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圈炸了!27家企业抱团啃先进封装,中企终于绕开光刻机超车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3 20:57 1

摘要:最近芯片圈悄悄搞了件大事:27家国内芯片企业凑一块儿,成立了专门的联盟,就盯着“先进封装”这门技术死磕。消息一传开,业内懂行的人都忍不住说“这下半导体行业的风向要改了”。

最近芯片圈悄悄搞了件大事:27家国内芯片企业凑一块儿,成立了专门的联盟,就盯着“先进封装”这门技术死磕。消息一传开,业内懂行的人都忍不住说“这下半导体行业的风向要改了”。

可能有人要问,“先进封装”听着玄乎,跟咱们普通人有啥关系?其实不用搞懂复杂原理,就记一句话:现在咱们造芯片,卡在了光刻机这道坎上,而先进封装,就是绕开这道坎、让中国芯片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招。

先说说为啥现在大家都把宝押在先进封装上,这背后其实是芯片行业的“现实无奈”。以前咱们想让芯片性能变强,就靠“摩尔定律”——把芯片里的晶体管做得越来越小,塞得越来越多。可到了7纳米、5纳米之后,再往小做就难了:一方面成本贵到离谱,另一方面技术难度像爬珠峰,更别说咱们没有最先进的EUV光刻机,想做更先进的芯片制程,根本没工具。

但另一边,AI大模型、自动驾驶这些新技术,对芯片算力的需求简直是“疯涨”,一天比一天能吃算力。一边想要高性能,一边没工具做,这不就陷入死局了?而先进封装就像破局的钥匙,思路特别聪明:不跟光刻机死磕,而是把好几个小芯片(行话叫“芯粒”)像搭乐高积木似的拼起来,再用精密技术把它们连好,让它们一起干活,最后出来的效果,跟一颗高端大芯片差不多。

打个通俗的比方,以前想造一栋100层的高楼,技术不够、成本太高,根本建不起来;现在换个法子,用预制好的楼层模块拼出100层的效果,难度降了一大截,功能还一点不差。而且这招太适合咱们了:用咱们已经做熟了的14纳米、28纳米制程造小芯片,再靠先进封装整合,照样能做出高性能芯片。

就说华为吧,早就靠这招尝到了甜头。他们搞的四芯片封装方案,用的是中芯国际14纳米的制程,最后做出来的芯片,算力能接近英伟达的H100,成本却比人家低了40%。这就是先进封装的魔力——绕开制程限制,咱们照样能拿到高端芯片的入场券。

以前咱们的问题是“单打独斗没力气”,现在27家企业抱团,刚好把这个痛点解决了。要知道,先进封装不是一家企业能搞定的,从上游的封装材料、设备,到中游的封测制造,再到下游的芯片设计,缺了哪一环都玩不转。

以前国内企业都是各干各的:做封装材料的,好不容易突破了技术,却找不到下游企业愿意用;做封测的,有能力搞先进技术,上游的关键设备又被卡脖子;做芯片设计的,想要定制封装方案,找遍国内都凑不齐配套。资源全浪费了,进度也慢得很。

这次联盟里的成员,说是“全产业链天团”一点不夸张:封测领域的龙头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带着现成的量产经验进来,知道怎么把技术落地;材料企业里的深南电路、天承科技,能搞定ABF基板、电镀液这些以前靠进口的关键耗材;设备厂商华封科技、飞凯材料,专门攻坚键合机、临时键合胶这些“卡脖子”设备;再加上芯片设计公司提需求,整个产业链一下子就通了。

这就像以前是一群零散的工匠,各自造螺丝、造齿轮,造完了也拼不成一台机器;现在组成了流水线工厂,从设计图纸到造零件,再到组装成品,一步到位,效率和成功率都能翻好几番。

