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站在鄂尔多斯2025年全国少儿乒乓球锦标赛预赛的赛场上,那个被称为“笑笑”的小女孩身影灵动,握拳大吼时眼中闪烁着坚毅。她是奥运冠军王楠的女儿,却走着一条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
乒乓球击打球台的声音清脆而有节奏,9岁的郭依嘉眼神专注,每一个发球、每一次挥拍都凝聚着她对这颗白色小球的热爱。
站在鄂尔多斯2025年全国少儿乒乓球锦标赛预赛的赛场上,那个被称为“笑笑”的小女孩身影灵动,握拳大吼时眼中闪烁着坚毅。她是奥运冠军王楠的女儿,却走着一条与众不同的成长之路。
当“星二代”的光环与艰苦的乒乓球训练交织,当严格的家庭教育与温暖的亲情陪伴共存,笑笑的故事,远不止于赛场上胜负的计数。
乒乓球在球台上划出一道弧线,9岁的笑笑迅速移动脚步,精准地将球回击过网。2025年4月的鄂尔多斯,全国少儿乒乓球锦标赛预赛现场,笑笑的身影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
她不再是仅仅被称作“王楠女儿”的小女孩,而是逐渐展露实力的郭依嘉。
在团体赛中,她作为第三单打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帮助团队夺得亚军;在单打比赛中,她以全胜战绩锁定晋级名额。每一次得分后,她紧握拳头、清脆的呐喊声,仿佛是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
笑笑的乒乓球旅程始于她5岁那年。遗传了母亲运动天赋的她,从小就对那颗白色小球产生了浓厚兴趣。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从不轻松。
王楠曾描述,笑笑刚开始训练时,人还没有球桌高,脚下需要垫着台子才能够着球。4岁的她,常常因为训练强度大而嚎啕大哭,手磨出了血泡,胳膊痛得抬不起来。
作为母亲,王楠何尝不心疼?但她更明白,要想让女儿真正成才,就必须严格要求。在训练场上,王楠常常对含泪的笑笑说:“擦干眼泪,继续练。”
笑笑的父亲郭斌,这位在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看到女儿训练时的辛苦,也曾心疼不已,甚至不忍观看。他曾坦言:“我不能让王楠吃过的苦,再让我的女儿吃一遍。”
但当他看到笑笑对乒乓球真正的热爱,以及她在坚持中的成长,他选择了支持。
在笑笑家中,没有因为家境优越而骄纵的孩子。王楠和郭斌深信,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从来不是出身。
笑笑3岁时就开始学习做家务——扫地、洗碗、浇花;她的零花钱每月不超过150元,如果买零食吃不完,下个月还会被削减额度。
这种教养方式,培养出了笑笑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2023年,7岁的笑笑已经能够跟着教练辗转各地参加比赛,从山东到北京,再到海南,没有父母陪伴。对于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来说,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自理能力?
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笑笑已经学会了自己整理行李,独自面对比赛的胜负。
在笑笑的成长环境中,乒乓球资源固然令人艳羡——母亲王楠亲自指导,国乒主力马龙、孙颖莎等人也曾与她切磋。但这些外在条件固然优越,笑笑的进步却更多源于内心的驱动力。
王楠曾透露,前几年她并没有按照职业运动员的节奏培养笑笑,而是让女儿一半时间学习,一半时间训练。因此,笑笑的训练时间实际上少于那些在专业队训练的小队员。
这也导致她在2023年和2024年的国少选拔赛中,分别获得第13名和第17名,未能进入前十。
面对这样的成绩,笑笑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从2024年开始,她根据训练计划,增加了训练强度。
她的努力在2025年的比赛中看到了成效——团体亚军、单打全胜晋级。
在笑笑的成长过程中,乒乓球不只是比赛和技巧,更是品格和生活的教育。王楠教导女儿:“输人不输阵,不管输赢,都要大气。”
于是,我们看到,每次比赛结束后,笑笑都会主动与对手握手,无论胜负,她都保持着冷静与成熟。
更难能可贵的是,笑笑不仅在乒乓球上表现出色,在学业上也同样优秀。她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几乎满分,还获得了班级三好学生的荣誉。
在课外,她还参与绘画、弹琴、舞蹈等多种活动。这种平衡的发展模式,让笑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帮助她更好地应对训练和比赛中的压力。
比赛间隙,笑笑身着一袭民族服装,在镜头前留下灿烂的笑容。这是她9岁生日当天,父母特意为她准备的礼物。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在赛场上度过生日或许有些特别,但对笑笑而言,这却是追梦路上的一个美好瞬间。
金色的乒乓球在台面来回跳跃,就像笑笑追逐梦想的节奏,从不停歇。
来源:天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