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0日的A股市场,存储芯片板块彻底火了——江波龙涨超18%,聚辰股份、佰维存储封死涨停,兆易创新、香农芯创等一众龙头跟涨,板块成交额直接冲破500亿元。这波行情绝非偶然,海外市场早已提前预热:美光突然暂停所有存储产品报价,一周后重启报价时直接涨了20%-3
9月30日的A股市场,存储芯片板块彻底火了——江波龙涨超18%,聚辰股份、佰维存储封死涨停,兆易创新、香农芯创等一众龙头跟涨,板块成交额直接冲破500亿元。这波行情绝非偶然,海外市场早已提前预热:美光突然暂停所有存储产品报价,一周后重启报价时直接涨了20%-30%,闪迪也紧随其后上调价格10%以上,连西部数据、铠侠等国际巨头的股价都连夜大涨。
更关键的是,这轮涨价潮背后藏着产业变革的大逻辑。AI服务器单台存储容量是普通服务器的8-10倍,英伟达Blackwell平台甚至把SSD配置从64TB升级到96TB,需求端正呈指数级爆发。而三星、美光却在主动减产DDR4等传统产品,把产能转向HBM等高利润领域,直接造成供需缺口达20%。与此同时,长江存储294层3D NAND稳定量产,长鑫存储HBM2样品送样华为,国产存储正在从配角向主角逆袭。在这场“量价齐升+国产替代”的盛宴中,10大A股龙头已各就各位,主导权的争夺刚刚拉开序幕。
设计是存储芯片的“大脑”,国内龙头早已跳出中低端竞争,在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领先。
1. 澜起科技
提到存储接口芯片,澜起科技是绕不开的龙头。它的DDR5接口芯片全球市占率高达36.8%,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直接飙到11.12亿元,毛利率稳定在60.44%。更厉害的是技术前瞻性,支持12800 MT/s速率的DDR5第二子代套片已经量产,单颗价格是DDR4的3倍,还拿下了华为50万颗AI SSD芯片的订单,PCIe 5.0芯片在AI服务器的渗透率超40%。作为JEDEC国际标准的参与者,它的技术壁垒可不是短期能撼动的。
2. 兆易创新
国产NOR Flash的“一哥”非兆易创新莫属,全球市占率18.5%,车规级产品早就通过AEC-Q100认证,稳稳进入特斯拉、比亚迪的供应链。2025年Q3某头部车企的车载存储订单占比直接冲到45%,车规级收入同比涨了40%。现在它又往DRAM领域发力,自研的LPDDR5芯片进入华为昇腾供应链,还和长江存储签了15亿元的年框架协议,从单一品类往多元布局走,成长路径越来越清晰。
3. 北京君正
这是车载存储的隐形冠军,收购矽成后,车载DRAM全球市占率达到19%,适配特斯拉FSD、英伟达Orin这些高端平台,单车价值量能有150美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22.49亿元,车载存储收入占比升到65%,比亚迪智能座舱的存储模组订单更是暴增300%。它的存算一体芯片X2000还导入了DeepSeek大模型服务器,在AI边缘计算领域又打开了新空间。
4. 百维存储
专攻存储解决方案的百维存储,已经站稳了头部供应链。华为Mate系列、小米旗舰机里都有它的产品,企业级SSD通过了阿里云计算中心的测试,2025年上半年这块业务收入同比涨了180%。它不贪多求全,聚焦手机、PC和AI服务器三大场景,靠着精准定位拿到了不少稳定订单。
封测是国产存储的优势领域,尤其是在HBM这个AI时代的“必争之地”,国内龙头已经能和国际巨头掰手腕。
5. 长电科技
长电科技的HBM封装技术已经摸到了全球第一梯队,8层堆叠良率超99%,比三星还高几个百分点。松山湖的晶圆级封测基地今年量产,专攻HBM和Chiplet,月产能2万片,还独家接了SK海力士HBM3E的封测订单,2025年这块收入预计能超50亿元。收购晟碟后,它的存储封测市占率从12%涨到25%,正朝着百亿营收目标冲。
6. 通富微电