可能有人会担心:国际巨头比如台积电、英特尔,早就开始做先进封装了,咱们现在才抱团,会不会太晚了?其实一点不晚,而且咱们还有天然优势。

先看市场需求,全球先进封装市场现在正处在爆发期,2025年规模能达到569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的增速更猛,年复合增长率能到26.5%,2025年就能突破1100亿元。咱们国内的AI芯片、自动驾驶芯片需求特别旺,这些产品都离不开先进封装,相当于咱们家门口就有最大的市场,根本不愁没订单,生产出来就能卖。

再看技术储备,咱们也不是“从零起步”。长电科技的Fan-Out封装技术,早就排到全球前三了;通富微电能搞定GPU的先进封装,这可是高端芯片才用得上的技术;深南电路的ABF基板,以前全靠从日本、中国台湾进口,现在咱们自己也能做,还能替代一部分进口产品;飞凯材料的临时键合胶,直接打破了美国3M公司的垄断。

这些技术突破以前就像散落的珍珠,没串起来的时候没多大用,现在联盟就是那根线,能把珍珠串成一条完整的项链。更别说华为还攒了不少专利,他们的混合键合技术,能让芯片的信号延迟降40%、热阻减30%,这些技术都能跟联盟里的企业共享,相当于大家一起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攻坚。

跟国际巨头比,咱们还有两个“杀手锏”:成本低、响应快。就说台积电的CoWoS封装技术,确实厉害,但产能一直紧张,订单都排到半年后了,而且价格贵得吓人,不少国内企业想订都订不到、订不起。

而咱们联盟里的企业,能实现“就近配套”:芯片设计公司今天提出需求,隔壁的材料厂明天就能调整配方,封测厂后天就能优化工艺,几周就能做出样品,成本还能比国际厂商低30%以上。在芯片行业里,谁能更快出产品、更低控成本,谁就能抢占市场,这两点恰恰是咱们的强项。

当然,也不能说联盟一成立,就能马上突破所有难题。现在还有几道坎要迈:比如最先进的混合键合技术,国际巨头已经能批量生产了,咱们还在慢慢爬坡,想实现大规模量产还得再努努力;2.5D封装用的硅中介层,精度还不够,得再提升;还有产业链的标准不统一,这家企业的技术接口跟那家的对不上,合作起来麻烦不少。

但比起以前一家企业“孤军奋战”,现在抱团之后,这些问题都能集中力量解决——几家企业一起攻关一个技术点,比一家企业硬扛快得多,也更容易出成果。

往长远了看,这次27家企业联盟攻坚,不只是为了突破几项技术,更重要的是搭建咱们中国自己的先进封装生态。以前咱们做先进封装,都得跟着国际企业定的标准走,人家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特别被动。

现在27家企业抱在一起,能一起制定符合咱们国内产业特点的技术标准,甚至能推动UCle这样的行业协议落地。等以后咱们的技术成熟了,全球其他芯片企业想用咱们的封装技术,就得按咱们定的规则来。这才是真正的“弯道超车”——不只是追着别人跑,还要跑到前面去定规则。

现在再回头看“先进封装变天”这句话,就不是空喊口号了。27家企业抱团,本质上是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选了一条最适合咱们突围的赛道发力。一边是全球最大的市场需求托底,一边是全产业链的技术储备打底,再加上“抱团取暖”的协同效应,中国芯片在先进封装领域实现突破,其实是大概率的事。

说不定不用等太久,咱们就能看到:国产AI芯片用上联盟搞出来的2.5D封装技术,算力一点不输国际上的同类产品;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芯片,靠国产先进封装降了成本、提了性能,老百姓买得起、用得放心;甚至咱们手里的智能手机、家里的智能家居,里面都装着“中国封装”的芯片。到那时候,没人再敢说“中国造不出高端芯片”。

其实27家企业的联盟,看着是一次行业里的抱团合作,说到底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次“战略突围”。在光刻机受限的当下,先进封装给了咱们一条“换道超车”的路,而这次企业联盟,就是踩下油门、加速向前的关键一步。未来几年,先进封装大概率会成为中国芯片最亮眼的增长点,咱们普通人也能跟着见证:中国芯片怎么靠智慧和团结,打破技术壁垒,一步步站上全球产业链的高地。

来源:玲姐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