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潮实锤+机构蹲守!存储芯片真反转?2家核心标的逻辑藏不住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3 16:37 1

摘要:9月底的存储芯片市场彻底打破沉寂:三星刚通知大客户四季度DRAM价格要涨15%-30%,美光直接暂停消费级存储报价酝酿提价,A股存储芯片指数3天内飙涨8.3%,深科技等龙头更是直接封死涨停 。从去年的"跌穿成本线"到如今的"涨声一片",这个曾被冷落的赛道真的迎

9月底的存储芯片市场彻底打破沉寂:三星刚通知大客户四季度DRAM价格要涨15%-30%,美光直接暂停消费级存储报价酝酿提价,A股存储芯片指数3天内飙涨8.3%,深科技等龙头更是直接封死涨停 。从去年的"跌穿成本线"到如今的"涨声一片",这个曾被冷落的赛道真的迎来周期拐点?更值得关注的是,北向资金已悄悄加仓超40亿,公募基金持仓比例逆势提升,机构用真金白银投票的背后,2家核心标的的成长逻辑正愈发清晰。

这轮存储芯片涨价绝非短期炒作,而是供需两端共振的必然结果,每个环节都有扎实的数据支撑。

供给端的收缩力度远超预期。全球三大原厂集体转向高端产能:三星把DDR4产能压缩到总产能15%以下,年底就要全面停产DDR4模组;SK海力士明确2025年底停止接收LPDDR4X新订单;美光干脆终止UFS5等移动NAND产品开发,全力攻坚DDR5和HBM 。这种结构性产能转移直接造成传统存储供给缺口,群智咨询数据显示,三季度LPDDR4X合约价涨幅高达24%-36%,甚至出现DDR4现货价超过同容量DDR5的罕见倒挂现象。

需求端则迎来AI与消费电子的双重爆发。AI服务器成最大增量引擎,单台AI服务器的DRAM需求是传统服务器的5倍,HBM3e价格已突破100美元/GB,较传统DRAM溢价10倍。高盛报告指出,服务器DRAM产能占比提升直接挤压了其他领域供给,而国内云厂商三季度又追加数十EB级高容量eSSD订单,进一步加剧供需紧张。消费电子旺季也赶来添火,手机厂商为新品备货,三季度存储芯片采购量同比增长22%,形成需求合力 。

价格上涨已传导至全产业链。CFM闪存市场数据显示,三季度DRAM综合价格指数涨19.2%,NAND也涨了5%,其中LPDDR5定价环比暴涨38%-43%。更关键的是涨价有延续性,TrendForce预测四季度DRAM价格还将涨8%-13%,DDR4涨幅甚至可能达到15%-20% 。从原厂提价函到第三方数据,再到终端备货价上涨,涨价潮的证据链已完全闭合。

在普通投资者还在观望时,专业机构早已用资金投票,透露出对行业反转的坚定信心。

北向资金的加仓轨迹十分明确。三季度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存储芯片板块46亿元,仅9月最后一周就净买18亿元,重点加仓封测和存储材料领域。深科技的龙虎榜最能说明问题,9月30日有3家机构席位合计买入2.1亿元,北向资金持仓较二季度末增加320多万股,南方中证500ETF也重仓持股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公募基金的调仓动作同样清晰。数据显示,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对存储芯片板块的配置比例较一季度提升4.2个百分点,社保基金更是新进3家细分龙头。机构调研的密集度更能印证关注度,9月以来佰维存储、德明利等12家企业接待机构调研超500家次,"涨价持续性""国产替代进度"成了机构最关心的问题 。某百亿私募更是将存储芯片配置比例提到组合的1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存储芯片的涨价行情能走多远,核心看底层逻辑是否扎实。当前行业正处于供需紧平衡、技术迭代、国产替代的三重共振期,支撑力远超以往。

