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小长假已至,本该是亲子同乐的温馨时光,但对多动症孩子家长来说,却是一场如临大考的“压力战”。陌生的环境、打破的常规、拥挤的人流......都可能成为引爆孩子情绪的导火索。
国庆小长假已至,本该是亲子同乐的温馨时光,但对多动症孩子家长来说,却是一场如临大考的“压力战”。陌生的环境、打破的常规、拥挤的人流......都可能成为引爆孩子情绪的导火索。
本想快乐出游却遭遇“尴尬崩溃”
在杭州复旦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陈虹主任的诊室里,一位妈妈曾疲惫地讲述了一次“糟心”的旅行经历。
8岁的儿子确诊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假期全家去迪士尼游玩,刚检票进门,儿子就挣脱他们的手疯跑出去。整个上午,他不断地发脾气,一个没玩完就吵着要玩下一个。
中午在餐厅,他在等餐时不停摇晃椅子、大声喧哗,被旁人屡屡侧目。父亲出言制止,男孩突然情绪崩溃,大哭大闹,最终全家只能提前沮丧离场。
“我们只是想让他开心一下,为什么这么难?”男孩妈妈哽咽道。
陈虹主任解读:这并非孩子“故意捣蛋”或家长“管教无方”。ADHD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抑制能力不足、寻求即时反馈、情绪调节能力弱。
热闹的户外环境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感官过载,而“等待”则挑战着他们耐心的极限。男孩的“失控”,是他在超负荷环境下发出的求助信号。
多动娃外出时的3大核心特征
多动娃外出闹情绪并非是故意的,而是他们的生理特点决定了难以适应外界变化。陈虹主任总结出A娃外出时的3大核心特征,帮家长提前预判:
1. 注意力难集中,对外界刺激“无筛选”
多动娃的大脑像“没关紧的窗户”,外界的任何刺激(比如别人的笑声、路边的玩具店、汽车喇叭声)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导致“忘记目标”:
比如跟TA说“在原地等妈妈,别乱跑”,TA看到路过的气球就跟着走,没意识到“会走丢”。
“这不是‘不听话’,是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聚焦在‘家长的指令’上,容易被更有趣的刺激带偏。” 陈虹主任强调。
2. 自控力弱,对“等待、规则”耐受度低
多动娃的前额叶皮层发育滞后,自控力比同龄孩子差2-3年,面对“需要忍耐”的场景(排队、堵车、遵守规则),很容易“失控”:
排队时无法忍受长时间等待,每隔几分钟就会催促、哭闹,甚至躺在地上;无法遵守规则,在需要安静的场合跑跳打闹。
3. 情绪波动大,一点小事就“爆发”
多动娃的情绪调节中枢不成熟,对外界的“不顺心”(比如没买到喜欢的零食、项目关闭)耐受度低,情绪会瞬间爆发:
比如想去玩过山车,发现身高不够不能玩,立刻哭吼“我就要玩,为什么不让我玩”;且情绪爆发后很难安抚,普通孩子哄5分钟就好,多动娃可能需要20分钟甚至更久才能平静。
多动娃小长假外出的4个管理要点
针对以上特点,资深专家陈虹主任给出了A娃户外管理的四大黄金要点,帮助家长将假期“危机”化为教育“契机”。
🌟要点一:行前“预热”,给孩子一颗“定心丸”
可视化日程表:出发前,用图片或简单文字和孩子一起制作当日的行程图:几点出发、玩什么、在哪里吃饭、几点回家。让未知变成可知,减少焦虑。
明确规则与期待:提前约定“安全规则”(如:不能松开妈妈的手)和“行为期望”(如:排队时我们可以玩个单词游戏)。角色扮演模拟可能发生的场景。
充分放电:出行前,先进行15-20分钟的体育活动,如跳绳、跑步,释放部分精力,让孩子能以稍平稳的状态进入新环境。
🌟要点二:途中“赋能”,当好孩子的“外部刹车”
任务分解,小步快走:将漫长的旅程或排队时间切割成小段。例如:“我们只要排完这3个人,就可以吃块小饼干”。完成小目标及时给予肯定或小奖励(拥抱、称赞、小零食)。
善用“注意力转移大法”:在孩子即将不耐烦时,用有趣的游戏转移其注意力:“快看,那朵云像什么?”“我们来找找周围有多少种红色的东西?”
允许适当的“感官刺激”:如果孩子需要动来动去才能平静,可以允许他在安全范围内轻微活动,或给他一个可拿在手里揉捏的减压玩具/口香糖。
🌟要点三:及时“充电”,创造短暂“安静绿洲”
识别过度刺激信号:当孩子开始烦躁、眼神飘忽、攻击性增强时,说明他需要“充电”了。
主动安排休息:每隔1-2小时,主动带他离开嘈杂环境,找个安静角落休息10-15分钟,喝点水,深呼吸,或者只是静静地抱着他。
🌟要点四:情绪“疏导”,做孩子的“情绪教练”
共情先行,管教后置:当孩子情绪崩溃时,先说“我知道排队很久让你很烦躁,真的很难等”,而不是“不许哭!再哭就回家!”
引导表达,而非压制: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感受:“你是不是觉得太吵了/太累了?”帮助他们识别并说出自己的情绪。
事后复盘,而非当场说教:等孩子和家长都平静后,再简短地回顾事件,强调“我们下次可以怎么做更好”。
安全管理要点
防走失措施:给孩子穿鲜艳外套,佩戴防走失背包(带牵引绳),或开启手机定位;提前和孩子约定“走散了找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
饮食管理:避免高糖零食(如棒棒糖、碳酸饮料)和含添加剂的加工食品(可能加剧注意力波动);带坚果、酸奶、全麦面包等慢消化食物,定时补充能量。
家长心态调整:接受孩子可能“坐不住”“不听话”,降低预期(比如今天只要求他“不乱跑”就是成功),避免因焦虑而过度控制,反而激化矛盾。
如果家长发现,即使做好了管理,多动娃的情绪问题还是频繁爆发,或影响到孩子的社交、学习,建议带孩子到专业的发育行为门诊评估。
理解ADHD的真相,是改变的开始。陈虹主任强提醒家长,多动娃只是需要更科学的引导和支持。小长假外出是锻炼他们注意力和自控力的好机会,做好管理要点,不仅能减少情绪爆发,还能帮他们逐步适应外界规则,自信成长。
来源:若馨爸爸聊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