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蒋介石得知陈毅授衔,对宋美龄苦笑:这个人太厉害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3 19:01 1

摘要:陈毅曾亲自讲述过,封建思想原本在他的心中占主导地位,然后随着社会的改变,逐渐接受了资产阶级思想,那一时期封建思想虽然有所松动,但实际上难以根除,因为两者存在一些相似性。

陈毅元帅不仅是我国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也是后来的10大元帅之一,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自由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新四军打响了名号。

1955年,已经溃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得知陈毅被授为元帅军衔之后,对宋美龄苦笑道“这个人实在太厉害了”。

那么蒋介石和陈毅之间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在早期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有不少思想先进的年轻人决定来到理性之光焕发的法国勤工俭学,接触到更高级的知识,陈毅便是其中之一。

青年时期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道路是陈毅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正是通过这次游历,让他认识到了外面的世界以及全新的思想,从而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

陈毅曾亲自讲述过,封建思想原本在他的心中占主导地位,然后随着社会的改变,逐渐接受了资产阶级思想,那一时期封建思想虽然有所松动,但实际上难以根除,因为两者存在一些相似性。

1919年6月27日,以陈毅为首的一批勤工俭学学生到达上海,滞留了一个多月,为了节省经费,陈毅一直住在南洋公学小学部的宿舍中。

在这一时期内,经常有一批勤工俭学的推动者以及当地思想较为先进的先锋人物来给学生们进行演讲,还特别推荐了新青年杂志。

陈毅早在成都乃至上海时期就成为了新青年的忠实读者,对五四运动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8月12日他踏上了前往法国的轮船。

由于学生们住的是货舱,所以伙食比较差,不少学生都染上了疾病,所以在到达马赛之后,许多重病学生被安排在马赛医院治疗,直到年底才到达巴黎。

当时赴法留学的浪潮到达了最高峰,中国有将近2000多名学生来这里勤工俭学,只不过在一战之后,法国国内的工业尚未恢复,而且中国学生本身在技术,体力以及语言上都不占优势,所以很难找到工作,经常沦为资本操作下的廉价劳动力,勤工俭学很难实现。

尽管陈毅和蔡和森等人都曾向我国驻法国大使馆提出过恢复生存权以及求学权的请求,但就当时的环境而言,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陈毅到法国的道路走得越发困难,最终在爆发三次大规模学生运动之后,陈毅被定义为过激党,随后被遣送回国。

虽然这次勤工俭学之路无疾而终,但陈毅和一众学生在法国获得了更加先进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回到中国后就投身于革命之中。

南昌起义爆发之前,根据组织安排,陈毅担任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党委书记,其获知起义消息之后,很快决定去寻找革命队伍,但途中遇到严厉盘查,费尽周章赶到南昌的时候已经是8月6日。

根据当时党中央制定的计划,在南昌起义获得成功之后,部队开始南下向广东转移,并且早从8月3日开始,已经分批撤离南昌,陈毅则一路追随,一直到部队走到宜黄,才追上了南下的队伍。

最初陈毅所担任的是第十一军第25师第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对此并没有什么意见,当时一心只想革命,职位大小都是小事情。

加入队伍之后没多久,朱德和陈毅等人就奉命拦截三河坝的反动派,此时的起义军经过连续的战斗和远途奔袭已经非常疲惫,但朱德和陈毅二人仍然顽强抵抗,和敌军殊死搏斗,最终带着2000余人撤离三河坝。

后来我军虽然转危为安,但由于王明左倾指挥错误,第5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陈毅在1934年8月的一次战斗中左腿负伤,因此中央决定他留下,作为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领导南方八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其实从此刻起,陈毅和蒋介石的对抗就已经开始了,这也是陈毅革命途中最为艰难的时刻,由于中央大部队已经进行战略转移,所以陈毅所领导的队伍变成了孤军,只能藏身在深山密林之处,竭尽全力打击反动派。

当时蒋介石的队伍不胜其扰,叫嚣着掘地三尺也要斩草除根,嵩山烧房的举动经常出现,我军的局面几乎陷入绝境,有不少意志不坚定者还投降了国民党。

但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之下,陈毅坚持了整整三年之久,这也是让蒋介石最为咬牙切齿的地方。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我党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这是陈毅所领导的重要武装力量,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党保留了革命火种,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与蒋介石之间的对峙才真正开始。

