的尊重与喜爱。

暮色中,“鸡排哥”擦净炸锅准备收摊。网络的热度终会起伏,但真诚的底色永不褪色。

当商业回归“把人当人”的本质,当真诚取代套路成为底色,每一个认真把小生意做好的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顶流”。

来源:刘刘逐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