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11万吨巨轮?满载印度石油,遭法国特种兵夺取:扣押至北约基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3 19:49 1

摘要:“长滩岛号”被扣那天,波罗的海刚起雾,法国特种兵像一群黑鸟落在甲板上,75万桶原油还没靠岸就成了欧盟的“战利品”。

“长滩岛号”被扣那天,波罗的海刚起雾,法国特种兵像一群黑鸟落在甲板上,75万桶原油还没靠岸就成了欧盟的“战利品”。

消息传出,伦敦保险圈直接炸了:一条船、一张制裁清单,把全球能源海运的底裤扒了个干净——原来“游戏规则”是可以现场手写的。

俄罗斯的反应也干脆:北溪阀门拧小,巴黎的暖气瞬间掉两度;另一边,22160型护卫舰连夜焊上“铠甲-M”,船头刷上卡通北极熊,摇身一变成了北极护航队的“一号小弟”。

莫斯科的意思很直白:你扣我的油,我就自己开路,破冰船压出的航道比任何抗议信都响。

最尴尬的是印度。

原本靠着“俄罗斯原油—印度炼厂—欧洲加油站”这条暗线,每桶能赚8美元,现在利润被砍到3块5,连给船员发奖金都嫌寒碜。

新德里一边咬牙去谈伊朗长期合同,一边在安达曼荒岛上砸50亿美元挖储油洞,生怕哪天“影子舰队”被扣光了,自家炼厂只能熬空气。

欧盟内部更热闹。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公开甩话:“制裁令里可没写能动军舰。

”瑞典、匈牙利跟着起哄,七国联名要求布鲁塞尔给个“开枪说明书”。

法国人耸肩:油轮要是真改成无人机母舰,难道等它飞进英吉利海峡再打招呼?

一句话把柏林噎回去——制裁这盘菜,谁先下刀谁就是主厨。

市场比政客诚实。

布伦特原油一周蹦极12%,油轮保险费涨35%,连希腊老船东都开始给自家老船贴“非俄血统”标签,仿佛刷层绿漆就能隐身。

克拉克森悄悄更新数据:618艘“影子船”占全球VLCC的18%,数字背后全是钱和命——船员们把救生筏擦得锃亮,谁都知道真出事,国际法条文救不了火。

北极航线倒是意外成了赢家。2023年通航期拉到8个月,货量翻三倍,核破冰船一路哼着进行曲,把“长滩岛号”的悲伤故事碾成碎冰。

只是环保组织盯着黑乎乎的船尾水线,数着碳排放直摇头:制裁把世界逼进极寒,也逼出了最烫手的航线。

说到底,扣船不是终点,而是开场哨。

俄罗斯用破冰船画新地图,印度用储油洞打时间差,法国用航母战斗群守印度洋,每条对策都在重写“谁有权动谁的油”。

规则一旦现场打印,就没有标准答案,只剩下一串实时更新的坐标:北纬60°、东经20°、保险费率、原油差价、下一艘空载的“影子船”——它们共同拼成2024年最活的航海图,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被贴在公告栏上的名字。

来源:舔狗小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