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江襟江带湖,枕庐阜而控鄱湖,自古为“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这片土地不仅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奇,“采菊东篱下”的恬淡,更有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的婉转,苏轼“舟中贾客莫漫狂”的喟叹——山水与人文交织,历史与当下共振,构成了吾乡独有的精神特质。在这个专栏里
九江襟江带湖,枕庐阜而控鄱湖,自古为“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这片土地不仅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奇,“采菊东篱下”的恬淡,更有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的婉转,苏轼“舟中贾客莫漫狂”的喟叹——山水与人文交织,历史与当下共振,构成了吾乡独有的精神特质。在这个专栏里,我们将以书籍为桥,带您触摸九江的文脉肌理——无论是书写九江山水的经典篇章,还是承载本土记忆的人文著作,每一本推荐的书,都是解读“吾文”的一把钥匙。让我们一同翻开书页,在字里行间重逢九江的过往与当下,感受这片土地独有的文化分量。
第三期荐读:《朱子白鹿洞规条目注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探寻,总是令我们心生向往。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本极具文化价值的书籍——《朱子白鹿洞规条目注疏》,它属于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庐山文化研究丛书 ,能让我们一窥古代书院教育的智慧与魅力。
《朱子白鹿洞规条目注疏》围绕着《白鹿洞书院揭示》展开,分三个部分对其进行阐述和诠释。《白鹿洞书院揭示》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制定,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纲领性学规,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还传播到海外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带 。而这本注疏,就像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理解《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大门。
第一部分深入阐述了白鹿洞规的提出背景、主要内涵和特色、传播与影响及其对当代教育转型的意义。在南宋时期,朱熹为何要制定这样的学规?当时的社会背景、教育环境又有着怎样的特点?通过这部分内容,我们能了解到《白鹿洞书院揭示》诞生的来龙去脉,明白它是在怎样的历史需求下应运而生。它的主要内涵涵盖了为学、修身、处事、接物等多个方面,有着独特的特色,对当时的书院教育起到了规范和引领的作用,其影响更是绵延后世 。对当代教育转型而言,它也有着诸多启示,比如在培养学生品德、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等方面,都能为现代教育提供借鉴。
第二部分是现当代人对白鹿洞规相关内涵阐述的汇编。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经典的解读和感悟也有所不同。这部分内容汇集了现当代学者、专家对白鹿洞规内涵的理解和阐释,从多个角度展现了白鹿洞规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时代变迁,但《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思想依然能够与现代社会产生共鸣,为我们解决当下的问题提供思路 。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职业发展,还是在社会交往中,其中蕴含的智慧都能给我们以启发。
第三部分是清人王澍收集的古代人对白鹿洞规有关内容的诠释。古人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解读,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深度,他们的理解和感悟经过时间的沉淀,更显珍贵。通过这部分内容,我们能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思想的对话,感受他们对学问、修身、处世的深刻见解。清人王澍的收集和整理,为我们保存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得以领略古代学者对经典的钻研精神和独特的解读方式 。
阅读《朱子白鹿洞规条目注疏》,就像是踏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古代书院的浓厚学术氛围,领略到朱熹等古代圣贤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爱好者,还是对教育工作者、学生而言,这本书都有着极高的阅读价值。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汲取古人的智慧,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
如果你也对古代文化、书院教育感兴趣,渴望从古人的智慧中获取启示,那么一定不要错过《朱子白鹿洞规条目注疏》。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探寻其中的奥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