虽然从1937年开始就走向了全面抗战,但蒋介石的态度十分消极,想尽一切办法,蚕食我党势力甚至借日军之手大肆消耗我军。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蒋介石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对此中央自然坚决反对并且任陈毅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作为对蒋介石的对抗,直至整个抗日战争结束。

从后来蒋介石的日记来看,他对早年给自己造成极大困扰的新四军一直耿耿于怀,而且早从1940年2月到3月这段时间开始就一直在权衡中共的问题,并且逐步形成了“限制其范围,严防其叛变与暴动,如有违反纪律破坏法令及破坏统一抗战,则任何牺牲亦所不惜也。”的基本准则。

而后就用这一原则来对付新四军,2月27日,蒋介石亲自致电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长官要求对这里的新四军严密防范,在这样的条件之下陈毅开展抗日行动的工作就更加困难,不仅要严防前方的日军,还要小心身后所谓的友军。

即使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刻,蒋介石也不忘对新四军的打压,甚至为了方便韩德勒围剿新四军,还重新划分了苏北游击区,另外还指示顾祝同严密监视,防止新四军江北部队南调。

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陈毅展现出了过人的实力,在应对日军的同时,也能积极应对国民党军,并且在皖东半塔集交锋中领导,新四军获得了完全胜利。

因此蒋介石更加忌惮,眼看着新四军在江北的发展越来越好,很快做出了两项决策,一方面督促江苏的国民党军严格剿办新四军,另一方面命令新四军调到长江以南。

对此,陈毅也有应对之策,他上演了一出缓兵之计,对于这位蒋委员长的所谓命令,虽然下令新四军也有所行动,但并不积极,国民党的打压没有起到什么实际性效果,另外陈毅还利用行动的间隙在1940年4月到5月占据了两个省的多个地区。

连李宗仁也感慨,在安徽省除了国民党的驻地巢湖,和县,全椒,滁县这5个地区可以推行政策之外,其余全都被新四军控制。

足以见得陈毅的厉害之处,后来国共之间更是爆发了苏北冲突,不过有陈毅这个擎天柱,新四军就稳稳地扎根在这里。

可以说陈毅所领导的新四军与蒋介石纠缠了很长时间,虽然后者手段尽出,但陈毅总能巧妙化解,为此蒋介石十分苦恼,甚至还耍过一些阴狠的小手段,那就是暗杀陈毅。

自从1949年5月上海解放之后,陈毅出任上海市市长,记仇的蒋介石就通过制造恐怖事件来造成上海社会动荡,很快毛人凤就被派了出去,陈毅排在暗杀名单的首位,先后共派出了28个特务。

但这些小心思早就被陈毅摸透了,这些特务刚到上海立足未稳,就被我们公安人员一网打尽,而蒋介石却不甘失败,迅速派来了第2批特务,携带了更加先进的美式武器,但依然被我军的一套诱敌深入之计而拿下,消息传到台湾之后,蒋介石彻底失望。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为革命做了突出贡献的陈毅被授元帅军衔,这个消息同样传到了台湾蒋介石的耳朵里,得知自己曾经这个老对手获得元帅军衔之后,蒋介石也对一旁的宋美龄苦笑道,这人实在是太厉害了,后来又说他很狡猾。

当时宋美龄可能并不知道,正是这位陈毅元帅,曾经以新四军军长的身份和蒋介石在苏北缠斗了许多年,而且蒋介石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即使后来使出了暗杀这种下三滥的手段,陈毅也安然无恙,由此可见,蒋介石对于陈毅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这就是新中国的元帅,陈毅虽然没有赶上南昌起义,但却能领导新四军在苏北开辟一大片革命根据地,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也能兼顾对反动派的提防,就连蒋介石也不得不佩服。

参考文献

[1]陈辉.陈毅元帅:胆略超人的共和国外交部长[J].党史博采,2023,(01):12-18.DOI:CNKI:SUN:DSBC.0.2023-01-002.

[2]贺松.重要历史关头的陈毅[J].党史博采,2022,(18):16-17+54.DOI:CNKI:SUN:DSBC.0.2022-18-005.

[3]水新营.周恩来和陈毅的战友情[J].党史纵览,2023,(04):7-10.DOI:CNKI:SUN:DSZL.0.2023-04-003.

来源:史中阅灯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