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饭店坍塌后续:婚礼刚举行;受害者:喜酒还没喝,我爬出来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3 19:49 1

摘要:“喜事”两个字刚写完,楼板先塌了。10月2日中午,东海县明珠大酒店三楼婚宴厅,200多位宾客正等着开席,头顶的钢结构婚庆架连同一整块楼板直坠而下,4个人被埋,灰尘扬到街对面。

“喜事”两个字刚写完,楼板先塌了。10月2日中午,东海县明珠大酒店三楼婚宴厅,200多位宾客正等着开席,头顶的钢结构婚庆架连同一整块楼板直坠而下,4个人被埋,灰尘扬到街对面。

没人想到,一场婚礼的“开门红”会变成急救车的鸣笛声。

现场视频里,一位穿旗袍的大姐抱着化妆盒蹲在路边,脸上的妆被泪水冲成沟。

她本来是新娘的跟妆师,两分钟前还在坍塌正下方给新娘补高光,楼裂时她刚好起身去拿头纱,逃过一劫。

评论区有人写“运气爆棚”,更多人回的是“后背发凉”——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下次不是那个“刚好没起身”的人。

县卫健委10月3日通报的伤情,听起来像骨科教材目录:肋骨骨折、腰椎压缩、头皮撕裂……最轻的那位当天就出院了,剩下三位还在医院躺平。

最惨的是腰椎那位,医生担心神经受压,得继续观察能不能自己下地。

婚礼没办成,先办住院,红包变医药单,换谁都得懵。

更懵的是原因。

应急局4日甩出初步结论:三楼那套梦幻婚庆架,自重2.3吨,比原设计超载47%,相当于在楼板上硬塞了一辆微型货车。

混凝土强度不够、钢筋间距大得能插进拳头,2019年装修方“华建装饰”连报备都没做,就这么把“定时炸弹”漆成了粉红色。

酒店老板张某和项目负责人王某现在已被警方控制,估计得在号子里回味“浪漫”有多重。

网友扒出,这家酒店的《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去年6月就过期了,等于一年多来都在“裸奔”营业。

县住建局两位老哥因此被停职,官方通报里写着“监管不力”,翻译成人话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人调侃:下次去酒店得先问一句,“您家合格证还在保质期吗?

10月5日起,东海县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拆盲盒”行动——专查近三年装修过的酒店、商场。

三天内已临时关闭3家存在同样违规加建的场所。

一位参与排查的消防小哥私下跟朋友说,走到哪都能闻到新切开的水泥味,“像给全县做剖腹产”。

听起来戏谑,却没人笑得出来,毕竟谁也不想再听见“轰”的一声。

酒店方先垫了全部医药费,又给受影响婚宴家庭每家甩了2万元“精神损失”,评论区立刻分成两派:一派说“态度还行”,一派说“2万买一辈子阴影,打发叫花子”。

法律博主出来科普:精神赔偿只是前菜,后续伤残等级、误工、护理、婚庆取消的违约金,一条都跑不了。

老板想靠“先赔两万”熄火,算盘珠子估计得重打。

有人把矛头指向“婚礼攀比”——要不是新人非要搞那种十几米宽的LED天幕加升降花亭,楼板也不至于喘不上气。

可办过喜事的人都知道,酒店销售拍着胸脯保证“我们承重绝对没问题”,谁好意思追问“你们钢筋间距多少”?

在“一辈子就一次”的语境里,理性早被浪漫按在地上摩擦。

更现实的问题是:全县乃至全国,还有多少“明珠大酒店”在悄悄超载?

去年浙江某商场吊顶砸人,前年北京某酒店屋顶被雪压穿,事故名字不同,剧本如出一辙——违规加建、验收放水、日常无人复查。

每一次“意外”都在重复同一套台词:没想到、不清楚、正在查。

听得多了,耳朵起茧,心里发凉。

东海县这次把排查期限设在一个月,听起来像“突击考试”。

可建筑安全不是高考,蒙对选择题就能过关。

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焊缝开裂,全是慢性毛病,需要定期“体检”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一位结构工程师留言:给房子看病比给人看病难,人会喊疼,房子只会“轰”一声,等听见就晚了。

受伤的新娘家属在采访里说,不打算补办婚礼了,“领个证就行,人没事最重要”。

一句话把热闹打回原型——喜事的核心从来不是布景有多梦幻,而是坐在对面那个人能平安吃完这顿饭。

可惜很多人得先被楼板教育,才能明白“简单”两个字有多贵。

接下来要盯的,不只是东海县那三家被关停的店。

伤者能不能正常走路、监管部门会不会只是“停职”走个过场、全国范围的装修报备系统能不能真刀真枪联网,都是未完待续。

毕竟,没人想在下一场喜酒上,再听见“轰”的一声伴奏。

来源:聪明的露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