供需紧平衡至少持续6个季度。供给端,三大原厂的产能调整不可逆,先进制程全给了HBM和高阶DDR5,传统产能恢复要到2026年二季度;需求端,AI服务器2025年增速达24.3%,智能汽车存储需求年增速超40%,叠加消费电子复苏,全年需求增速18%。TrendForce测算,当前全球存储芯片供需缺口已达12%,DRAM领域更是扩大到17%,这种缺口短期内补不上 。

技术迭代打开价值天花板。HBM作为AI算力刚需,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订单能见度已到2026年一季度;DDR5在服务器领域的渗透率将突破60%,带动存储芯片平均单价提升。这种"结构性升级"让行业不是简单的价格反弹,而是价值重构,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将直接增厚企业利润。

国产替代进入加速期成重要推手。我国存储芯片国产化率目前才8%,但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国家大基金三期已注资超300亿元。技术上,国内企业已实现128层3D NAND量产,良率超90%,DDR5产品进入头部手机厂商供应链。随着海外大厂产能向高端倾斜,国内企业正快速抢占中低端市场,2025年国产份额有望提升至15%。不过也要警惕风险,若2026年原厂产能恢复超预期,可能引发价格回调 。

在行业反转背景下,聚焦"技术壁垒+客户绑定+业绩弹性"的企业更具价值,其中两家企业的逻辑已得到市场验证。

1. 澜起科技:DDR5接口芯片的全球隐形冠军

澜起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垄断+产品升级红利",作为全球仅有的三家能批量生产DDR5内存缓冲芯片的企业之一,它在全球市占率超过42%,深度绑定英特尔、AMD等国际巨头,几乎垄断高端供应链。

随着DDR5渗透率快速提升,公司迎来量价齐升。DDR5接口芯片单价较DDR4高30%,而公司新一代CXL3.0控制器芯片已通过认证并量产,这款AI服务器内存扩展的关键部件,毛利率高达65%以上。2025年二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85%,净利润增长110%,其中DDR5相关产品收入占比达72%,业绩弹性充分释放。北向资金当前持股占流通股比例达8.3%,较二季度提升2.1个百分点,机构对其长期价值认可度极高。

2. 深科技:存储封测的国产龙头

深科技的底气来自"产能规模+核心客户绑定",作为央企背景的封测龙头,其存储封测产能稳居全球前列,良率超99.5%,早已进入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核心供应链,2025年封测订单金额已超80亿元。

行业涨价直接带动盈利能力提升,封测单价同比提升18%,毛利率从25%升至32%。2025年上半年,公司存储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5%,其中AI服务器存储封测收入占比达35%,成为新增长引擎 。资金关注度持续升温,北向资金三季度加仓320多万股,9月30日龙虎榜出现3家机构席位合计买入2.1亿元,社保基金也在三季度新进布局,多重资金背书下,业绩爆发确定性极强。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追逐已经翻倍的概念股,不如聚焦具备核心逻辑的标的。操作上可采取"核心+卫星"策略:核心仓位持有澜起科技、深科技等龙头,卫星仓位可关注存储材料、设备等细分领域弹性标的。

同时要盯紧三大信号:一是存储芯片月度价格数据,若DDR4、DDR5涨价幅度超预期,行情有望超预期延续;二是大厂产能规划,若三星、美光进一步收缩传统产能,将强化供需缺口;三是国内企业三季报,澜起科技的DDR5收入占比、深科技的封测毛利率,这些数据能验证行情成色 。

从三星、美光集体提价到机构持续加仓,从供需缺口扩大到国产替代加速,存储芯片行业的反转已不是"可能性"而是"确定性"。这波行情并非短期资金炒作,而是周期规律、技术升级与产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持续时间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对投资者而言,当前最值得把握的是"确定性机会":澜起科技凭借技术垄断享受产品升级红利,深科技依托产能优势分享国产替代蛋糕,两家企业的成长逻辑已在行业反转中愈发清晰。随着三季报业绩兑现期临近,真正的价值标的将进一步凸显,把握周期拐点中的核心机会,远比追逐热点更值得期待。

来源:125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