通富微电是英伟达、AMD的“御用封测商”,FCBGA封装支持16层NAND堆叠,良率98%,2025年光英伟达的HBM相关订单就超30亿元。和AMD的合作更深度,Zen5 CPU、MI350 AI GPU的封装订单未来三年累计能有150-180亿元。南通基地新增的2万片/月FCBGA产能刚投产,直接承接了AMD半数以上的增量需求。
7. 深科技
作为长鑫存储的“铁杆搭档”,深科技的DDR5封测市占率国内第一,月封装能力8000万颗,几乎包揽了长鑫的主流订单。2024年净利润9.3亿元,同比涨了44.33%,今年上半年AI服务器专用内存模组批量交付,相关收入又增了67%。它的优势在于产能稳定,能跟上下游厂商的扩产节奏。
材料和设备曾是国产存储的“卡脖子”环节,如今已有龙头企业实现突破,把产业链的“命门”握在了自己手里。
8. 雅克科技
雅克科技是HBM材料的“隐形冠军”,全球仅3家能做的HBM封装用low-α球硅填料,它不仅能做,还拿到了三星、SK海力士的长单。宜兴基地450吨新产能还没投产就被订满,毛利率高达59.09%。收购的UP Chemical能供应1b制程DRAM的前驱体,成都的电子粉体项目Q4投产,成本比日本产品低30%,球形二氧化硅的国产化替代空间超50亿元。
9. 江波龙
江波龙是模组领域的“全能选手”,旗下Lexar品牌全球独立存储市占率第二,2025年上半年营收101.96亿元。它最聪明的是“两条腿走路”:消费级市场稳住基本盘,企业级市场猛冲——上半年企业级收入暴增666%,AI服务器存储方案已经量产,海外子公司Zilia的收入也涨了40%。按照这个节奏,企业级业务占比很快能冲到30%。
10. 香农芯创
香农芯创走了“分销+自研”的特色路,作为SK海力士HBM3的独家代理商,代理份额超70%,和阿里、腾讯签了两年长单,单季度营收同比涨243%。自主品牌“海普存储”的DDR5模组通过了浪潮认证,传输带宽6400Mbps,2025年自研业务收入占比升到30%,还中标了“东数西算”的SSD项目,转型路径特别清晰。
当前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即将突破1380亿美元,中国市场就占5500亿元,但国产替代率才18%,对比工信部提出的2025年70%目标,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从竞争格局看,设计端的澜起、兆易掌握了细分定价权,封测端的长电、通富在HBM领域反超,材料端的雅克打破垄断,全产业链替代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但要拿到主导权,还有几道坎要跨。技术上,三星12层HBM3E已经通过英伟达认证,SK海力士在研发16层产品,长鑫存储的HBM3要2026年才量产,代差还存在。政策上,美国对半导体设备的管制没放松,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设备进口和维护还得盯紧。价格上,要是渠道非理性囤货退潮,可能引发短期回调,这也是需要警惕的风险。
这轮存储芯片的爆发,不是短期资金炒作的昙花一现,而是产业周期、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三重逻辑的扎实叠加。从长江存储全球市占率从1%涨到8%,到长鑫存储与国际主流代差缩小至1代以内,再到HBM领域实现量产突破,国产存储已经从“单点突围”走到了“全产业链协同”的新阶段。
美国的制裁反而倒逼产业链加速整合,大基金三期超500亿元的资金投向,工信部的专项研发补贴,都给了国产替代坚实的支撑。未来3-5年,随着技术持续突破和产能释放,国产存储大概率能在更多细分领域拿到主导权。
对投资者来说,与其追涨杀跌炒概念,不如盯着那些真有东西的龙头:技术壁垒高的(比如澜起、雅克)、绑定核心客户的(比如通富、深科技)、现金流稳健的(比如兆易、江波龙)。这些企业,才是国产替代浪潮中最确定的受益者。
来源:125号